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行为能反映其个性,而观察社会行为尤其是语言行为也能发现这个集团(民族或国民)的性格。在日本的街头随时都能看到面对面说话的人不时地点头或鞠躬或嘴里说着诸如"すみません(对不起)"、"どうも(你好)"、"ありあ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谢谢)"等的客套话。也经常能听到比如"私のような者にはなかなかかなわない(我可做不到)"等用诙谐的自嘲来抬举对方的语言。这些有形或无形的行为表现反映了日本社会人与人相处的文化习惯和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周新平 《科技信息》2007,(14):134-135
论文选取了近代日本文化论著中较有影响力的几部代表作品,围绕日本文化的构成和特征以及日本人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日本文化的几个方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只有爱,能使世界转得更圆;只有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杯浓浓的热咖啡,一句关心的问候,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就是弥足珍贵的宝物,这,就是爱的真谛。爱是一切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常规礼貌用语受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影响等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问候习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内容包括其语言形式和内容﹑问候称谓和情感色彩等方面。以实际语言事实说明必须加强不同文化中问候语言的对比研究,从而达到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美国人最早提出来的,但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日本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对日本企业文化特质做一个解析。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化名著《菊与刀》中把日本定性为耻感文化,否定了日本人的罪感意识。而实际上这是东西方文化对"罪"的概念、意识、惩罚等认识的不同,而造成的理解偏差。严谨守法的日本人以其独特的罪感意识诠释着其特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1.为爱而生   只有爱,能使世界转得更圆;只有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杯浓浓的热咖啡,一句关心的问候,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就是弥足珍贵的宝物.这,就是爱的真谛.爱是一切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素以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著称,如今,这种精神在一部分青少年身上已经有所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意气消沉、漫无目标、享乐至上的精神状况,对此,日本的有识之士不免忧心忡忡。难以名状的精神空虚在周末偷偷离家,到公园的灌木丛后穿上“朋克”装、歹徒装和五十年代摇滚乐装,在放荡的玩乐中消磨时间,这就是一部分东京中学生的周末生活。他们看上去还不脱孩子气,但他们呆滞的眼神中流露着一种可怕的空虚。日本人上下班要在水泄不通的地铁中挤好几个小时,青少年对此感到厌恶;日本人把家里塞满了高  相似文献   

9.
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旧款帕杰罗V31、V33越野车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中消协因此向三菱公司提出维权要求.三菱公司自知负有责任,拖了数月只得向中国消费者“鞠躬道歉“,并答应全面召回检修同型号汽车.……  相似文献   

10.
命名是个复杂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思想活动内容。日本人的取名方法有很多,虽然男女的命名方式基本相同,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所蕴涵的意义反映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思想意识。通过归纳命名的类型,分析日本人命名的特征,较全面地总结了日本人的命名文化,论证了日本人的命名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1.
王萃 《科技信息》2007,(22):119-120
自从日本文化在《菊与刀》中被界定为"耻文化"之后,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评论。本文将以"耻文化"的理解为基点,从归属意识、集团心理、权威追拜、重视名誉、武士思想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日本人耻辱观的形成、表现及其对日本战争、日本社会、日本人统一文化心理的正负面影响,从而得出日本军人形成强烈的战争信念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根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中的“和”精神。日本的这种“以和为贵”的理念,是日本精神的重要精髓,是日本人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以和为贵”的精神成因与日本的岛国特征和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文化,对了解日本人的心理、顺利地进行中日文化交流都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小石头捧着一枝鲜花,非常郑重地来到镜子前,一遍遍练习献花的礼仪——鞠躬、递花,嘴里还念念有词。小石头要把花献给最想送的人。他羞怯地去敲那扇门,开门的正是蓝蝴蝶。小石头上前,鞠躬,递花,但结巴了,准备好的词儿没说出来。他呆呆地站在门口,红着脸,脑袋光溜溜的。哈,像个小和尚。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水资源丰富,特有的自然环境在日本人身上烙下了明显的自然映像,也带来了观念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世界中。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中有关水的生活习俗及精神信仰等方面的表现的归纳和总结,力图说明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众  何勤文 《世界博览》2011,(24):70-71
日本人坚持认为捕鲸是无法替代的文化。但如此珍稀文化的日本,为何不担心他们的“文化”所依附的鲸类灭绝?  相似文献   

16.
正眼睛是不会骗人的。注意力到哪里,眼神就跟到哪里人具有解读眼神的天赋,从婴儿时期就显露出来。出生2-5天的婴儿,就可以判断眼神是否注视着自己。4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可以区分直视和游移的眼神。9-18个月他们就能看出眼神透露出的深层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神,对于直视我们的面孔总是更加印象深刻,而闭着眼睛或看着别处的脸则更容易被我们忘记。这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明显。眼神泄露了心灵的焦点。中世  相似文献   

17.
戴莹 《科技信息》2008,(2):272-272
日本人说话含糊、模棱两可、不确切的表达方式,是日语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的暧昧表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也常常被人误解。正确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能够更好地同日本人进行语言交流,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本文对日语中的若干暧昧表达(句、词)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日语暧昧表达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15):64-64
凡是研究日本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的,然而日本却有学者认为:外国人撰写的日本文化论著中,有一部可以凌驾《菊与刀》之上,这就是戴季陶的《日本论》。 《日本论》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虽然没有严密的逻辑概念体系,却凭着对日本人木三分的了解和通透的见识,删繁就简,直取日本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19.
刘大艳 《科技信息》2009,(34):I0116-I0116
日本文化中有很多看似十分矛盾的现象,这是因为日本人的世界是多元的,日本人所遵循的原理也是多元的,在多元世界里存在的"义理"是日本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义理"中的许多内容已经远远偏离了"正义的道理",这些是"义理"的堕落面。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赠答行为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从古延续至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赠答文化。本文将从礼物的选择与包装、还礼行为、赠答中的禁忌、赠答文化特点及其社会意义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日本的赠答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