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的分析, 揭示出新民族唱法的产生与形成, 给予民族唱法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活力, 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起到推进作用.新民族唱法无疑为我国民族唱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使中国民族唱法在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2.
林琛  刘才喜 《科技资讯》2012,(2):249-249
任何歌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研究唱法,这是人类对知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认识过程。中国民族唱法之源在戏曲,戏曲声乐的方法和技巧绝不逊色于西洋传统唱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认真发展加以整理和总结。我们不能从审美趣味上去评论某种唱法的科学性。但唱法本身是可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声唱法科学、民族唱法不科学,而要在民族唱法中来个"洋为中用"?如同现在有些人说要唱好流行歌必先学好西洋传统唱法的论点同出一辙,这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如同国画艺术那样,甚至值得外国人来个"中为洋用"。民族唱法的"洋为中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3.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是歌唱艺术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三种唱法都各自独特的风格体系,关声唱法的“声”,民族唱法的“字”,通俗唱法的“情”,构成了多风格、多唱法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戏曲与民族唱法都是由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紧密的亲缘性,但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拓和探索戏曲发展的科学性和民族唱法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民族通俗"唱法,简称民通唱法,是近些年来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探索成果。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分别从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两个层面分析"民通唱法"形成产生的文化原因及社会原因,对"民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进而对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新唱法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夏  李嵬 《科技信息》2008,(10):157-157
声乐艺术中,人们熟知的有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三种唱法在声乐技巧上存在很多相通之处。然而由于歌曲韵味、演唱风格和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也存在着各自的个性特征。笔者着重在三种唱法的联系和区别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我们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更加容易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气息、吐字、声带、共鸣的运用等六个方面 ,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一比较。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相通的 ,要求基本一致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唱法 ,又要借鉴西洋唱法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音乐消费日益多样化,新时代的声乐教育要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实质区别,正因为这种关系,奠定了三者融合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及现代教学的发展,使融合成为必然。并且三者的融合具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对声乐教育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化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通俗中融入美声、民族的元素提出了见解。也是本人在音乐学院教学中对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在教学中体现了相融性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楚凋“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众多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阐述了楚调“唐音”歌吟(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流,并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楚调“唐音”歌吟可吟多种诗词体裁,且在同一首诗(词)中可分别采用如歌、如诉、如泣三种吟唱模式,为丰富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探讨了作为艺术幼教教专业的学生,如何正确教导幼儿发声、呼吸以及帮助幼儿选择适合他(她)们音域的歌曲。提出了教孩子唱歌要用整体教唱法教唱且教孩子唱歌时选曲上要尽量简单容易,但是在表演水平上一定要高标准要求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原生态唱法的价值、意义,认为原生态作为一种新的唱法,正在为大众所接受,它的当代意义不仅仅是它所带来的社会反映和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冲击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方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出了保护原生态唱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歌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这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重视对学生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音乐情感培养,并把情感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最终目标,使学生的演唱技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达到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5.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也是歌唱技巧训练的基础.从呼吸的原理和呼吸方法入手,对歌唱呼吸的种类、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歌唱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对歌唱艺术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在对歌唱情感进行理论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情感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情感之于声乐演唱的作用;最后,对建立和培养歌唱情感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心理因素对演唱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歌唱中正确的发声、清晰的吐字、音色的变化、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力度的轻重乃至各种细微的变化处理,都无不受一定的心理机制的制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歌唱内感"是在歌唱发声活动中歌唱心理对歌唱肌体内部运动感觉的一种感受 和反应。"歌唱内感"的培养不仅是歌唱实践中必须获得的歌唱体验,更是声乐理论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歌唱放松是声乐训练中的技术手段之一,思维机能,音响机能,力源机能三者构成歌唱放松的整体机能。在认真分析放松部位,体会放松要领的基本上进行有序训练,这对掌握正确的歌唱放松技术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演唱艺术中正确的演唱姿态是演唱发声和情感表达的基础.真实动人的情感是演唱者内心活动的外部流露。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只有将正确的演唱姿态和真实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从而准确地向观众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展示演唱艺术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