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弗洛·文奇科幻小说集/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弗诺·文奇的硬科幻小说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处,尤以细节的缔造和令人惊叹的预见力著称,大量细致又经得起推敲的描述让虚构出的“异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种族几可乱真,这和他本身的科学素养大有关系。弗诺·文奇本人就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阅读文奇的科幻小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2.
<正>曾以一部网络虚拟现实为背景的中篇小说《真名实姓》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弗诺·文奇,在美国科幻界早已声名显赫,他用令人震惊的想象力和快速推进的情节,革新了读者头脑中对赛伯朋克科幻小说灰暗、隐晦的片面认识,引发了"弗诺·文奇热潮"。《彩虹尽头》(Rainbows End)是弗诺·文奇最新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这部科幻小说中,文奇将我们的目光从深远浩渺的宇宙拉回了现实世界。你将会被带入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医疗技术高超,可以攻克过去难以  相似文献   

3.
想象未来     
正在科幻小说和一些短篇故事中,小说家们虚构了未来会影响人类和整个社会的技术,从而推进了整个科幻小说的故事情节。然而,科幻并不是科学,甚至绝大部分都不是科学。相反,科幻小说家们利用他们的揣测来进一步揭示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人类。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家伊恩·班克斯(Iain Banks,1954-2013)便展现了想象的魅力。在他的九部小说和三个短篇故事中,班克斯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星系大小的文明世界,叫做《文明》。《文明》中  相似文献   

4.
对于科幻作品的出版来说,1997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大丰收年,全国各大出版社纷纷出版了大量的国内外科幻作品。但出于某些特殊考虑,有些出版社在图书的版权页上将1997年出版的图书划归1996年,因此在此不得不将两年的出版情况一起进行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1996年正式出版的较大型科幻新作系列丛书有两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丛书”(1996年8月)——《生死第六天》(吴岩)、《网络游戏联军》(星河)、《星星的使者》(苏学军)、《星空的诱惑》(江渐离)、《复活节岛上的海神梦》(苗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天狼星丛书·中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说,任何极度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以至于在古人的视野中,现代人就仿佛生活在由魔法掌控的世界之中。比魔术更神奇的科学造物最早用科幻小说描写科技造物神奇感的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他出生在法国南特市的一个律师家庭。18岁时来到法国巴黎,师从当时最著名的法国文学家大仲马。1851年,凡尔纳创作并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科幻故事  相似文献   

6.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与"薛定谔的猫"一样,都是科幻读者耳熟能详的概念,因为许多科幻作家都爱借用它们来构思小说。英国女作家埃莉诺·伍德的这篇微科幻小说融合了科幻和音乐元素,巧妙地向"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致敬。  相似文献   

7.
陈耀 《科学24小时》2009,(10):33-33
《中国科幻小说年选》 正如该书前言所说的那样。目前世界科幻文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期,科幻文学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市场形势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国内科幻作家群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群体,他们面对着众多的挑战和机遇.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科幻创作和出版事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太空探险、星际宇航、发现生命,甚至与其他世界的智慧交流……这些都是科幻小说中永恒的主题。而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科幻文学传统中,这些题材又格外受到垂青。 早在1878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开始创作有关宇航的科幻小说,他的作品科学可信性极强,但在文学上难免失之枯涩。十月革命后别里亚耶夫成长为苏联著名的科幻大师,其《跃入虚空》(1933)从外太空的侧面记录下当年的社会变革。而叶菲莫列夫在其《仙女座星云》(1957)中更将共产主义推广到宇宙的尺度上,即便是西方科幻界也不得不赞叹这是一本对未来社会给予理想描述的好书。 “飞天:一个女宇航员的故事”是乌克兰科幻作家安·德米楚克的一系列宇航探险作品,其《奥林奇那星》(自本期开始连载)中的科幻构思令人拍案叫绝:早年的宇航探险艰辛而缓慢,在旅途中还充满了危险;可在这些英雄离去之后,地球上的人类并没有停止探索,科学进步使得新型的宇航技术被发明——于是,后来的探险队员居然超过前期的探险队员,先行来到奥林奇那星等候他们……  相似文献   

