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5年11月6日午后1时,在山东省曲阜市姚村镇席厂村采到一条蛇,经鉴定为乌梢蛇Zaocysdhumndes(cantor)。此种蛇属东洋界种类,国内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在山东是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标本雄性,体全长1536+561mm,眼大瞳孔圆形,吻鳞1枚;鼻间鳞1对,前额鳞1对;额鳞1枚;顶鳞1对;颊鳞1枚;眶前鳞2枚,下面1枚小;眶后鳞2枚,颞鳞2+2;上唇鳞8枚,3-2-3式;下唇鳞9枚。背鳞16-14-14,中脊2-4列起棱,腹鳞1…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的蛇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57—1981年对昆明地区的蛇类作了查调,共得标本160号16种,加上原有记录,昆明共有三科11属19种。该地区蛇类区系的主要特点是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19种中有18种,占种数94.7%,仅黑眉锦蛇1种广布于我国古北和东洋两界,占5.3%;另一特点是西南区的特有种类(或主要产于西南区的种类)较多,有4种,占东洋界种类的22.2%。八线游蛇和紫灰锦蛇是皆地区蛇类的优势种。昆明蛇类冬眠期为11月—翌年3月底4月初。对133号标本作了胃的食物分析,八线游蛇、紫灰锦蛇、斜鳞蛇、草游蛇和乌游蛇五种72号标本中胃内有食物。蛙是它们共同的食物,也是昆明蛇类主要食物之一。八线游蛇的性比为38(?):34(?)=100(?):89.5(?);斜鳞蛇为7(?):9(?)=100(?):128.6(?);紫灰锦蛇为25(?):6(?)=100(?):24(?)。昆明地区蛇的繁殖多在5—9月。八线游蛇怀卵数为7—16枚,斜鳞蛇为8—15枚,竹叶青每胎3仔。  相似文献   

3.
利用TA-XT2i型物性测试仪研究了3种蛇(缅甸蟒蛇、红点锦蛇、乌梢蛇)腹鳞的拉伸力学性能、弹性度和松弛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腹鳞材料属于黏弹性材料,材料的平均弹性模量为1.5 GPa左右,断裂强度小于90 MN/m2,其中,蟒蛇腹鳞的弹性模量最高,乌梢蛇的最低;蟒蛇和红点锦蛇腹鳞的强度极限高于乌梢蛇;乌梢蛇的弹性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两头蛇Calamaria spp.隶游蛇科COLUBRIDAE两头蛇属。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头与颈区分不明显;眼较小,瞳孔圆形;无鼻间鳞、颊鳞和颞鳞;背鳞平滑,通身13行;体呈圆柱形,全长400mm左右;尾短而钝,具有与颈部相似的斑纹,初看也象头部,故名两头蛇。营地下穴居生活,以蚯蚓、昆虫为食。卵生。本属已知60余种,均无毒。我国产3种。双头蛇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产生的畸变。双头联体畸形蛇均为双头并生,在颈部或颈后相联成“Y”形,也有在体前约1/4处相联的个体。兹将我国51年来发现的11号双头蛇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5.
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sis Fang于1985年以一只雌性发表以来,雄性未见报道.1988年5月20日晚作者在与雌性标本相同的地方(宁陕县平河梁),海拔1970m的溪流中采获一只齿突蟾.经鉴定为宁陕齿突蟾雄性成体(No.SXTU 88017),标本现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调查中,先后于1988年2月5日和1989年2月1日,在海拔850m和750m的楸树林和温泉采到2只苍头燕雀(Fringilla Coelebs Coelebs Linnaeus)。苍头燕雀是我国罕见的冬侯鸟,国内标本也极少。  相似文献   

7.
1975年4月,我们在海南岛考察期间,在海口市动物商店获得一条来自文昌县的环蛇属标本,见图1、2.经研究鉴定为乌青环蛇Bungarus lividus Cantor.在我国这是首次发现.现将其主要特征记述如下:上唇鳞7,2-2-3式;眼前鳞1,眼后鳞2;颞鳞1+2;下唇鳞7,前3片切第一颏片.背  相似文献   

