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简要介绍溶解度参数(Hildebrand参数)的基础上应用Hildebrand参数及其相关经验公式,计算了乙炔(A—C_2H_2),甲基乙炔(M—C_3H_4),丙二烯(P—C_3H_4),乙烯基乙炔(V—C_4H_4),在二甲苯(Xylene)中的溶解度,并将乙炔的溶解度同后三者进行了比较,其比值定义为选择性。讨论了用选择性作判据,判断能否用二甲苯作为分离浓乙炔中C_3、C_4炔,烯烃的吸收溶剂。以上四种气体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本文还提供了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实测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半经验的CNDO/2分子轨道法,计算了C_4H_4和C_4(CH_3)_4的电子能级、电子总能量、电荷分布和电离能。相对四面体骨架C_4(a),配位体H、CH3和tB_u的作用,四面体烷C_4H_4(b)、四甲基四面体烷C_4(CH_3)_4(c)和四特丁基四面体烷C_4(tB_u)_4(d)的相对稳定性,本文的结果给出了满意的解释,同时对于碳烷多四面体的拓扑成键规则,我们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ELISA间接法对银屑病,玫瑰糠疹等皮肤病患者血清中C_(3a),C_(4a)进行了检测,以探索补体成分在这两种疾中的病理及临床意义。检测结果表明银屑病、玫瑰糠疹患者血清中C_(3a),C_(4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作者对其分析认为在银屑病,玫瑰糠疹的发生发展中有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过程及过敏毒素可能在这两种疾病的免疫病理损伤中起到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化学热力学的观点出发,根据耦合反应的原则,研究了在快速升温煅烧硅酸盐水泥的多相反应中硅酸钙的形成过程,初步证明了在高温下存在CaCO_3—CaO—SiO_2系统,使C_2S、C_3S形成的自由能下降1.8和2.3倍。并使用x—rar衍射和显微镜等方法,证明了CaCO_3直接参与生成C_3S、C_2S的形成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快速升温(800℃/min)和模拟普通回转窑升温速度(10℃/min)二种方法,研究了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_2S和C_3S形成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C_2S形成的动力学控制过程均属扩散范围;普通升温煅烧熟料中C_3S形成动力学也属扩散范围;但快速升温煅烧时,熟料中C_3S形成则属于过渡范围,由化学反应速度和扩散速度同时控制。  相似文献   

6.
用INDD系列方法对C_2H_5C_(60)H的1,2-加成和1,4-加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表明1,2-C_2H_5C_(60)H具有C_5对称性,1,4-C_2H_5C_(60)H没有对称性,且1,2-C_2H_5C_(60)的总能量低于1,4-C_2H_5C_(60)H。以优化构型为基础计算了两种异构体的电子吸收光谱,讨论了光谱红移的原因,同时讨论了产物的NMR谱。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C_(60)的四种制备方法,讨论了C_(60)在光电磁、超导体、生物医学工程、化工等方面的应用。指出C_(60)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氟、硫作矿化剂煅烧硅酸盐水泥熟料时出现的过渡相氟硫硅酸钙(3C_2S·3CaSO_4·CaF_2)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3CaS·3CaSO_4·Ca F_2对 C_3S 和 C_2S在不同温度及升温速率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多参数C_0-半群的紧性。利用多参数C_0-半群和无穷小生成元的定义,给出多参数C_0-半群紧的定义,再根据C_0-半群的紧性,得到了紧的多参数C_0-半群的一些性质,从而推广了多参数C_0-半群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C_(12)醇和C_(14)醇为原料,与环氧乙烷进行氧乙烯化反应,得到了混合脂肪中不同碳数加成数对产品表面物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1985年9月以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赖斯大学的化学家理查德·斯莫利(Richand E.Smalley)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用大功率激光轰击石墨靶作碳的汽化试验时,发现了一些由偶数碳原子组成的碳分子。最早发现的是由6O个碳原子组成的C_(6O),其后又发现了C_(70)。