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气体浓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气体组分反映了燃烧过程,影响了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水冷探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气体浓度分布进行了热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操作条件下沿炉膛轴向和径向气体浓度存在差异,高循环流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严重的混合问题,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中心区存在三角形的贫氧区.二次风的穿透力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增加二次风速可以使混合问题得到改善,飞灰含碳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邓辽 《广东科技》2014,(6):64-65,67
结合广东某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进行分析并通过调节入炉煤粒度、高压流化风风量、总风量、一/二次风配比、上/下二次风配比、床压、给煤分布等参数,有效改善了该锅炉由于燃烧印尼褐煤导致的床温过高、炉内温度偏差大、循环灰量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是采用流态化的燃烧,是介于层燃和室燃之间的一种燃烧技术.这种燃烧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对床压的调整;(2)对床温的调整.为了调整循环流化床锅炉更好的燃烧,对锅炉床料的控制,炉膛上、中、下层差压的控制,床温的控翻尤为重要.只有这几种控制相互协调、风煤配比得当,才能使燃烧更加稳定,锅炉运行才能更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4.
马万军  李丽  刘卫东 《科技信息》2011,(25):358-358
兖矿国宏化工公司两台16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充分利用粒度小于10mm的混合煤质(烟煤+煤矸石),混合煤质按一定比例配比后,由刮板式给煤机送入炉膛中充分燃烧。炉膛顶部均留有燃烧煤泥进料口,将洗煤厂的煤泥通过泵送系统送入锅炉内燃烧。为回收热量、节能减排,化工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合成驰放气和合成硫回收装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引至锅炉后墙两个二次风支管进入炉膛燃烧。将石灰石通过气力输送系统送至锅炉前墙两个二次风支管进入炉膛反应脱硫,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1979年芬兰生产首台商业化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到现在,世界上已有数百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遍及欧、亚美洲许多国家。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与鼓泡床燃烧技术一样,出于化学工业的一种工艺技术。它一般由给料系统,循环燃烧室,高温分离装置和尾部受热面等组成,燃料和脱硫剂在循环床下部给入,一次风从布风板下部送入,二次风由燃烧室中部送入。其运行风速为5—10m/s,使炉内扰动强烈,并将燃料带出燃烧室。燃烧室内布置水冷壁受热面,炉温在850—900℃,以利一石灰石固硫。被气流携带出的高温物料,经分离器分离后送回燃烧室完成循环…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力性能,对不同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分布进行了研究。依据大量变工况试验获得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固体物料浓度沿炉膛高度的分布,通过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建模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燃烧份额的分布,透视出流化床锅炉负荷由大到小,运行状态由循环床到鼓泡床间的迁移变化。得出了燃烧份额随负荷的变化规律,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和动态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和开发增压循环床燃烧装置,在一个床体内径为80mm,高为6m的增压循环床内对其流动及操作特性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本文发表了床料粒径、筛分对床内空隙率分布的影响以及压力对增压循环流化床运行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并讨论了它们对煤在增压循环流化床中燃烧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物料流动与燃烧时NO_x排放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分析燃料颗粒轨迹和改变过量空气系数来研究炉膛出口污染物NO_x的生成分布情况,给出了入炉颗粒球形度对流态化的动态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以污染物NO_x生成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该锅炉炉膛的过量空气系数宜选在1.10~1.15之间,最佳燃烧工况宜选一、二次风比例为1∶1,过量空气系数为1.12。该数值模拟结果为优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提供了实际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10~100mm长度的棉秆与弱酸性床料的混合流化特性,研究了棉秆长度、床料粒径、配比和流化风速等因素对混合均匀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度100mm以下特别是50mm左右的棉秆,与粒径为0.6~1mm的床料,在配比为2%(初始质量分数),流化数大于3时,能较均匀地混合流化;但流化数大于7时,混合均匀程度有所降低.棉秆与床料的不同配比对混合均匀程度也有影响,棉秆的质量配比越小,混合得越均匀,所以设计流化床锅炉时流化风速、静止床高要选择合理,否则会影响到密相区的稳定燃烧.提出了秸秆流化床燃烧时,秸秆与床料混合质量的评判标准,并介绍了混合均匀度的概念.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混合均匀度小于1.4时,秸秆和床料混合比较均匀,能够适合流化床燃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说明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的炉膛差压、料层差压两个概念,分析了两个参数在运行调整中的主要意义,并通过对兖矿集团国宏化工公司26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调整控制,结合实际分析和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差压及料层差压的控制方法,以便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动态模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生产优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综合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和汽包压力的动态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参数化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燃烧系统模型和汽水系统模型;并通过炉膛传热量,将燃烧系统模型和汽水系统模型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了以给煤、一、二给风为输入变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动态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方程进行仿真,结果分析证实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公司的区域锅炉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循环流化床锅炉连续经济运行受到限制,锅炉效率相对较低,笔者通过在本单位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总结了一些心得,提出了对锅炉床温、一、二次风量的比例、送引风量、煤的粒度、粒比度等参数精心进行调整,来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飞灰可燃物来确保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3.
410t/h Pyroflow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过程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小室模型建立了引进410t/h Pyroflo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流动过程数学模型。模型模拟了循环流体床内的“核心-环”流动结构,考虑了给料爆裂,固体颗粒摩损以及床料的宽筛分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流动性能,高温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台130t/h切向燃烧锅炉炉膛出现的结渣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消除结渣的燃烧器结构和燃烧器配风方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燃烧器,锅炉炉内实际切圆直径减小,炉膛温度水平降低,上二次风喷口附近水冷壁壁面O2浓度增加,都有利于抑制和消除炉膛的结渣。改造后的炉膛结渣基本消除,锅炉高负荷运行稳定性提高,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燃烧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们已经认识到飞灰含碳量是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问题.它影响了燃烧损失和锅炉效率.在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对六种煤的燃烧进行了研究,与燃用相同煤种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果比较,并与热重分析(TGA)数据关联,结果表明,飞灰含碳量不仅受运行参数如床温、过量空气系数、配风情况、床存量及床质量的影响,而且受煤特性影响,煤本身的反应活性是最主要的.利用热重分析(TGA)数据可以预测该燃料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时的飞灰含碳量。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顺德区某热能公司一台型号为DG15-1.25-1G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国内某锅炉厂制造的双锅筒横置自然循环水管锅炉,采用循环双流化床燃烧,悬浮燃烧与流化床燃烧相结合。按紧靠国家标准的该锅炉厂标准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以75 h/t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为例,通过深入现场,吸取锅炉设计制造专家及熟练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提出了炉内燃烧控制系统参数的处理优化方案,完善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燃烧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中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和运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包括 :循环物料的分离 ;循环流化床内固体颗粒的浓度选取 ;炉内受热面布置和温度控制 ;运行风速 (或截面热负荷 )的确定 ;返料机构 ;循环流化床锅炉部件的磨损 ;低污染燃烧 ;炉内传热 ;尾部受热面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9.
以清华大学专利技术"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炉内的流动和燃烧。以RNG k-ε模型模拟炉内湍流流动,用气固阻力分析模型描述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用单收缩核模型模拟炉内燃烧反应,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用模型的适用性及兼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5∶1的一二次风比率较适宜锅炉运行,床温的变化滞后于给料量的变化。该研究可以指导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对对流传热系数和辐射传热系数随炉膛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运行参数改变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一二次风配比的改变和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都会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系数改变,但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大一些,即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份额的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