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TEM、XPS、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包钴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钴改性γ-Fe_2O_3磁粉的微观结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钴铁氧体的形成是Co-γ-Fe_2O_3磁粉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包少量钴(钴含量<1%),可使原磁粉的矫顽力提高约6.37kA/m。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Co-Fe-γFe_2O_3磁粉的包复过程进行研究,讨论了外延钴铁氧体包复层中Fe~(2+)离子的作用及对磁性能影响的机理,并发现包复溶液的[OH]~(1-)浓度通过改变外延钴铁氧体包复层中的Fe~(2+)离子量而起作用.文中对钴铁氧体的包复增加了γ-Fe_2O_3矫顽力的机理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法制备了纳米尺度的钴铁氧体粉料,并在1260~1340℃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钴高含量(x≥0.7)时样品形成了单一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而钴含量x<0.7时样品生成了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相和α-Fe2O3相;CoxFe3-xO4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x的增加呈现出了先增后减的趋势,在x=0.8时出现峰值;在x=0.5~0.8范围内,矫顽力Hc随钴含量的增加有所下降,随后迅速增加,在x=1.0附近能同时得到较大的σS和Hc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验与理论上探讨了CoFe-γ-Fe_2O_3磁粉的矫顽力Hc增大的机理,其原因在于包钴包亚铁后,同内核γ-Fe_2O_3相比较,表面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较强的表面单轴各向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5.
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γ-Fe2O3超微粒分散于硬脂酸/正己烷/氯仿溶液中,用LB膜进行有序组装,结果显示:γ-Fe2O3超微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单分子膜的成膜性能良好,覆盖度很高;γ-Fe2O3超微粒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具有一定的层状结构;用LB膜技术组装后,γ-Fe2O3超微粒的磁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针对鄂西某鲕状赤铁矿进行悬浮焙烧研究,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衍射分析仪、穆斯堡尔谱仪分析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氧化温度、颗粒粒度对焙烧物料磁性和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矿石经悬浮焙烧后磁性明显增强,且焙烧物料磁性与强磁性铁矿物的含量呈正比.当还原温度为550~650℃时,还原物料的磁化强度和比磁化率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700℃后则随之降低.延长还原时间可提高还原物料的磁化强度和比磁化率.焙烧物料中γ-Fe2O3含量随氧化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氧化温度为350℃时物料中γ-Fe2O3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当焙烧物料颗粒粒度小于15μm时,颗粒的磁化强度和比磁化率随之降低,而剩磁和矫顽力则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
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制备和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γ-Fe2O3超微粒分散于硬脂酸/正己烷/氯仿溶液中,用LB膜进行有序组装,结果显示:γ-Fe2O3超微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单分子膜的成膜性能良好,覆盖度很高;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具有一定的层状结构;用LB膜技术组装后,γ-Fe2O3超微粒的磁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α-FeOOH微晶的热处理最后一个过程--Fe2O4→γ-Fe2O3这一氧化过程的工艺,考察了时间和反应温度对γ一Fe2O3磁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氧化工艺条件为;Fe3O4在180-200℃下通过空气氧化10-30min,并得到最佳性能产物组合为介于Fe3O4和γ-Fe2O3之间的固溶体。  相似文献   

9.
以尿素铁配合物和正硅酸乙酯分别作为γ-Fe2O3和SiO2的前躯体,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γ-Fe2O3/SiO2纳米氧化物,并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样品性质的影响,用XRD、FTIR、SEM和磁性测定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产物的晶相影响较大,当焙烧温度为200℃时,氧化物中析出的氧化铁为γ-Fe2O3;当焙烧温度高于300℃时,除γ-Fe2O3以外还产生了α-Fe2O3,并且其含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γ-Fe2O3和SiO2的摩尔比对产物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中Fe3+/Sr2+的摩尔比和烧结温度,用共沉淀法合成锶铁氧体的纳米晶体.由于应力各向异性的减弱,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单相和复合相的SrFe12O19纳米粒子样品的矫顽力均减小.对于前驱体溶液中不同Fe3+/Sr2+摩尔比形成的单相SrFe12O19,矫顽力的大小主要由Fe3+空位和反磁化核决定.单相SrFe12O19纳米粒子间交换相互作用和硬磁的SrFe12O19与软磁的γ-Fe2O3之间的交换弹簧作用,可导致剩磁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热处理过程中影响Co-γFe_O-3磁粉磁性能各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处理后磁粉矫顽力H。增值的机理。结果表明,包敷层中CoFe_2O_4的结晶度以及Co_xFe_(3-x)O_4过渡层的形成是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还原处理后Fe~(2+)的存在是过渡层形成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脉冲离子渗氮设备对高碳低合金钢GCr15在温度为460~550℃进行了真空离子渗氮处理1~5h,采用显微硬度计、XRD、SEM、耐腐蚀性检测仪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离子渗氮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离子渗氮处理得到的表面硬度均在700HV0.3以上;渗氮层主要形成γ-Fe4N相及少量的ε-Fe2N/Fe3N相氮化物,氮化物的含量随渗氮温度的升高、渗氮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经真空离子渗氮处理其耐腐蚀性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选取FeCl2,FeSO4和FeCl3溶液作为处理液,研究了由化学诱导相变制备磁性纳米微粒的方法中处理液的作用.用VSM,TEM,EDX和XRD对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2+氧化成Fe3+的反应是前驱体FeOOH脱水相变形成γ-Fe2O3的诱因,而酸根离子不同导致表面的包裹层成分不同.此外通过TEM和XRD的数据计算了经FeCl2溶液和FeSO4溶液处理的样品的微粒粒径和γ-Fe2O3相的晶体粒径;并根据这两个样品中各元素的原子数分数,计算了各相的质量分数,解释了样品磁性相对强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Ar/N2作为放电气体(N2/(Ar N2)=10%),在玻璃衬底上于不同溅射时间获得了γ′-Fe4N单相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研究了溅射时间对薄膜的生长及磁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样品明显沿γ′-Fe4N(111)晶面择优取向进行生长,其(111)晶面平行于样品的膜面。随溅射时间的增加,薄膜样品的晶粒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薄膜厚度和矫顽力随溅射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5.