8.
玉斑锦蛇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的染色体核型和带型,为探讨锦蛇属的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重要的证据。方法以产于贵州的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为研究材料,应用染色体的核型、C带、银带分析技术。结果玉斑锦蛇的核型为2n=38,含有20个大型染色体和18个小型染色体;每条大型染色体两端均具端粒区C带;第1,2,5,7号染色体具着丝粒区C带;第4号和第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同源染色体C带浓染,几乎占据整条染色体;标准NORs位于第11号染色体。结论玉斑锦蛇是迄今已报道的锦蛇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端粒区C带最多的物种;锦蛇属的标准NORs具有属的银染特征。  相似文献   

9.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Schneider)为热带及亚热带的一种毒蛇,曾发现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但在福建是比较罕见,过去对于本种蛇的采地也没有详细的记载(Pope1935).1946年5月9日作者从捕蛇者得到一尾,据云系由本省福清海口一个石洞中获得。该尾蛇与一般金环蛇稍有不同(图一),有两枚前眼鳞,而一般金环蛇只有一枚前眼鳞。此外在两顶鳞间尚有一枚很小的鳞片(顶间鳞?),至于其他形态与一般金环蛇很相象,可算为金环蛇的一种变异。茲将其形态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赤魟(Dasyatis akajei)又名鯆鱼、盘鱼等,是一种海生软骨鱼。它身体扁平,体盘宽大近圆形,小小的口长在头的腹面;牙细小、数多、扁平,铺石状排列;一双颇小的眼长在头的背面,稍突出;眼后有一对喷水孔。幼体光滑无鳞,成体头后至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八年六~七月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学系组成的中国动物志两栖及爬行动物编写组的科教人员,深入广西山区进行补点考察,经过将近二个月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大瑶山危害人畜生命的主要毒蛇,采获两栖及爬行动物标本450号,还侧重观察了瑶山鳄蜥生态,在广西蛇类研究中并发现二新种及新纪录三种〔灰腹绿锦蛇E.frenata(Gray)、黑背白环蛇L.ruhstrati(Fiscber)、丽纹游蛇N.eptata Hu et Djao〕现将新种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石龙子一新记录种——黄纹石龙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采到石龙子标本1号,经形态学比较鉴定为黄纹石龙子(Eumeces capito).为河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3.
卧龙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崇安斜鳞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6月10日,在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时发现蛇类1条,经鉴定为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为四川省爬行动物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1940年 Herre氏根据在中国舟山群岛的定海所采集的 3尾标本,发表了舟山栉虎鱼 Ctenogobius chusanensis。 Bohlke( 1953)也曾引用过 Herrer的原始记录。此后近 50年来,国内一直未发现该种标本。作者于 1994年 10月至 l996年 10月间,在象山港松岙的滩涂上 (29° 33′ N, 121° 38′ E)采到该种标本 45尾,通过对其头部感觉管孔的数量、颊部感觉乳突的分布与排列规律、纵列鳞数以及其他外形特征的分析、相近的种的比较,认为该种应更名为舟山细棘虎鱼 Acentrogobius chusanensis。 1材科和方法 1.1材料   1)副模标本 1尾,编号…  相似文献   

15.
在整理由甘肃省采得的蝗虫标本时发现有癞蝗科短鼻蝗属的一个新种,兹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甘肃短鼻蝗Filchnerella gansuensis,新种雄性:体中小型,头及前胸背板的颗粒状隆起较少。颜面隆起狭,具中纵沟,侧缘近乎平行,侧面观在触角之间略突出,颜面侧隆线低,从背面看不到,头顶宽,侧缘隆起,中央凹陷,具小颗粒和短隆线。触角丝状,超过前胸背板后缘,中段一节的长度为宽度的2倍。复眼近圆形,复眼纵径与横径及眼下沟等长。前胸背板屋脊形,为后横沟  相似文献   

