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树杂种膜脂脂肪酸组分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分析了杨树杂种膜脂脂肪酸组分。不同无性系的膜脂脂肪酸配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反映了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的高低,与抗寒性成正相关。杨树杂种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是受遗传控制的。以不同产地小叶杨为父本的杂种后代,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差异显著,Ⅰ-69杨×山西小叶杨为最高。不饱和的亚油酸(18∶2)与饱和的棕榈酸(16∶0)的比值作为杨树无性系抗寒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0.1%、0.3%、0.5%、0.7%4种浓度的低聚壳聚糖处理两优培几水稻幼苗,研究低聚壳聚糖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0.5%的效果最好.低温下经低聚壳聚糖处理水稻幼苗类囊体膜的室内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主峰值、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PSⅠ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叶绿素含量均比低温对照高.低聚壳聚糖处理保护了类囊体膜系统,减缓了低温对光合机构的破坏,增强了水稻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3.
低温处理对水稻叶片和花药中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低温处理后不同抗冷性水稻品种在减数分裂期内叶片和花药中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变化与抗冷性强弱之间的关系,发现水稻经低温处理和回温处理后,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且抗冷性不同的水稻中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各异.  相似文献   

4.
钙对热激诱导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aCl2和钙的螯合剂ZGTA浸种,研究了热激诱导黄瓜幼苗抗冷性过程中的钙效应.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够提高冷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的主要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和质膜透性,因而增强了黄瓜幼苗的抗冷性;钙处理可增强热激诱导这一效应,但由钙的螯合剂EGTA处理的效果则相反,这说明钙参与了热激诱导黄瓜幼苗抗冷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苗期低温锻炼对水稻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苗期亚低温的锻炼,研究水稻品种的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抗冷性弱的二九丰相比,抗冷性强的中冷8号通过亚低温锻炼,在叶绿素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三个指标上表现出更强的抗低温能力.说明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大头茶为材料,测定了随气温下降,叶片线粒体α-酮戊二酸氧化酶活力及膜脂肪肪酸组分的变化,并据酶活力变化绘Arrhenius图,结果表明,随气温下降,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加,线粒体膜结合的α-酮戊二酸氧化酶活化能折点温度下降,有利于膜在低温下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杜鹃两个不同抗寒性的栽培品种毛白杜鹃和西洋杜鹃叶片磷脂的主要组分和脂肪酸组成。杜鹃叶膜磷脂主要是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脂(PE)、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肌醇(PI),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16:0)、反式-3-十六碳烯酸(16:1(t))、硬胆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膜磷胆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及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脂肪酸水平均与品种抗寒性相关。抗寒品种毛白杜  相似文献   

8.
四个水稻品种幼苗耐冷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坚  焦雪萍 《贵州科学》2003,21(4):78-80
4个水稻品种的7d龄幼苗经过室内低温培养箱(温度0℃,光照)处理2d后,结果表明:琼农占4号、奇源占对冷胁迫反应敏感,表现在根系电解质泄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幼苗存活率下降。Ⅱ优128、广优4号的根系电解质泄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少,幼苗成活率高,结果说明Ⅱ优128、广优4号的耐冷性较前两者强。此鉴定方法可靠可行、方便、快捷,可用于水稻品种抗冷性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在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高原水稻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喷洒外源ABA(脱落酸10-5mol/L)在水稻2叶期的幼苗上(3000lx,12h/d),24h后,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的水稻幼苗,发现在低温胁迫2~4d(4±1℃,1000lx,24h/d)中以及回温恢复2~5d(2±1)℃,3000lx,12h/d)中,自由基清除系统的膜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X)的活性增加,非酶促保护系统中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减少.实验证明外源ABA在光下能明显提高水稻幼苗自由基清除系统的防御能力,增强水稻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生育前期游离脯氨酸的低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稻生育前期,不同品种、不同器官在低温处理下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变化。所得结果表明:在芽期和一叶期,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低温处理后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趋于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在抗冷性不同的品种间有所不同,抗冷性强的品种其增加幅度大于抗冷性弱的品种,地上部分脯氨酸积累效应大于地下部分、即地上部分的脯氨酸代谢对低温更为敏感,在三叶期和分蘖期,低温处理后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趋于减少,减少的幅度同样具有品种间差异,即抗冷性强的品种减少的幅度大于抗冷性弱的品种,根与叶同时存在减少的趋势.因而可以认为水稻生育前期的不同阶段是以不同的代谢机制适应和抵抗低温胁迫的。其转折点在一叶期到二叶期的过渡时候。  相似文献   