9.
史前世界     
这里要给读者几个有关“第一”的史料:世界上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的作者是英 国女作家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中国第一位评介国外科幻小说的翻译 家是逸儒;中国第一位提倡科幻文学的人士是鲁迅;中国第一位写作科幻作品的作家 是顾均正;而新中国最早创作科幻小说的,则是郑文光。 郑文光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科切与科普创作,是一 位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作家。他在一生中创作了《火星建设者》、《太平洋人》、《飞向人马 座》、《战神的后裔》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无不精彩优美,脍炙人口。 这里我们选发郑文光的一篇旧作。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编《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出了这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 郑文光出生于1929年4月9日,本月正好是他的70寿辰。让我们借此机会祝郑文光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丹·布朗的科幻小说《天使与魔鬼》中所描写的高速专机,是非常先进的波音×-33型飞机。时速可达到17702千米……那么人类能否造出这样快速的飞机呢?  相似文献   

11.
由于很大一部分科幻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都是未来,因此对于未来的可能性和思考也就融进了科幻小说。 既然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那么就会有乐观和悲观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许多科幻小说当中,对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不良影响多有强调,因而产生了许多“灾难”题材和“反乌托邦”题材的科幻作品。比如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大机器就要停止运转了》中就表达了人类对自己所研制的“大机器”的深刻忧虑,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的《造房子!造房子!》则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自从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写出世界上第1篇科幻小说,1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幻小说家如雨后春笋般地脱颖而出,科幻小说已成为一种崭新的文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本期新书架为读者准备了两部科幻小说——《倾听者》和《智能机器人》。 《倾听者》在波多黎各的1个山谷里,人们安装了1个巨大的碟形天线来捕捉来自外层空间生命的声音,这种倾听已持续数十年,接收  相似文献   

13.
二月的遐想     
读者朋友好!春节过得好吗? 真的,怎么就没有一篇以春节为主题的科幻小说呢?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提到有关科幻背景的问题,就要提到有关科幻民族性的问题,甚至还需要提到许多科幻以外的东西。“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小说”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欢迎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描述了未来的小矮人世界,未来的人类体型如同现今的孩童。美国研究人员表示.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未来小矮人世界很有可能在将来出现,因为全球变暖将使得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体型不断变小。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文学中,一般将小说分为犯罪、奇幻、爱情、科幻、西部、励志、恐怖等门类,其中科幻小说类比较特殊,因为它天然地与未来想象联系在一起。正如设在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未来意识中心"的主任汤姆·隆巴多在世界未来学会2014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所说的,"科幻是思考和想象未来的试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描述了未来的小矮人世界,未来人类的体形将如同现今的孩童.美国研究人员表示,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未来小矮人世界很有可能出现,因为全球变暖将使得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的体形不断变小.  相似文献   

17.
据 报道 ,本 年 度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奥 地 利 女 作 家 问 题 :失业 和 艾滋 病,呼吁 全 世界 人民 关 注南 非 ,支 援 南埃 尔 弗 里 德·耶 利 内 克 在 获 知 自 己 得 奖 后 ,宣 布 她 不 会 非 人 民。去 斯 德哥 尔摩 领 取诺 贝尔 文 学奖 。她 表示 ,她 不想 成 为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评 奖 委 员 会 显 然 知 道 中 国 人 对 此 奖一 个 万 众 瞩目 的 名 人 , 这 不 是 她 追 求 的 目 标 。 她 还 表 颇 有 微 词 ,一 位 院 …  相似文献   

18.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14,(6):36-38,41
<正>早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设想过大洋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能源。然而,直到21世纪的今天,工程师们才有底气说蕴藏在海洋里的热量可为世人提供电力。以下介绍的是"海底两万里格"是如何变成现实世界的"海底两万兆瓦"。如果说,有哪种能源配得上"蒸汽朋克"称谓的话,那就非海水温差发电(OTEC)莫属了。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幻小说吗?没错。早在1870年,儒勒·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类始终没能建立起一个有效地保卫和平的机制、因此战争主题也成为科幻作家难以割舍的情结。只不过在许多科幻小说中,交战双方已不再同属人类,而是人类与外星人侵者一决雌雄。 英国科幻先驱威尔斯的巨大功绩之一,就是几乎开拓了后世所有的科幻题材。最初的星际战争科幻当推威尔斯的《世界之间的战争》。在这部作品中,拥有发达的大脑袋和萎缩的小身材的火星智慧生物乘宇宙飞船入侵地球,利用“死光”等一系列先进武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最后火星生命却因不适应地球上的微生物而退兵。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军事机器人也将被重新定义。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在1920年发表的科幻剧作《罗苏姆的全能机器人》中,发明了机器人(robot)这一词语,一开始它们只是在工厂里生产低成本产品的微不足道的机器人,但最后这些机器人杀死人类,导致人种灭绝。由此诞生了一个经久不息的科幻小说题材:机器人失控,变成不可阻挡的杀人机器。20世纪的文学和电影中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