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宫崎骏创作审美意识中较多地表现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作品中蕴含了现代意义上“善与恶”对立的思考。文章主要对宫崎骏动漫作品中所传达的审美观及审美主题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善与恶”在宫氏动漫作品中的审美内涵,以期对审美现代性及艺术美学探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3,(18):71-71
宫崎骏准备收山 日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传来消息称.在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起风了》放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该片制片人宣布宫崎骏正式退休。这意味着《起风了》将是宫崎骏最后一部长片。  相似文献   

3.
宋威 《科技信息》2011,(22):149-149
宫崎骏的作品中除了优美的画面、唯美的故事、动人的音乐外,还有深刻的、独特的自然观。本文是以宫崎骏的作品《龙猫》、《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为中心,初步探究其自然观中对自然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由宫崎骏命名,其代表性人物是宫崎骏和高畑勋。文章通过宫崎骏的言谈及他与高畑勋的电影作品,管窥吉卜力电影中所描写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试图对吉卜力原创电影中的自然、环保意识进行总结、归纳。宫崎骏认为,自然因地域的特性(空间)和历史(时间)这两个要素具有多样性,人类不可能和自然和谐共处,但他认可人类介入自然,肯定吉卜力电影,反映了人类要生存下去的环境思想。  相似文献   

5.
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泰斗,他的动画影片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和少年甚至成年人。他的作品内容与主题多表现人类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拜金思想、对战争的批判、成长的烦恼等,本文通过《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动画,探索宫崎骏对现代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日渐淡漠,而表现出的"家"与"家人"的新观念,同时从当时67岁的宫崎骏本人对"家"与"家人"的表现,探索宫崎骏在这部影片中给世人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片已经在日本动画界成为了一种传奇。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探讨了人类生存、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系。随着宫崎骏动画片的风靡,影片中探讨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风之谷》是宫崎骏创作的第一部探讨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动漫,仔细欣赏这部作品之后,可以看出一些日本人典型的自然观。该文通过对《风之谷》的分析,试图探究日本人的自然观,期望在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能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萧红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就从美学的角度对萧红的作品进行研究,以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萧红作品的美学特征具体体现在语言的生活化;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强烈的女性关怀和语言的张力之美中。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起,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创作风格和手法开始频繁地出现于一些电影作品中。本文从古典文学艺术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中汲取营养,对暴力美学的外在表现和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原因进行了具体论述,然后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导演的作品,将暴力美学的特点归纳为对力量的崇尚,形式的美化及人性的解放的总结,并论述了暴力美学体现的时代精神。关注暴力美学的发展对电影艺术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世界各国文学家经常描写的题材。描写爱情的作品,随着作家的世界观、社会理想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社会理想和美学意义。如何正确处理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如何在描写爱情的作品中表现出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美和理想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尽管沈从文和鲁迅的作品在美学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他们的作品在根底上有相似之处,即都体现出了一种强烈追求个体生命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龙猫》是一部寄寓他生态理想的杰作。整部影片洋溢着温馨的和谐整生之美,这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整生之美;二是人与人的和谐整生之美;三是人与自身的和谐整生之美。  相似文献   

12.
邱鑫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124-128
久石让是当今日本炙手可热的动画配乐大师,宫崎骏的动画配乐绝大多数都出自久石让之手,其动画配乐具有强烈的现代音乐风格,但又渗透着浓厚的日本民族音乐韵味,是现代作曲技巧与民族音乐特质的完美结合。通过与传统和声写作的比较,探讨久石让动画配乐钢琴版本中和声写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宫崎峻动画近十几年来以它精良的制作和深沉厚重的主题使它在动画电影界颇具号召力。而在1997年《幽灵公主》建立了一个高峰之后出现的《千与千寻》,由于社会的影响、作者自身的思考和接受效果的变化,创作者在艺术手法做了变化和创新,在主题上更突显了宫崎峻深入于对人自身的本性的思考,因而《千与千寻》在宫崎动画中的地位是相当独特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注重天人关系,可以说,“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念是“礼法结合”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结合自始就自然而然存在,并在后来的政治化、学理化结合过程中仍被作为理论基础。于是,人间的治理模式——礼法结合就变得天经地义了,只是在不同时期结合程度不同而已。礼法结合曾经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有着历史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白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汉语人体成语中,含有“头”字的成语占成语总数的十分之一。与“头”搭配最多的器官或部位是“脑”,其次是“足”和“脸”。按照单字隐喻、合成词隐喻及多部位搭配隐喻三种方式对成语中“头”的隐喻义进行归纳,发现“头”在成语中具有一定的转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人本质上是一种合目的性的文化存在,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价值是人的世界独有的,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客体对主体完善的效应。人的价值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关系范畴,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其社会意义在于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问题中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天”作为终极信仰被虔诚的信奉。董伸舒将“天”作为其阴阳五行说的最高范畴,借助“阴阳五行”沟通“天”与“人”,进而“以类合之”,推论出“天人一也”。在此基础上,董仲舒一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的“忠君”理念,为其大一统理论张目;一方面又旨在宣扬儒家的王道主张,为其施行保驾护航。如此,董仲舒将政统与道统这双重的政治旨归均在“天”的名义下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8.
论霍桑作品中的"原罪"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霍桑在他的作品中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罪恶的处处存在是现实所在,人性是罪恶的,这就是他"原罪"思想的主题.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宗教和家庭的背景.象征主义是他作品中烘托这一主题、阐释人性的重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及作用得不到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仅是简单地以实践和生产力作解释,这使理论显得苍白、牵强,使唯物自然观与唯物历史观难以衔接,更导致有人质疑了物质本体论。所以,应正确把握需要的内涵、特征,特别是其贯穿于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