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众多。但各评价方法之间缺乏可比性,不利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管理和治理。在对现有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湖泊畜营养化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将水质评价和主要富营养化因子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在巢湖西半湖等合肥市湖、库富营养化评价中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对不同湖、库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比较,而且可以对同一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进一步探讨湖泊富营养化成因.为治理富营养化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太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影响因素多,评价因素与富营养化等级之间关系复杂且是非线性的特点,研制了一个能自动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做出正确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在太湖富营养化评价中得到了应用,结果表明:只要把观测数据提供给网络,借助计算机就可获得能客观地反映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的评价结果;对于富营养化标准样本,一旦训练完毕,只需通过简单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就可对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大流原理的湖泊系统富营养化新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现有的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不足,以最大流原理为基础,以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为算法实现手段,从复杂系统结构演化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湖泊系统的富营养化模型;进而使用该模型对我国10个湖泊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并和以往的评价方法作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由于该模型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湖泊富营养化系统的演化动力学机理和湖泊系统时空演变特性,因此,不仅在评价上有较大的优越性,在湖泊富营养化发展变化状态的预测上也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最能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是内源性营养盐。研究不同富营养化湖泊中内源性营养盐的不同比例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能为解决湖泊内源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根据藻类的经验分子式,确定以磷为限制因子时的N∶P=7.2∶0.4和以氮为限制因子时的N∶P=4.6∶1来调控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比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生长影响程度很大;内源性营养盐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重度富营养化湖泊中度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化湖泊,磷作为限制因子比氮更能有效抑制湖泊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总磷、化学需氧量、透明度、总氮和生物量作为评价水质富氧氧化的指标,利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对我国青海湖、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安徽巢湖和云南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排序为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青海湖,水质富营养化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多重比较表明,青海湖与云南滇池,武汉东湖与杭州西湖、安徽巢湖,安徽巢湖与云南滇池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湖泊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不同地区治理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特性,选择总磷、总氮、耗氧量、透明度,4个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结合模糊对向传播神经网络分类灵活、算法简练的优点,建立了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模糊对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采用随机模拟技术生成训练样本,并进行了实例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操作性强、方法简单,是湖泊水体营养化状态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质评价中不确定性特点,引入粗糙集和云模型理论,对我国12个代表性湖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既定的评价因子指标,确定相应于各富营养化等级的云模型参数,并生成各评价因子隶属于各富营养化等级的综合云模型,基于改进的粗糙集条件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构建指标体系下的改进的粗糙集-云模型.代入实测资料,计算实测水体隶属于各富营养化等级的确定度,以最大确定度作为水体的营养化级别.将该方法所得结果与单一指标法、模糊可变集法、正态云模型、Gamma-云等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直观有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评价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叶绿素a)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随机抽取国内一条湖泊,对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重富营养化且所占比重达到43.76%。根据评价结果采用两种调控措施(去氮、除藻),并对实施后的水体再次进行评价。虽然评价结果仍为重富营养化,但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说明采用该类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度模型对相思湖治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思湖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进行了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同时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危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为相思湖的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近郊区湖泊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城市和近郊区的湖泊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两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城郊的7个主要湖泊均已富营养化或严重富营养化,属于有机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面源和底泥。湖泊的富养化破坏了水体功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首都的文化和经济活动,应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湖泊渔业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分析了湖泊中不同养殖鱼类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认为以“四大家鱼”为主体放养鱼种的中国湖泊养殖模式,加强了湖泊的富营养化。根据国情,大型水生植物收获法应是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长江流域6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外源输入与内源释放是其主要原因,湖泊形态与水文条件也起了辅助作用:6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泊,且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与藻类生长。对于外源中工业和生活源输入,其控制措施相对成熟,通过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入湖营养物含量;而外源中的面源污染则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生态工程(湿地、塘等)防治。对于内源释放,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主要有底泥疏浚、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微生物制剂、生物浮床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但不同湖泊因其物理化学条件差异,适用方法也不同,故各湖采取的内源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论证。控制湖泊内外源营养盐输入的同时,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并保障治理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河北省三大主要洼淀为研究对象,分季节采集水样和表层底泥,做水质和硅藻分析.运用综合营养指数法(TLI)定量评价(白洋淀、衡水湖、永年洼)富营养状况,定性分析了其富营养及沉积硅藻组合对水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河北三大洼淀水质均呈现富营养状态,硅藻组合对其具有较好的响应.沉积硅藻的持续研究,将为湖泊的富营养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富营养化是中国湖泊的重大环境问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来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受到控制以后,由于沉积物中营养盐内负荷的存在和释放,湖泊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这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就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文章主要就内源污染对富营养化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5.
Mechanism and control of lake eutrophication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hina is rich in lakes. The total lake area is 91000 km2 in which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namely 27000 km2, is the fresh water lake[1]. In these fresh water lakes, about 16558 km2 (accounting for 60% of total fresh water lak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  相似文献   

16.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its ecosystem response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many lakes, about one-third of which are freshwater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urrently most of the lakes are mesotrophic or eutrophic. Lake eutrophi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ed by lakes in China and can lead to a series of abnormal ecosystem responses, including extinction of submerged plants,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creased microbial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decreased biodiversity, accelerated cycles, and a change in the efficient use of nutrients. With development of eutrophication, the whole lake ecosystem suffers decreased biodiversity, simplification of biotic community structure, in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and ultimately the clear-water, macrophyte-dominated ecosystem gradually shifts to a turbid-water, algae-dominated ecosystem. This ecosystem succession mechanism is speculated to be caused by different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of macrophytes and phytoplankton. The ultimate ecosystem succession trend of seriously eutrophic lakes is that a phytoplankton-dominated autotrophic lake shifts to a heterotrophic lake dominated by micro-organisms, protozoans.  相似文献   

17.
滇池水-沉积物界面氮分布特点及其对控制蓝藻水华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可以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得到控制以后,内源营养盐的释放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甚至爆发藻类水华.研究营养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总氮(TN)、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有机氮(ON)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①无论在草海还是外海,间隙水中TN,NH4+-N及ON质量浓度均高于上覆水,说明底泥中的氮元素有向水体中扩散的趋势;②草海上覆水及间隙水中TN,NH4+-N和NO3--N质量浓度均高于外海,其受污染的程度比外海高.研究揭示了滇池底泥中氮分布区域和垂直变化特征,阐明了内源氮负荷在湖泊富营养化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Many lakes of China a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pecially freshwater lakes, and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ve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water system and anthropic activity. In the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inten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