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大丽花的抗病性.方法以大丽花为实验材料,使用水杨酸(SA)叶面喷施处理方式,分析在水杨酸处理其植株叶片后,随时间变化,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PPO活性的影响,为研究大丽花的抗病性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本品种大丽花的PPO最适pH为5.8;SA对大丽花PPO有一定的影响.用低于0.5 mmol/L的SA处理后的大丽花,PPO活性无显著影响;1~2 mmol/L的SA对PPO活性起促进作用,并且于24 h达到高峰;而3 mmol/L的SA对PPO活性起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用以上几组浓度的SA处理大丽花后,PPO活性在48~60 h之后逐渐恢复到未处理状态.结论外源SA对大丽花进行处理后对PPO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属表面处理用硅烷试剂的水解与缩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硅烷试剂膜用作金属表面防腐蚀和提高外涂层附着力的新技术,正在日趋势成熟。对影响硅烷试剂(Silane Agent,SA)溶液稳定性的核心-水解和缩聚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溶液的状态、电导率及其它一些相关参量的测试和分析,探讨了影响SA水解的因素如温度、pH值、溶剂、添加剂等及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同时提出了可以改善SA溶液稳定性的控制因素和方法,为SA用作金属表面处理的技术实用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中间件的软件体系结构(SA)动态演化存在的缺陷,对连接件进行了扩展,使连接件能够对其所连接的实体进行监视和操作;提出了一种支持动态演化的SA风格,使得演化信息可以通过SA自身进行传播.如果连接件之间没有连接通路,则增加一个或多个连接件对SA进行改造.设计了从运行系统中获得SA的算法,使SA成为运行系统的一个可控组成部分.提出了直接对连接件进行操作的SA动态演化框架,消除了SA动态演化的不一致性,提高了演化效率,并具有很好的可跟踪性.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在诱导番茄抗冷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叶面喷施水杨酸对于番茄幼苗抗低温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番茄叶片中的SA在常温下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低温下SA质量分数大幅上升,而造成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游离态SA的大量积累.对番茄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24 h后番茄叶片中游离态SA和结合态SA均大量积累,并且积累程度与喷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低温下番茄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被明显激发,但并不足以减缓低温胁迫对植物所造成的氧化损伤.对番茄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SA预处理,发现0.5 mmol/LSA能够显著提高其抗冷性.0.5 mmol/LSA预处理24 h后,低温下番茄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浓度较对照明显降低,而H2O2质量分数以及CAT,POD,APX,GR的活性则显著上升,叶片内c(AsA)/c(DHA)与c(GSH)/c(GSSG)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因此,我们推测对番茄幼苗进行适宜浓度的SA预处理能够使其叶片中的SA质量分数上升至一定程度,从而诱导H2O2的适量积累,上调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使植物细胞在低温下维持相对稳定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缓解了低温对植物所造成的氧化损伤,提高了其抗冷性.  相似文献   

5.
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细胞包埋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包菌量,海藻酸钠(SA)浓度,交联时间和小球直径四个因素对海藻酸钠包埋菌株的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包埋条件.在最佳包埋条件下包埋的脱氮菌株的脱氮性能优于其游离状态下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对锦绣杜鹃叶片中PAL、PPO及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不同的SA处理时间杜鹃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其中50~100μg/mL浓度的SA对诱导杜鹃PAL、PPO、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但受SA诱导的影响各不同,主要是在对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表达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其中PAL受SA诱导后,活性提高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般的电池峰值功率状态估算只考虑单个因素的影响,或使用的电池模型相对简单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估算方法.以三元锂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电池的温度、荷电状态和欧姆内阻等对电池放电峰值功率的影响,运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与Matlab语言编程,建立了基于数据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SA)+BP神经网络混合算法的神经网络电池模型.采用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测试方法进行试验,共得到245组有效的试验数据,其中20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45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对比了单一BP算法和SA+BP混合算法训练模型的仿真结果,证明SA+BP混合算法训练的电池模型估算精度更高,能更加准确地描述电池的功率特性.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基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材料,研究了两者不同质量比合成复合海绵(CS/SA)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复合海绵(CS/SA/CMC),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形貌观察及吸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反应温度为25℃、冷冻干燥时间为24 h、氯化钙浓度为0.5%、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3,复合海绵的孔径最大,吸水率高达900%以上,改性后吸水率提高了约400%.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的SA8000标准,日益为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所认可,并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壁垒。对SA8000标准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SA8000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积极参与SA8000相关的国际谈判,加强舆论引导和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与研发,适当开展SA8000的认证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的 SA8000 标准,日益为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所认可,并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壁垒.对 SA8000 标准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 SA8000 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积极参与 SA8000 相关的国际谈判,加强舆论引导和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与研发.适当开展 SA8000 的认证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SinceWhiteobservedthatsprayingtobaccoplantswithsalicylicacid (SA)oracetylsalicylicacidinducedresistancetoinfectionwithtobaccomosaicvirus[1] ,manyexperimentshavedemonstratedthatSAplaysanimportantroleinplantdiseaseresistance ,actingasanendogenoussignalmolec…  相似文献   

