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XRD与SEM研究了经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煤矸石粉的表面性质、微观结构和改性粉体与HDPE的结合情况,通过力学性能实验分析了改性剂对煤矸石粉(CGP)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后的CGP表面由亲水变成亲油;SEM照片显示改性后CGP与HDPE相容性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改性粉体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填充量为30%时弯曲强度提高了71.7%,拉伸强度提高了19.3%。文章还探讨了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煤矸石粉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环氧树脂对有机硅共聚物进行改性,得到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中形成的Si-O、Si-C骨架,使树脂涂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采用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掺锑二氧化锡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合粒子进行改性,将此纳米粒子作为热反射涂料的颜填料使用,结果表明:当纳米粒子含量在3%时,涂膜的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玻纤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改进界面相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树脂基体的改性,如等离子体、表面接枝、玻璃纤维偶联剂涂覆、浸润剂浸润等表面处理.在改善界面性能的诸多方法中,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工艺比较简单,且随时可调整浸润剂配方和加入其他助剂,如改性聚烯烃,可满足生产的需要.此种方法较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改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在氮化硅粉体表面包覆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并用改性后的粉体在石英基体表面涂层,通过IR、TG-DTA、XRD等对其结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化硅粉体在硅溶胶中达到了良好的分散,且改性后的氮化硅粉体的抗氧性提高,烧结温度降低,且制得涂层表面光滑,附着力良好,与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5.
HSi-g-A151的制备及其对纳米Si_3N_4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基含氢硅油与乙烯基硅氧烷(A151)的接枝反应,制备大分子硅氧烷偶联剂(HSi-g-A151),并用其对纳米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通过沉降实验、透射电镜分析、粒度测定、热重分析和表面自由能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改性后的纳米Si3N4粉体在二甲苯中悬浮稳定,粒径分布在30 nm左右,纳米颗粒表面自由能由79.8 J.m-2下降到39.4 J.m-2.  相似文献   

6.
矿物粉体作硅橡胶制品增强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矿物为原料,通过超细粉碎的表面化学改性,改变矿物粉体的性质和表面性质,制备硅橡胶增强填料。通过粉体表面能和硫化胶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不同矿物,表面积,表面能和偶联剂对硅橡胶制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四种不同偶联剂对坡缕石进行表面改性,用沉降高度法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得到了四种偶联剂表面改性坡缕石的优化工艺。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偶联剂改性坡缕石中,铝锆偶联剂与坡缕石在改性过程中发生了相对强烈的化学键合;相对于其它三种偶联剂,铝锆偶联剂和丁腈改性酚醛树脂产生的化学键合最为强烈,因此可以认为铝锆偶联剂能够较好地改善摩擦材料中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和坡缕石纤维界面结合状况。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健  王微山 《山东科学》1997,10(4):57-60,62
用二苯基硅二地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化学改性,得到一种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水和机械性能的新型热固体环氧树脂,可在250℃条件下长期使用,探讨了催化剂、有机硅一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用IR、DSC、TGA对改性树脂进行了分析及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由有机硅树脂和硅橡胶制备有机硅压敏胶的合成工艺,并对有机硅树脂、硅橡胶、添加剂的预处理和用量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纳米Al(OH)3干法表面改性及其在EVA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T对纳米Al(OH)3的干法改性工艺,确定了偶联剂最佳质量分数0.5%、改性时间25min、改性温度100~110℃。采用红外光谱、TEM等检测手段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改性后无机粉体表面包覆有机基团,吸油值减小,团聚减弱,比表面积增加。