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学理论创始人班杜拉从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他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他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项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自我效能感”。通俗地说,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相信自己对于处理某一方面的任务,具有较高的能力或水平。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行动前对自身完成该活动有效性的一种主观评估,  相似文献   

2.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发表了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到1980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班杜拉在颁奖大会上作了题为《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的演讲,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阐述。而《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班杜拉完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表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与抑郁症个体相同的是,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然而是否也存在与抑郁症个体相似的自我关注增强,仍未有实证研究给予验证.本研究采用oddball范式来考察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及其神经机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记录个体对4类不同自我相关名字的加工情况.结果发现,在P2和N2的潜伏期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对自我相关名字的注意要早于正常个体;在P2和P3成分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诱发的波幅显著小于正常个体;在P3成分上,正常个体出现了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中等相关名字,且中等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无相关名字;然而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中,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低和无相关名字,仅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结果表明,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消失,这可能是由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概念简单化,更加聚焦核心自我,使得其无法精细区分不同自我相关程度的刺激.该结果可以作为未来对抑郁症早期症状识别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激发数学     
人们无疑经常向您提出:数学有什么用?这些完全从我们的精神中得来的微妙结构难道不是矫揉造作、随心所欲的吗?在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们中,我应该区分出那些光向我们要求生财之道的庸人。那种人是不值得我们回答的。  相似文献   

5.
自我尊敬     
●“神秘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信条都不可能使人达到心理健康或自我尊敬。为了能成功地与真实世界打交道———追求并获得生命所需的价值———人们需要自我尊敬: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充分的信心。焦虑和犯罪感是与自我尊敬相对立的,并且是心理疾病的症状,它们使人思维分裂、价值丧失和行动麻木不仁。当一个自我尊敬的人选择了他的价值,确立了他的目标,并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时,他就会有坚定的行动———这就像一座通向未来的桥,生命将在这座桥上通过,而桥本身是由信念支撑着的,这种信念是一种思维、价值和判断的能力,也是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我     
正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你可能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了解。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认识真正的自我,并了解在别人眼里的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谁?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你也许是其中之一。那么,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自己呢?"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但事实上,我们都缺乏洞察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塑造自我     
爱是一种力量,亦是一种永恒,更确切的说它是人类本能的追求。其实追求是无可挑剔的,然而,追星逐月或是人云亦云则不免有些矫揉造作,细想起来着实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犹如一捅即破的窗纸一样,最终引发原来如此的被生活戏弄的感觉。当你投身火热的生活,却又总不甘心被生活的热浪所淹没的时候,这时,你也许会突发奇想,甚  相似文献   

8.
探寻自我     
  相似文献   

9.
摸摸你的头顶,扣扣你的手指,就能知道你的大脑健康状况。你是不是觉得这有些神奇.或许又是哪个“气功大师”在玩弄忽悠人的把戏。其实,新的科技完全能够创造出这样神奇的技术。最近,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够检查神经信号的发带、戒指感应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人开始根据自己的病状,自我诊断。自我选药、自我治疗。据专家预测,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自我医疗将风行全球。下一世纪或许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自我医疗现象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现代人已经具备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常识,许多人已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另外,现代生活紧张的节奏,一些人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医院诊治,而是选择快速节时的  相似文献   

11.
阴道炎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一部分妇女患此病后羞于启齿,不好意思求医,以致病痛难以及时治疗,造成了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极大痛苦。鉴此,特将几种常见阴道炎的自我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供她们参考。1.霉菌性阴道炎。绝大多数患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孕妇、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使用抗菌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碰到挫折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各种自我防御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顺利应付焦虑,保护受伤的自我。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防御机制。 一、压抑(Repression)把受到的攻击和痛苦排除到意识之外,即“忘掉它”。比如5岁以前一些痛苦的事情我们可能都忘了,但它们依然在无意识中起着作用。 二、反向形式(Reaction formation)把自知不受欢迎的方面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掩  相似文献   

