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本研究以高原鼢鼠为材料,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营地下生活的高原鼢鼠经过低氧处理后延髓中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低氧适应后,高原鼢鼠延髓中Fos蛋白表达的量随低氧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较常氧组,低氧浓度14.1%7天组、低氧浓度10.5%7天组、低氧浓度6.5%1天组Fo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升高了3.67倍、7.76倍和33.38倍.同时在一定的低氧浓度中,Fos蛋白的表达量随低氧时程的延长而降低.高原鼢鼠在低氧浓度14.1%以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5);同时在低氧浓度10.5%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1).由此可见,高原鼢鼠能够适应低氧环境,在低氧刺激下,神经系统反应敏感,能够主导机体各系统的低氧反应.  相似文献   

2.
藏族——高原适应的佼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世界上最为博大高耸的青藏高原,所以研究低氧对人类的影响是我国高原生命科学中的一项重点课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更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特殊的低氧环境,不同高原人群(世居和移居)的低氧适应问题涉及高原环境与人类进化、遗传、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疾病状态等一系列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青藏高原作为人类和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在我国,青藏高原有以藏族和汉族为主的1,000多万长住居民。其中,藏族约占48%,汉族约占38%,其它少数民族,如蒙、回、土、撒拉…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选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当地海拔2300 m和模拟海拔5000 m8、000 m下,进行了1d、10d和25d处理,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各样本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血红蛋白电泳条带呈现多态现象,四条带出现的频率为95.24%,三条带出现的频率为3.71%,两条带出现的频率为1.59%;在低氧1—25天后其带谱百分比变化无差异;根田鼠血红蛋白电泳带均为两条,低氧处理后其百分比亦无差异.这说明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低氧1—25天处理时,其对低氧适应不通过不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来抵御低氧,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虽各自具有较稳定的Hb谱型,但两种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共有5科5属8种,分别占我国药用蕨类植物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10.4%、4.6%和2.0%.对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的分布、形态、生活环境和药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白洁  陈祎晟  李小惠 《甘肃科技》2012,28(17):81-83
高原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热点,但高原特有的低氧环境会给旅行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通过高原环境、高原病、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就高原低氧环境对旅行者生理、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加以分析和论述,旨在帮助短期进入高原的旅行者克服低氧环境的影响,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享受旅行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6.
高原环境是一种低气压、低氧、高寒和高紫外线辐射的特殊的自然环境,对人的生理活动会产生一系列特殊的应激刺激作用,也会对人的运动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在这一环境中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大学生排球训练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旨在发现高原大学生排球训练的特点,使大学生排球训练最优化,提高大学生排球技战术水平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低氧环境对大鼠胃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雄性Wister大鼠分别暴露于模拟5 000m海拔进行4,24,72h的低氧处理.取小肠和胃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CⅠ~CⅣ活性,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模拟高原低氧暴露4,24h可引起胃肠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四种复合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在72h后恢复为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低氧处理后胃肠组织的线粒体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高原低氧可抑制大鼠胃肠线粒体呼吸链组分的酶活性,该效应可能与低氧的直接作用和由此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低氧对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生殖机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繁殖期睾丸指数,附睾指数,附睾尾精子数量,精子活率和睾丸组织LDH-C4和LDH比活力及其比值;同时还统计了不同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睾丸指数、睾丸组织LDH-C4比活力和LDH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海拔高原鼠兔附睾指数和附睾尾精子数量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1);高海拔高原鼠兔精子活率和LDH-C4比活力/LDH比活力均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而高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却显著低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氧对高原鼠兔精子生成和精子活率不仅没有抑制,反而明显提高,但低氧对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有显著影响,随着低氧程度提高,胎仔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西藏高原地区经济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从平原移居高原的人数越来越多。高原反应也成为这人群的高发疾病。高原医学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高原反应的认识及防治越来越重要。虽然现代医学对高原低氧的认识、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中医学对高原低氧的认识不足,就此,从中医学病因、脏腑、十二气血流注等方面阐述高原低氧对机体的损伤机理,为防治高原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急性低氧对长期移居海平后藏族的体力活动能力的影响来探索藏族的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结果提示藏族的最大体力负荷强度没有显著下降,最大氧耗和氧脉搏也没有明显变化,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汉族,这更显示藏族对高原低氧适应机制有独特之外,推测可能是藏族在氧的摄取、传递和释放等过程比汉族更有利于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华 《科技资讯》2006,(24):182-182
1.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本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和机制。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速度耐力项目,通过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强度大负荷刺激,改善运动员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以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高原训练的优越性使欧美亚澳各国的公路自行车选手受益匪浅。贾维斯认为,高原训练是获取成绩的合理途径。据统计,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运动员最近5年间进行了18次高原训练,平均每年3次以上。研究证明,高原训练能促进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或)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其主要途径就是改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原公路所在的自然环境等原因,使得其养护工作不仅要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同时还需要将环境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高原公路养护过程当中的病害问题.因此,我国高原公路养护工作比较复杂,也比较繁重.  相似文献   

13.
雷雨 《科技信息》2010,(10):278-279
本文综述了低氧在临床医学、高原训练和健身领域中的应用,为后续研究低氧促进健康的效果和机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阐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低氧环境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xxx剪切体的组成、VEGFxxx剪切体mRNA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海拔(3 200 m)和高海拔(4 200 m)的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VEGF144和VEGF120都有表达,而低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表现为VEGF189,VEGF165和VEGF121,高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只有VEGF189和VEGF165有表达。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和VEGF120的表达水平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水平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高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121几乎不表达。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xxx剪切体mRNA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微血管密度有所升高,提示低氧增强VEGF mRNA的稳定性。无论是高海拔环境,还是低海拔环境,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和VEGF120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都高于高原鼠兔,这表明低氧可以上调VEGFxxx的表达,从而促进组织微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谈文博 《科技信息》2013,(12):286-286
模拟低氧训练是近些年来在高原训练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对运动训练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主要论述了:1、高原训练的利与弊;2、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提出和思路;3、模拟低氧训练的方法与模式。对国内外的模拟低氧训练各种训练方法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榆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等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高原训练与自然环境的某些内在联系,对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的理论依据,从而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建立高原训练点,并为高原训练的地域性研究及运动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原青少年最大耗氧量的测定及低氧负荷运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原青春期青少年最大耗氧量(VO2max)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旨在指导青少年在高原低氧及低氧负荷运动时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训练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宁地区(2260m)88例健康青少年,采用自行车负荷递增法直接测定VO2max等相关氧动力学指标。结果:高原青春期青少年的最大耗氧量较低。并且VO2max及相关指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结论:高原低氧是限制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在低氧负荷运动时应掌握最佳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高原环境对知识分子健康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高原自然环境特点、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知识分子身心健康方面特点的分析,为提高高原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制定相应措施与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低氧对动物的骨骼肌LDH活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平原引入高原的子代性成年Wistar大鼠,成体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urzoniae),和成体根田鼠(M.oeconomus)在不同模拟低氧和时间下骨骼肌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无论在海拔5000米或8000米以及模拟低氧1天至25天时,三种动物骨骼肌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一种利用低氧仪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且已被证明对提高运动能力是有效的.本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来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引起血象指标和血液流变性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