改性Al(OH)3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阻燃效能提高,并保持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硅烷偶联剂对粘土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硅烷偶联剂对粘土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改善填料与橡胶基体界面的物化性质,提高补强度。本文应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硅烷偶联剂对高岭土、伊利石等粘土矿粉的表面改性作用。指出这些粘土矿粉经偶联剂处理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在铝羟基振动频带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偶联剂分子的水解基团与粘土表面的活性基团发生键合,使粘土表面有效改性。这种改性的粘土填料对橡胶有较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硅铁、硼砂、碳酸钠三种不同添加剂对钛精矿固相碳热还原行为的影响.对这三种添加剂的TG,DTG,DS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铁会使钛精矿在还原过程中的失重率减少;而碳酸钠和硼砂会使钛精矿在还原过程中的失重率增加.三种添加剂都可以使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的温度降低.碳酸钠和硼砂可以显著提高其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提高了013%/min和018%/min;硅铁使最大反应速率降低.其强化还原机理为硅铁为反应提供一定热量,提高了反应体系的温度;硼砂促进还原过程中反应物的传输;碳酸钠可以增强碳的气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将经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后的银粉均匀涂覆到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表面,银粉经过处理后可作为活性中心活化化学镀铜,得到致密、导电性高、结合力强的铜镀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测厚仪、能谱仪(EDS)、电阻测试仪等手段系统研究了KH-560改性后银粉的化学态、化学可镀性、银粉界面层的结构与厚度、镀层与树脂之间的结合力以及镀层的导电性,结果表明:KH-560可以成功改性银粉,银粉表面的硅烷偶联剂膜会影响银催化镀铜的效果,但可以通过水解去除偶联剂膜从而暴露出银粉达到催化化学镀铜的目的。当KH-560用量(占银粉质量分数)为4%时,镀层与树脂之间的结合力最大为2.27 MPa,较未用KH-560改性银粉镀层的结合力提升了25.4%;铜镀层均匀致密,电导率约为3.15×107 S/m。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腈(BA-MAA-AN)三元共聚物,使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进行表面处理,运用TEM、FTIR、XPS等仪器对处理后的纳米氮化硅粉末的结构及表面特性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氮化硅处理后,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良好,大分子改性剂包覆在其表面,并与其发生了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的偶氮苯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4-氨基偶氮苯和丁二酸酐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偶氮苯硅烷偶联剂,并通过熔点、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偶氮苯硅烷偶联剂的光敏性及其修饰的玻璃表面,结果表明,偶氮苯硅烷偶联剂具有可逆的光致顺反异构特性和偶联玻璃表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Y_2O_3: Eu~(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属醇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均匀的、体心立方结构的Y2O3Eu3+超细粉末.借助TG-DTA、IR、XRD和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凝胶的转变过程和粉末的结构,观察了粉末的形貌和粒径.结果表明:在423℃煅烧已有Y2O3Eu3+相生成,经850℃煅烧即得单-Y2O3Eu3+相超微粉,平均晶粒尺寸为53nm;煅烧温度进一步升高,Y2O3Eu3+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出、电渗析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尼日利亚高磷鲕状赤铁矿中磷的赋存状态并采用XRD和SEM分析添加脱磷剂Na2CO3直接还原焙烧产物的特性.结果表明,含磷矿物主要是呈微细粒包裹体嵌布在铁矿物鲕粒的裂隙或孔洞中的纤磷钙铝石(CaAl3(OH)6(HPO4)(PO4))、蓝磷铝铁矿(FeAl2(PO4)2OH·6H2O)以及均匀分散在铁矿物中的磷.通过添加脱磷剂Na2CO3的还原焙烧磁选可实现高效铁磷分离.磷通过两种方式去除:一部分含磷矿物与金属铁分离,存在于脉石矿物中,通过磨矿磁选可以有效去除,一部分含磷矿物与Na2CO3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磷矿物,最终使得还原铁产品中的磷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亚微米级无机抗菌剂的有机湿法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硬脂酸与钛酸酯偶联剂联用对超细亚微米级载银TiO2进行了表面改性,使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并探讨了改性前后的表面结构。用IR、TEM等多种手段表征其改性效果,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了改性对银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硬脂酸和钛酸酯成功包覆在粉体表面,包覆量可达0.92%,使粉体表面性质由亲水变为亲油;但用振荡烧瓶法测定改性前后抗菌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仍然达到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