13.
<正>蜘蛛吐出的坚固而有弹性和黏性的丝激发了工程师的灵感,从而设计出了人造肌腱和角膜等先驱性的医疗产品。一只马达加斯加树皮蜘蛛把一根拖丝吐到空中,细丝被风吹到河的另一边,停在25米开外河对岸的树叶上。随后,这只达尔文树皮蜘蛛伸出桥线确定张力并加固,然后拉出一套所需的更具弹性或黏性的其他丝线,从而结成网捕获飞过水面的昆虫。达尔文树皮蜘蛛的桥线是世界上已知最坚韧的生物材料——甚至比钢还要坚韧,但是达尔文树  相似文献   

14.
李秋桐  王晓雪  李华曜  郭新 《科学通报》2022,(16):1837-1850
随着人们环境健康与安全意识的提升,气氛识别的应用场景得到不断拓展,这对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提出了集成化、便携化和智能化等全新要求.为突破热激发气体传感器必须在高温工作的局限,人们提出利用光代替热作为气体传感器激发能量的来源,光激发气体传感器应运而生.同时具有光电性能和气敏性能的半导体敏感材料是光激发气体传感器的核心.激发光波段与气敏材料带隙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常见的气敏材料带隙均在3.0 eV以上,现有的绝大部分光激发气体传感器工作均须采用紫外光激发.然而,紫外光对人体有诸多的危害,拓展光激发气体传感器的可用光波段范围,是光激发气敏材料开发的重要目标.纳米形貌调控、材料修饰和材料复配等是目前最常用的能带调控手段.由于该领域的发展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如何与产业对接,制造出真实可用的产品是目前亟需突破的问题.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且不牺牲器件性能是器件结构与工艺设计的首要原则.人们在克服诸如器件小型化、集成化以及工艺兼容性问题等方面已取得了部分阶段性进展.本文从光源种类、光源波长与材料带隙的匹配和器件结构设计等方面出发,系统地介绍光激发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于17世纪传人英国,英国茶文化约始于17世纪中期,当时查理二世的王妃凯瑟琳非常喜欢饮茶,被称为"饮茶王后".在凯瑟琳王妃的影响和推动下,饮茶之风很快在全国普及.18世纪,英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19世纪时,英国盛行茶室和茶舞.直到现在,饮茶一直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舒适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固态量子理论的发展表明,采用元激发的概念,对于用一种统一的观点来描述固体的性质很有成效。激光技术的发展,为固体中各类元激发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元激发理论和光散射的实验研究相辅相成,在物质结构和各种微观过程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固态光子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能源科学等应用科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固体中的元激发》一文,对声子、自旋波量子、等离子振荡量子和极化子等一些元激发概念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17.
在用电子激發原子核方面已經进行过很多的理論工作,但是所求得的电子激發原子核截面公式都包含有原子核波函数,而現在尚不能普遍地写出准确的原子核波函数,因此就不能根据这些理論公式准确地計算出激發截面來和試驗結果比較。現在提供几种方法,設法避免使用原子核波函数而根据理論对激發截面进行計算和估計,使能和試驗直接比較,然后推論出些有关原子核能量級的性質来。  相似文献   

18.
来自电器和能量分布仪的电磁场是否引起癌变和生理缺陷是人们长久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低频率和低强度的磁场不会引起细胞变化和基因损坏.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M.古德曼(M.Goodman)、纽约大学的安·享德森(Ann.Henderson)认为他们已发现了电磁场可能影响细胞的其它方面:间接激发  相似文献   

19.
王龙 《科学通报》1984,29(6):334-334
使用两个激发频率的变更电离层实验曾被报道。在这一实验中,若两激发频率之差可与离子声波频率相比较,则两个泵频所激发的等离子体模间发生强烈的耦合,且观察到能量从高频波转移到低频波。这一现象称为双共振激发。新的一轮双频激发实验完成于Arecibo天文台。在这些实验中,两激发频率的间隔在更宽的范围内改变,观测到一些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植物界,很多植物有保护自己的独特方法. 刺槐等植物的树枝上布满硬刺,牛、羊等动物为防止被硬刺扎伤,就不敢轻易食用这种植物的叶子了;夹竹桃的叶子中含有强心苷,动物吃了它的叶子,就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