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议题。本研究基于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对我国生态基础设施研究的历程、文献类型、期刊来源等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生态基础设施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同时采用主观筛选法和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法相结合,对生态基础设施研究的13篇硕士、博士论文和90篇重点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如下:(1)文献研究中案例研究是主导,理论研究较少;(2)研究内容主要有规划、建设、安全、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廊道、调控机制、定量和其它研究,其中规划和建设研究文献占主体;(3)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稀少等。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对6个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地方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备受关注。文章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搜索引擎,以1900年~2017年间的745篇直接文献和14640篇间接引用文献记录为分析数据,运用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对地方感研究的发展历程、重要主题及研究作者进行引文年轮环和共引网络图谱分析,绘制了国外地方感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展示了地方感研究的总体特征。运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对地方感研究的维度构成、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发现:(1)地方感研究在总体发展特征方面表现为成果不断增多,20世纪60年代初步发展于环境心理和感知研究,引入地理学以来,围绕依恋、认同、环境、社区等主题进行研究;(2)地方感的维度构成主要分为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等多个维度;(3)地方感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4)地方感的研究方法由单一的定量或质性研究逐渐向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多元化方法发展;(5)地方感的研究对象除了居民、移民、游客等群体,更加关注女性、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以及居民与游客的对比、居民与移民的对比等。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建国以来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四个阶段 ,每个发展阶段都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紧密相连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有着各阶段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 90年代以来 ,图书馆学的研究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从下面的例子中可以总结出这一阶段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 199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讨论的六个分主题分别是 :(1)数字图书馆与网上图书馆 ;(2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3 )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与改革 ;(4)走向 2 1世纪的文献信息服务 ;(5)文献信息标引与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 ;(6)知识经济与图书馆。 1998年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5.
我国四大直辖市生态基础设施品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的问题.针对目前此类问题中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从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根据国际、国内有关指标标准,以大气系统、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模型,并对我国四大直辖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属于较好等级,北京、天津、重庆属于一般等级,但4个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排序为:上海、北京、天津、重庆.通过评价分析,了解了四大直辖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系统综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起源与发展、构成与分类.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绿色基础设施在保护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发挥文化价值以及协同效应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依据中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的问题。针对目前此类问题缺乏定量研究的现状,从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以大气系统、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为依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对其2001—2006年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进行了实例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重庆都市区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在大气系统方面从一般等级转为较好等级;水文系统从较差等级转为较好等级;绿地系统仍属于较差等级;综合质量状况从较差等级转为一般等级。通过评价分析,了解了重庆都市区生态基础设施质量变化状况,为重庆都市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国勤  石庆华 《江西科学》2006,24(2):194-200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认为近几年来出现的黄河断流、洪涝灾害、沙尘暴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导致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重要原因;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自然灾害、生物入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食物安全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的问题。为确保我国新世纪的生态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2)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3)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4)开展环境治理,提升环境质量;(5)建立预警系统,维护生态安全;(6)重视生态教育,提高生态素质。  相似文献   

9.
生态用地是维持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生态用地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利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为理论基础构建生态用地变化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京津冀结合部生态用地变化及其扩展机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截止到2015年,京津冀结合部生态用地面积为13 049.71 km~2,其中耕地占52.42%,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别占32.26%、10.05%和5.27%,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平原区,北部山区林地集聚;(2)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减少193.13 km~2,主要流失方向为建设用地;(3)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性均有所提高,空间聚集性逐渐加强;(4)人口密度、农机总动力、粮食单产是导致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子,说明人口集聚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及耕地利用效率对生态用地有重要的影响。优化资源结构及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灰色多目标决策方法等,根据陕西省城固县规划目标、整治潜力、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要求拟定了3个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建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多目标决策模型对拟定的3个方案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多目标决策模型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评价方法既综合考虑规划的多目标性,又将规划目标与评价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性进行定量化,既能客观、科学地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避免人的主观影响,又能量化大量的不确定信息,是规划方案评价与决策的较好方法,可为合理确定土地整治规划方案,促进土地整治规划顺利、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检索到的122项研究平台上,90%的研究平台未考虑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性对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仅有15篇文献涉及围封之外的管理模式.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显示:(1)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对草地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不同草地管理模式下动植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差异;(3)环境变化时动植物群落间的相互调控.这3个问题在未来草地群落研究中应重点关注.通过文献综述阐述并分析草地动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泰安市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建设泰安生态城市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如何建设该生态城市的建议:(a)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定泰安市生态城市的总体框架;(b)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初步建立起生态城市的基础支撑体系;(c)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d)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卢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8):7404-7414
传统雨水和污水管理基础设施的弊端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下日益显现,绿色基础设施已被认为是更具可持续性的、理想的替代设施.从目标制定、设施类型选择、所选设施数量及规模确定、选址和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5个方面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于雨水和污水管理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鉴于难以量化绿色基础设施收益限制了相关规划研究的发展,指出通过跨学科、多部门合作,建立水文生态耦合模型探究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交互机制是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提供水文、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量化研究的可行途径.阐述了分别从设施尺度和网络尺度进行完整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的必要性,明晰了景观格局优化是在设施尺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以保障并提升绿色基础设施功能的技术路线,指出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研究应逐渐由雨污管理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态系统中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视角的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  相似文献   

14.