支文  宫杰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8M):20-2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以Ar/N2作为放电气体(N2/(Ar+N2)=10%),在玻璃衬底上于不同溅射时间获得了γ′-Fe4N单相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研究了溅射时间对薄膜的生长及磁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样品明显沿γ′-Fe4N(111)晶面择优取向进行生长,其(111)晶面平行于样品的膜面。随溅射时间的增加,薄膜样品的晶粒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薄膜厚度和矫顽力随溅射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6.
氮化铁(α″-Fe16N2)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有α″-Fe16N2相的块状铁氮合金的制备和磁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NH3和H2的混合气体通入铁粉在高温下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淬火至低温,再经回火处理,形成一种新相,即α″-Fe16N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制得的相不是纯相,α″-Fe16N2样品中都舍有γ-Fe(N)(奥氏体氮化铁),α″-Fe(N)(马氏体氮化铁)和α″-Fe16N2这三种成分.从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结果中可以看出,所有样品的饱和磁矩都不是很大,并且发现样品的磁饱和感应强度随着γ-Fe(N)的含量减少而增大,随着α″-Fe16N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Si(100)单晶衬底上制备γ′-Fe4N纳米晶薄膜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测试分析,给出了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力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沿(111)晶面择优生长,具有单一的易磁化方向,且易磁化方向平行于(111)晶面.随着测量温度的降低,γ′-Fe4N纳米晶薄膜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增加,矫顽力Hc增大,剩磁比σr/σs减小.通过理论拟合确定了比饱和磁化强度与矫顽力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矫顽力随温度的变化满足T1/2规律,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与温度不满足Bloch的T3/2规律,表明在80~350 K温度范围内自旋波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γ-Fe2O3@SiO2)n@TiO2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粒子,这种复合纳米粒子是由被硅氧化物包裹的γ-Fe2O3作为磁芯,外层是TiO2壳,形成直径为100nm的球状粒子。把这种复合纳米粒子放入亚甲蓝溶液中,用紫外光进行光分解试验其光催化能力已接近于纯TiO2。当γ-Fe2O3磁芯粒径约10nm时此种核壳复合纳米粒子显示出超顺磁性,超顺磁性的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可完全解除磁团聚。这就使得在实际应用中以往难以解决的TiO2的分离与回收问题迎刃而解,也使得TiO2功能材料在光催化领域与生物技术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60Co-γ射线5种不同剂量(0Gy、110Gy、120Gy、130Gy、140Gy)对西昌大白蚕豆干种子进行照射,研究蚕豆M1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辐射对蚕豆M1的生育进程有延后作用,并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延长,变异度也逐渐增大。60Co-γ射线对蚕豆M1的光合生理也有明显的影响,叶绿素含量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始花期测得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各有不同,110Gy处理的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2时;120Gy处理、130Gy处理和对照的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相同,最高峰出现在下午14时;140Gy处理的光合速率的变化出现双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午8时和下午14时。就M1植株存活率看,60Co-γ照射蚕豆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大约为130Gy。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演化行为.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腐蚀速度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在后期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降低,耐候钢的腐蚀速度与SPA-H钢相当但低于16Mn钢.在腐蚀初期,细晶粒耐候钢比粗晶粒腐蚀速度快,在后期腐蚀速度基本一致.耐候钢锈层分为内外两层,内锈层致密主要由α-FeOOH和少量γ-Fe2O3组成,晶粒尺寸对腐蚀产物的组成影响不大.16Mn钢锈层主要由α-FeOOH,γ-Fe2O3和Fe3O4组成.在腐蚀后期,Cu的作用使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优于16Mn钢.电化学实验表明,腐蚀产物促进阴极过程,抑制阳极过程.细晶粒有利于保护性内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