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随着中国发展理念里程碑式的重大转变和人口的全面发展,“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协调发展的状况成为了衡量发展质量的核心。本研究从系统解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入手,构建由人口系统因子、人口-经济因子、人口-社会因子以及人口-环境因子共4个方面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针对重庆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要素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中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2)人口发展状况的优劣与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3)重庆市工业企业的“环保搬迁”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显著。本文深化了人口发展内涵的理论认识,并为重庆市人口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估,促进相关部门的科学考核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人口总量的极限。不过,这种认识还只是建立在土地、资源、能源等为数有限的概念之上的。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其基础是脆弱的。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实践又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威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于是,人们又往往抱着良好的愿望,下意识地寄希望于科技的无限高速发展,借此人类活动空间可以无限扩大,从而可以发现、深化开发资源,进而经济可以无限地高速发展,严峻的人口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似乎科技成了一根魔棒,只要抓住科技,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秩相关系数、GIS可视化以及ESDA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发现:1)2000—2012年13a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从失调阶段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变化呈现一定的时序特征.2)18个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地区间协调发展度差距大,且有扩大趋势,空间分异明显.3)河南省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但逐渐呈现空间弱化的态势,空间负相关增强.4)高值区主要位于豫西北部,低值区集中分布在豫东南塌陷区.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借助DPSI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对其1992~2011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生态指数呈波动变化、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整体稳定上升;协调发展经历了失调衰退经济滞后型(1992~2000年)、濒临衰退过渡到勉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1~2003年)、初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4~2006年)、中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或生态滞后型(2007~2011年)的演化轨迹,经济的相对滞后曾一度是三者协调发展的限制因子,但从长远发展看,生态系统脆弱且敏感性显著等问题一直存在,生态环境将是三者协调发展的一个主导制约因子。最后,提出贵阳市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回归分析法和图形文字叙述法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老龄化”特点及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2008年辽宁省农调队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辽宁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发展速度快;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区域差异等.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加强针对老龄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大力发展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等平抑人口老龄化影响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忻州市的实际,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教育五个截面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每个截面又分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两个方面,分别用不同的指标来反映。并运用这一方法对忻州市各县市200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对忻州市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本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也可以为其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重庆市直辖以来1997-2008年为研究时间段,对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研究时间段内重庆市碳排放总量增加了2.43倍,碳排放增长变化过程分为两类:波动下降阶段(1997-2000年和2005—2008年);稳定上升阶段(2000-2005年)...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3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对3者之间协调状况的定量分析,是本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宁波市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以宁波市为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宁波市及其各个县市区的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算法计算了3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宁波市经济发展过程中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整体处于一种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梳理人口均衡发展理论和回顾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解读人口自身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内涵,并进而引入协调度模型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价研究.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重新构建指标体系,对人口自身的内部均衡和整个PRED系统的均衡情况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就人口自身而言,山东省的人口内部均衡状况是不断趋于协调的,人口结构较之数量和素质而言均衡情况较差.就人口外部均衡而言,整个PRED系统的协调度也是不断上升的,但是仍然处于中等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对重庆市人口年龄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人口红利进行了延时预测,基于人口红利对重庆市经济积极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新的对策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三角图分析方法,从经济(E)、社会(S)和资源环境(R)3个方面构建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ESR)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武汉城市圈ESR系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及分类.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ESR复合系统脆弱性水平较高,属于中高级别,且空间分异明显.2从武汉城市圈各子系统看,经济子系统武汉市一城最优,形成由低脆弱性、中等脆弱性、较高脆弱性和高脆弱性组成的4个板块;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整体较差,黄冈市高脆弱性尤其突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结构,敏感性和系统脆弱性相关性较高.3武汉城市圈脆弱性类型可分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均衡脆弱型、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5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转型社会的土壤中,老人协会得以在国家稀释出的社会空间中生长并壮大起来,老人协会的存在弥补了国家在乡村公共物品提供上的缺失,促进乡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成为老人协会得以存在并生长的合理性所在。但是身处制度性嵌入的老人协会扮演着夹心层的地位,体现出一种官民二重性的特征,角色的模糊使其陷入了循环的运作困境。国家与社会应该处在一种良性的合作共生状态才能促使民间组织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证了唐宋汀江流域的移民、人口发展和时空特点,分析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成长的辩证关系。对唐宋时期汀江流域移民、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兴衰的关系分析表明:汀江流域作为客家的主要发源地、祖籍地和社区不仅具有移民史和人口学的一般特征,而且由此还演化出颇具流域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即闽西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对盐城师范学院的在校"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在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分析了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会星  李开宇  徐欢  李璨 《河南科学》2014,(11):2418-2422
在探讨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储蓄、人口结构比重、经济增长率作为研究指标,利用陕西省1990—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对陕西省人口结构、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ADF检验和Johansen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储蓄有着较显著的负线性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老龄化的加剧不利于人口红利的实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就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系统学理论,引入协调系数及协调发展度概念,分析了人口与经济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对天津市人口与经济的综合发展进行分析,给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是由人口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广西为例,采集了2000—2012年的数据,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人口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来测算协调系数、协调发展系数等指标来评价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