11.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剂热抽提蛇油脂肪和KOH/甲醇酯交换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等.蛇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3%以上.  相似文献   

12.
红树植物叶片中脂肪酸组成及其资源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仪分析发现我国不同地区主要红树植物种类叶片与非红树植物在脂肪酸组成上相似,但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脂肪酸不饱和指数较低;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较小.红树植物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多而且廿碳四烯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是潜在的脂肪酸资源.红树植物叶片凋落物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鱼虾蟹提供必需脂肪酸,对提高近海水产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油脂中不饱和成分,以动物油为对照,主要分析检测了常见的7种植物油.本文确定了紫外谱图分析油脂的检测条件,将原始油配制成0.2%的环己烷溶液;以相似度为指标比较光谱曲线,验证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异性;用 W 检验法确定了共有峰,运用紫外谱图检测化合物共轭结构的原理,对各种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识别并计算相对含量.紫苏油和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丰富,紫苏油中不饱和双键数4的脂肪酸含量为核桃油的1.5倍,橄榄油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此种脂肪酸.其次,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杏仁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递减,动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未检出.经过碱皂化、甲酯化等方法处理后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明显减弱,因此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膜式磺化器和空气稀释的SO_3气体,分别对饱和棕榈油脂肪酸甲酯和不饱和棉子油脂肪酸甲酯进行连续磺化,并合成了MES.分析了合成条件及其它因素对MES产品色泽和二钠盐含量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磺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紫贻贝营养成分的分析及重金属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紫贻贝(Mytlus edulis linnaeus)的主要营养成分和重金属的含量。方法:按照国标的方法对紫紫贝中的水分、脂肪酸、氨基酸、总糖、灰分、微量元素和重金属进行了检测。结果:紫贻贝中有较高含量的牛磺酸(36mg/kg)、锌及不饱和脂肪酸;紫贻贝中的重金属含量铅、汞、无机砷都符合国家保健食品的有关限度的规定,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制紫贻贝保健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柏子仁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GC-MS方法对柏子仁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了柏子仁油中的15种脂肪酸,并测定了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其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占脂酸的83.14%。  相似文献   

17.
海边月见草种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海边月见草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种子油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80.12%,并含有一定量的γ-亚麻酸;同时对海边月见草两个不同产地,两种生长季节,3种不同成熟度的种子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和分析,为海边月见草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了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的脂肪,6个无性系GLR-CY3号、4号、27号、53号、56号、166号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其干重的39.13%、42.71%、44.69%、60.18%、48.07%和50.60%。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6个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在油茶中的含量很高;6个无性系种子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总量中的含量分别为166号(90.16%)>4号(89.81%)>53号(89.12%)>27号(88.69%)>3号(88.47%)>56号(83.61%);茶油是非常优质的食用和药用资源;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的比较同时也可为油茶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乌桕梓油生物柴油为对象,研究了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二聚体的制备及聚酰胺树脂的合成。结果表明,二聚体合成最优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膨润土加入量12%(质量分数),催化助剂LiCl 0.8%(质量分数),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二聚体收率为75.2%。以上述所得二聚体进一步制备聚酰胺树脂,并将其应用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对聚酰胺树脂固化物产品进行DSC、耐热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聚酰胺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质量比为0.6∶1时,固化反应最完全,固化物产品的耐热性能最高,抗冲击、弯曲及剪切性能最强,其性能与市售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