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 ,表现了中华民族童年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行为方式、审美倾向等文化事象 ,其中以德礼为核心的理性精神贯注于大部分作品里。从中明显可以看出诉述主体的失重态势。“哀而不怨、怨而不怒 ,言而有度”是其表象。这种理性精神与周初宗教指向的演化 ,宗法制度及西周社会构建体系的完成 ,思想文化本质特征的确立三方面有着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中华民族童年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行为方式、审美倾向等文化事象,其中以德礼为核心的理性精神贯注于大部分作品里。从中明显可以看出诉述主体的失重态势。“哀而不怨、怨而不怒,言而有度”是其表象。这种理性精神与周初宗教指向的演化,宗法制度及西周社会构建体系的完成,思想文化本质特征的确立三方面有着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柯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
伴随着全球性的文化寻根热和艺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人们对民俗起源的研究,日益超出了一般民俗研究本身。而婚俗又是民俗文化中最重要最富生气的部分,它的起源与性质尤为人们所重视。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民俗文化同世界各古老民族一样丰富而多采,其中 相似文献
4.
相传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在当太子的时候,每当听到他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则英雄无用武之地.《诗经》研究已走过了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当今的学者不也在为寻求出路而发愁吗?基此,我们探讨钱钟书先生的《诗经》研究,将有助这个难题的解决.钱先生的《诗经》研究主要集中于《管锥编》第一册《毛诗正义六十则》中,也散见于其他三册之中,同时《七缀集》、《宋诗选注》等也有所论及.研究成果之卓著,研究方法之新颖独到是前无古人的,然而,当前的《诗经》研究界对他的成果还没能引起重视,令人深为至憾.为了推广他的研究成果,作为当代学人的借签,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一)《诗经》的艺术研究;(二)《诗经》的诗学研究;(三)《诗经》的训诂研究;(四)《诗经》的修辞研究;(五)《诗经》研究方法论.本文为系列论文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然而考察诞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却发现《诗经》时代的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喜欢的男子欢会、定情,甚至结合。她们大胆为自己歌唱,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吐露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一切所谓女性的德行在她们身上几乎不留痕迹,贞节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6.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然而考察诞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却发现《诗经》时代的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喜欢的男子欢会、定情,甚至结合。她们大胆为自己歌唱,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吐露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一切所谓女性的德行在她们身上几乎不留痕迹,贞节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7.
闽地开发较晚,但在五代至北宋初即已有蔡元鼎这样的《诗》学专家.至朱子兴学闽地,其所著《诗集传》在闽地影响深远.受其影响,闽地治《诗》者代有人出.黄道周浸淫于具有浓郁《诗》学氛围的闽南,一生治《诗》不辍.黄道周《诗》学著述散佚严重,但经过爬梳剔挟,还是可以发现其有大量的《诗经》学文献存世.梳理闽地《诗经》学传统以及黄道周的《诗经》学研究,可以引起学界对黄道周乃至闽地《诗经》学的关注和研究,以充分揭示其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经》与周代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志文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3):50-53
<正>《诗经》反映了周初到春秋时周人经济、政治、生活、信仰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情况.饮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在《诗经》中也有间接或直接的体现.所谓间接,是指诗歌中或用作比兴,或与饮食关联的种养、渔猎等经济活动,或宗教、祭祀均纳入分析.更有一些诗篇直接记载了饮食方面的情况.而《诗经》中反映的饮食文化情况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诗经》入手,并证之以《周礼》、《周易》《左传》等重要典籍,试图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方玉润对《诗经》的阅读,揭示《诗经原始》与姚际恒《诗经通论》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发现,方玉润的《诗经》接受具有完整系统的鉴赏阐释体系,重视情感特征和意境的把握,既推求诗之本意,同时又对《诗经》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分析,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其评点文字本身颇具文采,俨然是阅读《诗经》有所感悟的再创造。《诗经原始》在晚清具有集大成式的意义,对"五四"时期《诗经》文学面貌的重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说探源已成为一种繁琐而无实效的程序,有时虽然查出来源,但对探求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方法帮助不大。对《金瓶梅》来说,探索来源却非常必要,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小说的手段和确切的印证。通过对引入《金瓶梅》的那些文字和原作的比较,将有助于把小说作者的创作与引文区分开来,为进一步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提供可靠的证据。这种探索必将取得成效,因为作者所引用的许多原著至今仍然存在;更重要的原因是《金瓶梅》并不象其他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趋向融合,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从《诗经.国风》中可看到上古时期人们淳朴的情感世界,从现代民族婚俗中可看到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映,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成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古典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是成书于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人们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这两部诗歌总集,存在着某种亲缘性,更是可以相互媲美,遥相辉映。《诗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万叶集》中,蕴含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期间,许多高校开设了涵盖《诗经》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特别是沈尹默、俞平伯、朱自清、闻一多、施蛰存等中国现代作家讲授的相关课程以及诸多现代文学作家的《诗经》研究,以《诗经》为考察对象,对中国诗歌的文体定位、艺术特质与社会功能都进行了全面考量、权衡、界定,为中国现代诗歌同期的长足发展,从民歌、现代汉语、容纳异域文化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厚的理论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实践,在短短30年间,为后人留下难以逾越的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4.
郜林涛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277-280
分解方式和积累方式这两种诗歌意象的建构方式,在《诗经》中都有所运用,但用的最普遍的是积累方式。《诗经》的意象具有创造性、朦胧性与歧义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它早期诗歌口头文字创作的性质有关,是属于一个历史时代的。 相似文献
15.
16.
《诗经》是周代的作品。秦始皇焚书时,《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也遭到毁灭。汉初人根据口头讽诵,又把这部伟大作品用文字记录下来。但由于师传的不同、语言的时代差距和记忆的差错,很多地方用的只是同音字。当时流传的有《鲁诗》、《齐诗》、《韩诗》三种本子,合称为《三家诗》。它们的文字和说解互有出入。西汉中期,又有《毛诗》传世,《三家诗》便逐渐先后湮灭。所以《诗经》中出现大量的假借字是不 相似文献
17.
薛富兴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5):5-10
尽管《诗经》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审美观念却大有可观。它们数量众多,涉及到广泛的审美领域;既有一般性观念。也有特殊性观念;有男女,有物我,有内外,有兼言,有专称,似足以形成一小小的审美评判系统,足可显示先秦中华早期审美意识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黄永堂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居然生子”别解《诗·大雅·生民》叙述周始祖后稷诞生的神话故事。后稷之母姜嫄履大人迹而娠生后稷,其第二章末四句:“以赫厥灵,上帝不灵,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因为全诗是周人称美其奉为农神,而周公制礼又以之配天的始祖后稷的颂诗,历代封建学者在“居然”二字的训释上便也大作文章,拉上许多牵强附会的谬解,从而影响了对《生民》诗义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李艳华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3):17-19
《诗经》中保存了丰富的原始神话,具有十分重要的神话献学价值。这些神话大都保持了其原始面貌,并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是充满浓郁的宗教气氛;二是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