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呼和拗陷第四系更新统、第三系上新统浅层气的成气原因,查明该区成藏地质因素。方法气样组分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钻井岩心与岩石薄片(铸体)鉴定、粒度分析和录井资料。结果呼和拗陷浅层气为生物成因气;目的层系为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更新统,该区具备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有机质丰度高,生气能力强,干酪根类型好;储层孔、渗性能普遍好;芒硝层、腐植土大面积稳定分布,为区域性盖层;地层序列与岩性组合为生物气藏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空间配置。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得出浅层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是次级拗陷之间的相对隆起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二维地震测线,结合地质和钻井等资料,通过开展详细的构造和沉积解释,分析滇东北褶皱带上的曲靖、越州和陆良3个残余型陆相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因联系,特别对渐新世末和上新世末2期重要的构造反转进行较系统地综合研究,分析构造反转活动对生物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渐新世末的构造反转避免了蔡家冲组沉积有机质的大量消耗,促使了蔡家冲组主力烃源岩的二次产气,保障了第四纪以来生物气成藏的有机物质和气源的持续供给;上新世末的构造反转控制了生物气成藏要素的有利时空配置,控制了滇东北新生代盆地生物气藏的形成。中央断凹带及其与断褶带和斜坡带的过渡区带具有良好的生物气生成、运聚和保存条件,为生物气藏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3.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边缘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复杂的构造应力和演化过程成就了该区域优质的地热背景条件。本文以南海海域大地热流、热储、流体地热数据为依据,基于南中国海的热历史、热状态以及流体地热特征认识基础上,分析研究莺-琼盆地11个地层水样和13件样品岩石热物性参数,从盆地热演化、岩石圈热结构、构造背景、热源、热储、盖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南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5 Ma以来活动构造最为活跃的地带,发育海山、高压流体底辟、气烟囱等,是热事件最活跃区;地幔热流与地表热流之比为0.59,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洋中脊、红河断裂等深大断裂带、以伸展构造为主的断块、底辟核心影响区等,提供了深部热物质上涌“热通道”,造成现今地温异常;以莺-琼盆地为例,按热储区域封盖组合特点,由浅层乐东组到深层崖城组,划分了浅层中-低温地热系统,中深层高温地热系统、深层超温地热系统。南中国海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利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海洋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对比南海地热资源优势,从技术、经济角度探讨海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带特征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蒋有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5):9-13
根据渤海湾富油盆地天然气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该盆地主要天然气聚集带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该盆地较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带均与石炭-二迭系煤成气有关;油型气聚集带主要是石油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溶解气析离形成的浅层次生气。天然气聚集带的分布受二级构造带背景控制,主要天然气聚集带可归为隆起带型,凸起型,斜坡带型,断阶带型等。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有利的气源条件、良好的封盖保存等是控制天然气聚集带形成的主要地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阜新盆地阜新市区的地质、构造情况。并对该区地热资源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详细的对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勘察、评价、开发利用该区地热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蒋有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5)
根据渤海湾富油盆地天然气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该盆地主要天然气聚集带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该盆地较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带均与石炭 二迭系煤成气有关;油型气聚集带主要是石油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溶解气析离形成的浅层次生气。天然气聚集带的分布受二级构造带背景控制,主要天然气聚集带可归为隆起带型、凸起型、斜坡带型、断阶带型等。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有利的气源条件、良好的封盖保存等是控制天然气聚集带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是我国主要的产铀盆地之一,近年来找矿成果显著。马尼特坳陷作为二连盆地五大坳陷之一,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对马尼特坳陷的沉积构造演化条件、地层条件、铀源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为今后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剖面和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包括页岩的岩矿特征、发育规模、埋深、地球化学指标和含气量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凉组下段(乌拉力克组)优于平凉组上段(拉什仲组),可分为2类岩性组合:石英+方解石+伊利石组合,石英+方解石+伊利石+绿泥石组合。发育规模自东向西逐渐变厚;西缘中段埋深较大,向南北逐渐变浅,在部分区域出露地表。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个别为Ⅱ1型和Ⅱ2型。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在平面上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特征,主要在0.2%~1.4%之间;热演化程度整体偏高,多在高-过成熟阶段;Ro主要在0.9%~2.1%范围,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性。含气性分析理论吸附气量为1.105m3/t,反映平凉组页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力层系。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中、上三叠统含油砂岩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及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 ,分析了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含油砂岩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 ,沉积相、构造运动、地层水的性质及地温梯度等都是促成含油砂岩形成的重要因素。由此认为 :伊拉湖构造带与乌苏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 ,前者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储集性能优良 ,且经历了后期酸性地层水与燕山运动的改善 ,后者为辫状河道砂体 ,物性较差 ;两构造带距主力生油区的距离不同 ,乌苏构造带距有效生油层远 ,而伊拉湖构造带距离生烃中心近 ,油源充足 ,生储盖组合匹配 ,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易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11.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 (侵入岩、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 )的分布及其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油源、富油源是火成岩成藏的基本条件。②火成岩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 ,其形成与盆地内区域性的构造断裂、构造运动和火成岩的多旋回性活动有关 ,浅埋藏、成岩作用弱是火成岩中原生孔隙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③火成岩成藏过程中的油气运移、聚集模式可分为同层运聚型、上层运聚型和下层运聚型 3种类型。其中同层运聚型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是渤海湾盆地中最常见的成藏模式。分布在近油源、近断裂带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 ,是火成岩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2.
