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十七年文学特别是革命历史小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发挥了其合法性论证以及教育群众、打击敌人的政治性功能。然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只能通过革命历史小说的文学创作才能体现。因此,其无法回避的就是文化资源的选择、吸收以及转化的问题。而传统武侠小说自然纳入了它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3.
孟子针对春秋以来断章取义的诗风,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张,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释义中的权威性方法论。本文分析了孟子这一命题的本义及其利弊,并与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文本理论与阅读理论相比较,旨在探讨它们的异同与优劣,以及看待这两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武宁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文章在大量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三个程度副词在语义、语用、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恩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血脉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们贯穿在“三个代表”各个方面之中。  相似文献   

6.
“影响力”只不过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外在因素,其本身并不是生产力;“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归于上层建筑,“执法”亦属上层建筑,二者也不是生产力;再有,服务于流通的“关系”、“感情”同样不属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教化"涵义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有重“教化”的传统,教化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持都有很大的作用。“教”与“化”的涵义是不同的,“教”主要是指在上者通过语言、行为作出表率,让在下者学习、效仿。“化”主要是指政府的统治思想与固有的伦理规范成为社会思想后,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便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的涵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一个农耕稻作民族。“稻作文化”中,最重要的事象之一就是“牛耕文明”民俗,即“牛崇拜”与“牛图腾”文化。从考古学、民俗学的角度,对云南壮族“牛崇拜”、“牛图腾”等进行整体的考察,可以看出壮族的“牛图腾”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最近本人有幸访问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及西安外国语学院,跟中国教授就语言教学与科研合作等进行交流.茶余饭后总是有一个热门话题:"韩国首都改名了吗?","为什么要改?"  相似文献   

10.
如何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当前高校“两课”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加强“两课”的软硬件建设;把握好基本环节;重视教育者的行为实践和受教育者的学习实践;澄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认识误区,是提高“三进”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我党“三个代表”的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辩证统一。二既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具有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党及其事业8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三个代表”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优良作风辩证运动的历史,既取得了辉煌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又历经挫折且留下了严重教训。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使二辩证统一的客观需要显得极为强烈而迫切。为促进“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四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余杰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45-150
本以客观的冷峻的同时也是多维的视角,评述在中国现代思想、现代化与现代学术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广义的“五四”运动。中对海峡两岸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作了比较;对客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知名学林毓生、张灏、余英时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分析与评说;着重阐明了“‘反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的学术概念与人内涵;二因引号不同,而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礼乐”四字精神,最具中华民族的特色。“中”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规律,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要求我们兼容并储多种观点,相互吸取各自长处;“礼”要求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自由,并在社会上讲究道德精神文明;“乐”要求我们在家庭、邻里、同事、同道和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生活。新世纪中国的未来社会,就是耸立在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中和礼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侠"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创造了“英雄”与“大侠”的人格形象,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17.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18.
“两课”课堂是向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而且要使学生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努力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是高等学校当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王毓  黄蔓玲 《科技信息》2007,(2):151-152
日语中有很多用于表示确认的句末表现,起到向听话一方确认其同意、共同感受、共同认知等作用。本文中笔者从中选择了“だろう”和“よね”两种表示确认的句末表现,来试着探讨其各自的使用特征和互换使用的可能性,以及可互换使用时的语意差别。总的来说,当说话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发表看法,并向对方征求同意时,日语中通常使用“だろう”来“表示推测”的意思;这时若使用“よね”则表示说话人对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而当说话人判断对方应该会与自己抱有相同看法或作出相同判断,并在此前提下向对方进行询问时,如果使用“よね”,则表示“向对方或第三方征求确认”的意思;一旦使用“だろう”则带有很强烈的责备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