12.
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电力负荷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将日负荷分成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并着重考虑温度对负荷曲线特性的影响,将BP算法和模拟退火(SA)算法相结合,对某电网的日负荷数据进行实际计算,发现考虑预测日类型和温度等因素后,负荷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引入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为此,在分析SA8000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其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了SA8000将对我国企业产生的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应对SA8000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预处理对甘蓝幼苗冷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幼苗低温(4±0.5)℃冷害的缓解效应.低温胁迫前不同浓度SA(0.1 mmol/L,0.5 mmol/L,1.0 mmol/L)对甘蓝幼苗的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以0.5 mmol/L效果最明显.同一浓度SA(0.5 mmol/L)对幼苗预处理后,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对照,而MDA含量也呈显先升后降,但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说明适当浓度的外源SA对甘蓝幼苗低温冷害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荚豌豆--青荷9号的种子为材料,用10-200mg/L的水杨酸分别浸种12h和36h,观察豌豆种子萌发情况及其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用10-50mg/L水杨酸浸种12h及10mg/L水杨酸浸种36h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且可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当水杨酸浓度增大,浸种时间延长时则抑制豌豆种子萌发.用水杨酸处理后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同种子的萌发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6.
用紫外光解法研究水杨酸(SA)、水杨酸甲酯(MS)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效果,并与相同条件下抗坏血酸(Vc)进行对照,探讨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SA、MS阻断亚硝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浓度为1.28 mmol/L、pH3.00、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1 h时,SA、MS对亚硝胺的阻断率最高,阻断能力依次是:VcMSSA.  相似文献   

17.
Sulfamic acid (SA), which possesses a zwitterionic structure, was applied as a leaching reagent for the first time for extracting copper from copper oxide ore.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temperature, particle size, reagent concentration, and stirring speed on this leaching were studied. The dissolution kinetics of malachite was illustrat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diffusion model. A novel leaching effect of SA on malachite was eventually demonstrated. The leaching rate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and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stirring speed.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SA leaching malachite was 33.23 kJ/mol.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A as a new reagent for extracting copper from copper oxide ore wa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 This approach may provide a solution suitable for subsequent electrowinning. In addition, results reported herein may provide basic data that enable the leaching of other carbonate minerals of copper, zinc, cobalt and so on in an SA system.  相似文献   

18.
复合涂膜对草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魔芋精粉作为被膜剂,对草莓进行CaCl2、水杨酸(SA)、中药浓缩液等浸泡处理,以浸钙浓度、浸钙时间,水杨酸浓度、中草药浓度、魔芋精粉浓度五个因素作五水平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经过线华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得出:在保证好果率大于75%的情况下,经以浓度为5.8%的CaCl2浸泡2min,再以孽度为0.0397%的SA、0.16%的魔芋精粉、40%的中药为配方制得的复合液涂膜,对草莓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实验上获得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的常规拉曼散射(Normal Raman Scattering,NRS)光谱以及其吸附在Ag纳米颗粒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C、H、O)和LANL2DZ(Ag)基组水平上对SA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并计算了SA分子的NRS光谱以及其吸附在Ag纳米颗粒上两种不同构型体系的SERS光谱.通过理论结果与实验值对比,发现SA分子通过羧基吸附构型比羧基与羟基共同吸附构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更好.最后,利用Gauss View可视化软件对其振动模式进行了详细指认.经分析得出:在银溶胶中,SA分子是通过羧基倾斜地吸附在银纳米颗粒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