现在已知,碳分子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C_(32)、C_(44)、C_(50)、C_(58)、C_(60)、C_(70)、C_(240)、C_(540)、C_(960)……等。最早发现的C_(60)碳分子的结构类似美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一种圆顶建筑结构(由五角形和六角形拼接而成),该设计师叫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所以斯莫利等化学家把这种碳分子命名为“富勒氏球”(Fullerenes)或“布基球”(Bucryball)。C_(60)还能生成种各种化合物。封2彩图上为“富勒氏球”家族。图中,1为“绒毛球或C_(60)H_(60),是一种完全氢化的C_(60),巴克明斯富勒氏化合物;2为“小兔球”,或C_(60)(OSO_4),由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乔尔·M·霍金斯(Joel M.Hawkins)领导的小组人工合成的;3为“铂芒刺球”(Platinum-Burr Ball),{〔(C_2H_5)_3P〕_2Pt}_6C_(60),由杜邦公司中心的研究和开发部的保罗·J·费根(Paul J.Fagan)和约瑟夫·C·卡拉布雷西(Joseph C.Calabrese)开发出的,为了简化,图中省去了C_2H_5络化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非连通图3C_(4,)∪C_(4m+4)∪G的优美性,给出了非连通图3C_(4,)∪C_(4m+4)∪G是优美图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墨等离子体放电方法,建立了一套高效率制备C_(60)系列的工艺,成功地得到了纯的C_(60)。结果表明,反应气氛、电流密度与电极间距是影响制备过程的主要因素,氧化铝的活性、粒度及色谱柱的装填质量决定着C_(60)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溶液中C_1—C_8脂肪酸及乳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_1—C_8脂肪酸及乳酸和四甲基氢氧化铵生成季胺监,用二甲基乙酰胺作溶剂,在室温下和溴乙烷反应,生成对应的乙酯,其产率稳定在95%以上。生成的乙酯在10%丁二酸乙二醇聚酯柱上进行分离。本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 C_1化学体系;分析了 C_1化学重露头角的原因及 C_1化学的现状和技术开发关键;对 C_1化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参数C_0-半群与连续线性泛函的概念,引入两个新的局部凸向量拓扑,并对它们的基本性质进行研究,从而推广了多参数C_0-半群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综合利用C_4烃类以扩大芳烃来源探索了新的途径。研究了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C_4烃类芳构化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分布的效应。对C_4烃类在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作了初步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掉丁二烯后的混合C_4烃类可用作制备芳烃的原料;在常压和反应温度为500~550℃,重量空速为1~1.7(小时)~(-1)条件下,液态烃收率为47~52%(重)。其中总芳烃含量达97~98%,C_6~C_8芳烃占91~93%。尾气主要由CH_4、C_2H_4、C_2H_6和C_3H_8所组成。已失活的催化剂经通空气再生后,活性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8.
加利福尼亚的化学家已证实存在称之为“富勒氏球”的空心碳分子家族的第三个成员。前两个成员是高度对称的形状像英式足球的C_(6O)和形状像橄榄球的C_(7O)。而新的碳分子有76个碳原了,形状稍有扭曲。发现这种碳分子的研究小组在本周(1991年9月的第二周)的《自然》杂志上称它是自然界最吸引人的分子结构之一。最简单的“富勒氏球” C_(60)是已知的最对称的分子,它的碳原子总共是6O个,点有等价的位置,这意味着分子的核磁共振谱具有单一的峰值。较复杂的C_(70)的核磁共振谱则具有5个峰值。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非连通图3C_(4m)∪C_(4m+4)∪G的优美性,给出了非连通图3C_(4m)∪C_(4m+4)∪G是优美图的5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C_(60)的化学反应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分析表明C_(60)是个超级烯烃,能与多种试剂进行亲电、亲核及自由基类型的加成反应,其л电子还可以与过渡金属形成有机金属络合物,另外C_(60)还具有不同于烯烃的性质,那就是在其笼内外包含或掺杂多种金属及其离子,形成夹心化合物或有机超导体,这是由C_(60)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