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予毁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离开爱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当把师爱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从中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学生在爱的抚慰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正确方向进步。老师真挚的爱,犹如黎明时的曙光,能给人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得到了这种爱,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这时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向老师敞开,顺从认同内化,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肯花时间、花精力在他们身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  相似文献   

3.
万家林 《科技信息》2008,(36):338-338
学生是火种;教师是点火种的人;火种需要教师用师爱去点燃;师爱是一种力量——她能填平师生之间的代沟并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师爱是一种方法——她能解决一切疑难并使教育成为艺术;师爱是一种尊重——她能给予学生自信、激情、力量……;师爱是一种博大——她的境界是严厉而不乏亲切严格而不乏宽容;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爱是学生成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韩强 《昌河科技》2004,(4):19-25
现代化流水作业中总存在薄弱环节,即制约整个生产节拍的“瓶颈”部位;这个“瓶颈”解决了,另一个“瓶颈”随之显现。也就是说:任何一条流水生产线上作业的均衡性都是相对的,而不均衡才是绝对的。正因为不均衡的绝对性,才促使我们不断的去改善、不断的去创新、不断的得到提高。因而“改善和创新”也就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师爱小议     
师爱是一种艺术,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懂得爱学生,还要会爱,懂得爱的艺术。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是爱的表现,爱是严的最终目的。教师应恰到好处地把握严与爱的尺度,一味的溺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不但不会受感化,而且容易产生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6.
论师爱     
师爱,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和支持,也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性格发展等方面都产生着重大影响.想成为一名新的教育形势下的优秀教师,首当其冲的是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具有服务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个纽带,一个契机,把教师和学生紧紧联结在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无私的师爱来建造的.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接触学生较多,对学生影响最大,因此,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班主任人格修养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1.师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也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前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对周围教师的调查和自己亲身的体验,觉得模范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对学生充满着爱,他们师生关系好,有威信。说明热爱学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丁爱平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B12):144-146
“师爱”是政治课教师的根本素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作用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因此,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师爱则是在这种情感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中派生出来的特殊之爱。本文通过师爱在德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师爱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师爱是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的统一体、师爱是理解和信任的综合作四个方面的思考,阐述了师爱和德育工作的相互关系。对师爱这一命题作了有益的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教师具有特定的职业要求。教师,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职业的人,这份职业要求,教师必须用发自内心的喜爱去从事它,也只有这样韵教师,才能踏实用心地来做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投入,不能热爱学生,工作也不会做好。如果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发展,那么师爱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施是以师爱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关爱学生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渐善的过程,它是一种境界,一种整体的美。“只有打造个体美,才能构建整体美”。一个班级既有优异者,又有欠佳者;既有默默无闻者,也有淘气者。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另一个角落没有杂音就不去光顾,也不能因为淘气的学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更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就一味的表扬和袒护。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正确的教育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与辩证的“矛盾观”──兼评黄展骥的“可此可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矛盾问题可说是逻辑学者与辩证法学者所关心的“永恒的主题”,但两者的着眼点却截然不同.形式逻辑学者视“(不)矛盾律”为命根子,不遗余力地排除自相矛盾;相反,辩证法学者却从对辩证矛盾的分析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因为把握住“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就等于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这两种观点真是势不两立的吗?一、一个共识:并行不博说从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大陆的学者(尤以辩证逻辑学者为代表,因为他们同时关心辩证在与逻辑,更甚于其他学者)通过长时期的操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以及相应的辩证逻辑)都是正…  相似文献   

14.
张会芬 《科技资讯》2006,(36):80-81
作为一个初中老师,面向的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的身心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象高中生和大学生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喜怒哀乐还停留在感性上:高兴的时候就多学,不高兴的时候就少学甚至不学,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理想前途抛在脑后,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等于是春风灌牛耳。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情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构建和谐课堂会成为师生快乐交流的主渠道。正所谓:“学海无崖乐作舟”,“良药不苦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到老师可爱,课堂有趣。本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刘海娟 《科技信息》2009,(23):282-282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求知的最富有生气的内动力.也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然而通过调查.一些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尽管他们知道学好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师爱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教学实践,阐述了要增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除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内容外,还必须注意“师爱”的特殊作用并由此提出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应多给学生一些师爱。  相似文献   

17.
韦民 《奇闻怪事》2005,(4):11-11
[案例1]我在教一年级学生“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时,先以“小白兔与青蛙”的活动姿势和生活习性为情节溶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体验,进入故事情节,身临其境地做模仿动作。虽然有多次的重复练习,但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在故事情节之中,因此,也就无乏味感。在这种欢乐有趣的氛围中,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爱好得到了发展,兴趣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8.
视角一:传统学生观,分化学生乱点鸳鸯 传统的评价学生方法,不外乎看学分和操行其中尤其重学分,这势必把学生人为地分为好、中、差三等。优等生被视如掌上明珠,而“差等生”则多遭冷眼。其结果是“差生”更差,好生则不一定更好。其实,从一开始,我们的评价角度就错了,我们患上了“单相思”,喜好不喜差;我们戴上了“有色镜”,用一种眼光看人。究其根源,好生符合教师愿望,能为他们带来利益和声誉,而“差生”则会给他们增添麻烦,增加劳动强度。人的避重就轻、好逸恶劳的本性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师爱在教育中起着其它因素和力量所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对学生而言,师爱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对教师而言,师爱还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众多材料显示,我们国家在2000年已基本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但不容忽视的是“反弹”相当严重,农村学生辍学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即使在城镇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读书,他们到学校去是迫于压力。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众多,但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的有效性等因素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尝试从学校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探讨学校教学管理、教师、学生三者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