柴窝堡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型盆地评价是近年来石油地质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预测、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改造型盆地柴窝堡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该区主要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亦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存在构造、地层、岩性、复合4大类油气藏类型和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桂中盆地页岩气地质条件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桂中盆地页岩气发育的地质条件并分析其勘探潜力。对桂中盆地近期一口页岩气钻井的产气特征和岩心开展了TOC、Ro等测试分析。该井位于柳城县白芒村附近,钻进过程中在井深为248.33m的下石炭统寺门组泥页岩层系砂岩夹层中出现井涌及天然气喷漏,日产气量3 000~4 000m3,持续几天后无明显衰减迹象,揭示了良好的页岩气潜力。该井寺门组泥页岩TOC的质量分数为0.54%~1.59%,平均值为1.07%,为较好的烃源岩层;砂岩夹层中见丰富的沥青,其反射率Rb为1.64%~2.1%。寺门组泥页岩烃源岩和沥青热裂解生气保证了泥页岩层系充足的气源供应。桂中盆地中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深灰色或黑色泥页岩层系广泛发育,为高演化的优质烃源岩层并且具有较大的厚度,构成页岩气大规模赋存的基础地质条件。经过长期的油气勘探,已在不少钻井揭示页岩气的显示,展示了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信洼陷古近系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沉积体系频繁变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广泛,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5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部洼陷带、北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和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断层-岩性油气藏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于鼻状构造带,火山岩油气藏分布于火山发育带.阳信洼陷有利的构造环境———沉积体系、充足的油气源条件、储层物性条件、断层(裂)体系的沟通或侧向遮挡、有效的直接盖层及生储盖的有机配置等优越条件是控制阳信洼陷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题,从煤层气藏的气源和保存条件入手,深入分析了生物气作为气源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形成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盖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甲烷菌的生气条件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不应受氧化带的限制,在煤层上覆封盖条件较好的浅层寻找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天然气聚集与地质作用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下石盒子期之所以成为鄂尔多斯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位,其地质因素与这一时期陆内盆地的扩张演化及其相应的沉积作用有关.这种关系表现在盆地处于下降时期,河流的垂向侵蚀作用大于侧向侵蚀,有充足的物源、有较大的可容空间,盆地的充填作用大于盆地扩张作用,易于形成良好的储层;而在超长周期层序的晚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向下降转化,也形成良好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7.
合肥盆地安参1井石炭二叠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肥盆地安参1井的钻探,发现了既不同于北淮阳型,也不同于淮南型的石炭-二叠系.通过对安参1井石炭-二叠系的研究,认为是一套斜坡相-三角洲前缘沉积.结合北淮阳型石炭系和淮南型石炭-二叠系的沉积特征研究,提出了石炭-二叠纪沉积期在华北地台南缘存在完整的沟-弧-盆体系的认识;同时根据安参1井石炭-二叠系类型,结合地震﹑电法和平衡剖面恢复,认为合肥盆地的基底应该属于统一的华北型. 相似文献
18.
金顶铅锌矿床含矿层沉积环境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金顶铅锌矿床下含矿层(原地沉积层)的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层形成于蒸发盐湖相环境,具有水深较浅、沉积速率较快的特点,这样的沉积环境不利于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异地岩系是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形成的决定性条件:花开左组地层具有渗透率低、排驱压力大的特点,是较好的盖层条件;景星组地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好、孔隙间连通性极好的特点,是有利的储集层.原地沉积岩系除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部分容矿空间外,也是阻止成矿流体下渗的必不可少的遮挡层. 相似文献
19.
在浙西新路盆地中生代酸性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和Nd同位素模式年龄基础上,探讨了其源岩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结果显示,构成新路盆地主体的黄尖组晶屑熔结凝灰岩和花岗斑岩的平均锶初始值分别为0.714 10、0.710 39,ε_(Nd)(t)值分别为-5.5、-5.7;黄尖组晶屑熔结凝灰岩和花岗斑岩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均值分别为1 366Ma、1 387Ma,与扬子地块基底双溪坞群变质岩年龄(900~1 000 Ma)差异明显,而与华夏地块基底陈蔡群变质岩年龄(1 400 Ma)接近;2个单元火山岩Nd同位素均位于陈蔡群Nd同位素演化域。研究认为,新路盆地黄尖组熔结凝灰岩和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均表现出壳源和幔源物质混合成因特点,壳源物质可能源自南部华夏地块的陈蔡群变质岩,与扬子地块变质基底双溪坞群无关;推测发生于1 000~900 Ma B.P.时期或其后的浙西地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的陆陆碰撞,具有华夏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的动力学特点。上述大地构造运动方式以及岩石成因特点,或许是导致赣杭火山岩带分属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火山岩均呈现出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彭州市白水河流域地质环境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对比2008年"5.12"地震前后流域内地质环境演变特征,并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地质环境的主要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值,然后将研究区划分为96个评价单元;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评价值,并且按评价值范围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环境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中处于中、差2个等级的范围占整个研究区域的65%,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地质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