16.
睑虎隶属爬行纲蜥蜴亚目睑虎科,全球已知19种,海南记录有3种:海南睑虎,霸王岭睑虎和周氏睑虎。近期,在海南岛发现并采集到一批新的睑虎,通过形态学比较和16S mt DNA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分布于海南省的周氏睑虎与海南睑虎存在显著差异,确定为一新种。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吻肛长(98. 64~105. 7 mm); 2)环鼻孔有8枚鳞片; 3)鼻间鳞1枚; 4)上睫鳞50~57枚; 5)环体中段鳞115~123枚; 6)环背部疣鳞有11~12枚小鳞; 7)雄性具肛前孔23~27个; 8)爪为4枚鳞片包裹; 9)成体背部棕褐色,染以斑驳分布的不规则黑褐斑点;有4条前后镶黑边的黄色横带纹,枕部1条,略呈弧形,其两侧沿头侧前伸达眶后,腋后1条,体中段1条,尾基1条; 10)自股部至膝部有金斑; 11)卵比起其它海南睑虎更大更重(长27. 17 mm,宽14. 34 mm,重2. 20 g,n=2); 12)经过16S rRNA测序遗传距离,初步判断该睑虎为独立新种。因此,将海南省中西部山区的睑虎鉴定为一新种——中华睑虎。本文首次提供了关于新物种的形态及自然史数据,本种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南睑虎属物种多样性,并能进一步揭示睑虎种组的系统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张宗汉等(1931)在“南京蛇类和龟鳖类的研究”一文中首次报导南京有此蛇分布,但此后再也无人在江苏南京或其它地方采到此蛇。周开亚(1964)在“江苏爬行动物地理分布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的南京记录还是根据张、方的报告,自己没有采到标本。早在1935年Pope在《中国的爬行动物》一书中就提出南京未必产有此蛇的看法。解放后,胡淑琴等(1962)编著的《中国动物图谱——爬行动物》、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编的《中国爬行动物系统检索》、浙江医科大学等(1980)编的《中国蛇类图谱》等专著中关于黄脊游蛇的地理分布均未提及江苏,亦即是否定了此蛇的南京记录。作者在进行徐州蛇类调查时,于1965年捕到四条黄脊游蛇标本,可以认为是江苏蛇类一属(游蛇属)一种的新纪录。因此在《动物学杂志》1980年4期的“新纪录一览表”中报导了此蛇的种名、采集时间和地点。鉴于在食性、背脊线的颜色、量度等方面与文献报导略有不同、故有必要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对安徽省细鳞苔科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细鳞苔科植物共有11属46种,包括1个新纪录属(Myriocoleopsis Schiffn)和10个新纪录种.细鳞苔属(12种)和疣鳞苔属(10种)是优势属.区系成分组成中,热带成分最高,共27种,占总数的58.7%;东亚成分次之,共13种,占总数的28.26%.海拔400 m以下的湿润低山沟谷和海拔1 600 m以上的高山台地细鳞苔科植物最多.还首次在石台县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发现4种叶附生苔类,将叶附生苔在华东地区的分布北界推移到30°N以北,并对该地区叶附生苔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1河流概况巴音沟河发源于准葛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部乌苏境内,海拔高程5000m左右的冰川,由喀哈尔阿特,阿冬萨拉,乌拉斯台等七条主要支流汇集成安集海河,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出前山口后称巴音沟河,折向北流至冲积平原,全河总长约  相似文献   

20.
千河流域秦岭细鳞鲑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属典型的陆封性冷水鱼类,国家Ⅱ级重点保 护水生野生动物,是细鳞鲑属(Brachymystax)所有物种中分布最南端的1个亚种,秦岭山脉北麓的 千河流域内目前数量较多.通过实地调查表明,千河流域内分布的秦岭细鳞鲑种群发生了3个明显 的变化:(1)分布最低高度由原来海拔1 000 m上移至1 200 m,分布范围缩小;(2)个体小型化; (3)种群数量减少.文中还就秦岭细鳞鲑的保护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