以CNKI数据库中2009-2018年的1 060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低碳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挖掘。研究发现:1)低碳旅游研究始于2009年,2011年论文数量剧增成为学界的热点;2)低碳旅游研究单位多而散,尚未形成稳定的学术团队;3)低碳旅游衍生而来的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景区成为研究热点;低碳旅游的研究方法逐渐增多。现阶段注重对旅游者认知、低碳旅游素养、生态经济区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 ,对我国1984—2021年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近40年我国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由1~2篇/年增加到80篇/年以上,文献数量变化历经缓慢增长、波动增长和跳跃性增长三个阶段,中国科学院和新疆大学团队是该领域的研究主力。(2)研究内容主要为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其时空动态监测、盐渍化成因分析、草地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与修复,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地,21世纪以来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内蒙古自治区。(3)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草地土壤盐渍化的成因,21世纪初转向盐渍化草地时空动态监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近年来重点转为草地土壤盐渍化的生态修复研究。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治理和改善盐渍化草地不仅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巩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干旱区草地盐渍化土壤的精准监测及预测方法、盐渍化草地高效治理方法的研究是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土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理论、方法及应用亟待深入探索和研究.辨析了土地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规划 3个基本概念,讨论了土地生态规划的本质特征、研究内容和基本原则,介绍了国外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模型或模式),提出了我国近期内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对促进土地生态规划设计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推进土地生态学的发展和建设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开展西江苗寨动态的空间预测和分析,对于黔东南地区民族村落的保护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地调研和大量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对西江苗寨空间生态结构和现存问题做出了分析和总结。利用弹性系数理论对其建筑空间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生态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景观生态结构较为理想;(2)聚落空间形态研究显示该地区存在过度扩建和盲目规划等现存问题;(3)弹性系数分析显示当地未来的生态格局将处于良性发展的态势当中,但应该进一步降低建筑空间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学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基于CNKI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量化,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回顾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相关研究,从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理论与方法、保护主体与对象、保护方法与效果评价等方面归纳总结研究进展。(1)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开展应用研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2)保护主体从政府主导逐步转向村民主体,保护对象逐步由建筑单体转向村落系统、从个体村落转向区域整体;(3)保护方法逐步从关注村落保护转向注重村落发展、从静态固化保护转向动态活化利用,保护效果评价逐步从定性转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成果日渐丰硕,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日趋完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但在理论自主创新、研究方法现代化、保护主体参与机制、保护对象区域网络化构建以及活化保护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研究不足。未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重点加强中国特色传统村落保护理论体系构建、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运用、文化提升与区域网络化保护方法探索、动态追踪保护与活化保护模式与机制研究等方面,从而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1: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旅游碳排放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利用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57篇和旅游碳排放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绘制研究热点、研究者及共引文献知识图谱,剖析旅游碳排放研究的发展历程。结果表明:(1)旅游碳排放研究热点主要有旅游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影响、旅游交通碳排放、旅游碳排放影响、旅游业减排对策等,主要沿着"旅游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影响—旅游碳排放测度—旅游业节能减排对策"的路径演变;(2)旅游碳排放研究领域形成了以G?ssling,Scott,Peeters,Hall,Becken等为代表的研究者;(3)旅游碳排放研究发展至今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繁荣期三个时期,研究内容逐步从能源消耗、碳排放测度向减排对策演进。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创新生态能够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从创新生产者、创新消费者、创新分解者和创新环境角度出发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发现:(1)我国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情况有较大差别;(2)不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有显著差异,华东地区、华中地区等的创新生态系统状况良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情况较差;(3)长三角、珠三角创新生态系统状况良好,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提高;(4)不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按地理位置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东部和中部较西部发展水平高,南部较北部发展水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