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每一个词 ,其意义在词典中都是有限的 :或单义项 ,或多义项 ,这种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但在实际使用中 ,词义却又会发生变化 ,或具体化 ,或有新的所指 ,或临时变异。这时的词义即为言语中的词义。本文拟对言语中的词义变化作一简单分析 ,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因受语境信息的制约和影响,在生成情境义时,要发生多种变化,这说明言语具有双层结构,它一方面依附于自然语言,另一方面又隐匿在庞大、复杂的语境体系之中,形成一个富有张力、弹性的言语语义世界  相似文献   

3.
语境对言语接收的语义制约①潘世松语义具有多义特征。词有其多义性,称为多义词;句子也有多义性,称为多义句。具体言语环境里,言语接收者对一个多义词或多义句意义的获取是单义的。因为语境对语义的言语接收具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特定语境框定言语接收者对多义的理...  相似文献   

4.
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无时无刻不制约着翻译,只有加强对语境的辨析才能确定原文词、句所表达的确切含义。通过具体实例着重将非语言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作出透彻的分析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它总是与人们的言语交际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依存制约着表达一方的言语行为,并为交际对象正确理解话语的内容补充情景意义。我们平时听话离了前言后语往往不知所云;看文章离了上下文往往不明其义。波兰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在(Malinowsk)说:“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语言学家们对语境的分类各有不同,但对语言语境的看法是一致的。它指的是语言活动中能影响和制约语义的语内因素,如词、短语、句子、章节、语篇等语言构成成份。 语用学研究表明,语境在交际中主要有两大功能:解释功能和过滤功能。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一句话的意义,即实际传递的信息,往往与句子本身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有  相似文献   

6.
鄢璐 《科技信息》2007,(15):107-108
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言语行为又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尤其是命令,拒绝,批评和暗示之类的话语。日语是间接言语行为高度发达的语言,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主要是探讨婉转的表达方式,研究言外之意。本文紧密结合语境,考察了有“万能语”之称的“どうも”一词背后省略的言外之意,以及利用接续助词实现的省略句所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本文从句式角度,紧密结合具体的语境,探讨了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与省略句的关系及其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7.
语境与翻译     
语言的表达是离不开语境的,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脱离了语境的制约,我们无法谈论词的意义,更谈不到准确无误的翻译。所以说,语境在翻译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关于偏义复词的讨论比较热烈,质疑的焦点落在偏义复词是不是词语这一点上。其实.如果坚持语言与言语相区别的观点,可以明确地把临时的修辞性偏正结构归于言语层面。从修辞到词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双音节洪流的襄挟使短语凝固成词,同义词的挤压使语素意义偏指。光凭意义很难判断一个复词是否“偏义”,因此,可以从语音出发,把声音的弱化作为偏义复词定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将语言和言语划分的理论运用于汉语词义的分析中去,提出语言义和言语义是词的二重语义表现形态.从共时语用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两者间的语义联系,词的语言义在语境中有着向言语义转化的运动轨迹,并体现为具体显现、偏离变异、添加补充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的合成词中,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的双音复合词。这类词必须以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一旦脱离语言环境,就不复存在。也正由于只能出现在语境中,同时造成了其临时性的特点。临时性主要表现在:1.同一组合,有时偏义,有时不偏义;2.同一组合,义可偏前也可偏后。  相似文献   

11.
话语标记的意义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格赖斯理论初步讨论和分析了话语标记的语义语用意义,指出话语标记在语义上没有真值条件意义或概念意义,但具有程序编码意义,其意义是隐含的;话语标记的作用主要是语用的、动态的,以说话人为取向,明示说话人的态度、方式、评价等,是言语中话语单元之间的内在的语义关系明晰化的一种语言机制或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讨论了科技文献英译汉时 ,可以根据词类、专业、上下文、名词单复数和固定搭配来选择词义。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词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深入语境,静态词义才能实现动态转化,语用词义才能真正形成.可以把词义语境看成是由两种框架结构组成的:一是相关因素参与的客体框架结构(简称客体框架);二是交际双方参与的主体框架结构(简称主体框架).词义语境对语用词义的理解价值包括:语境可以显示词义、可以延伸词义和赋予词语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言间的词语的同形异义和异形同义是一种很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因为从理论上讲,可以促使我们深入研究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从教学上讲,它需要我们解决如何在使用上避免误导和误解;在语言运用中,既有助于讲吴语的人提高普通话水平,也有助于讲普通话的人学吴误,裨益是双向的。对于同形异义词主要从含义,褒贬色彩,用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于异形同义词语主要从词序,词素、古今语,名称称谓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试论“浑言”“析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言""析言"这一对术语所指称的词义通别之理在训诂学上的三个问题:1 词义通别之理在《尔雅》《毛传》《方言》中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体现,西汉的训诂学家已有一些语言学学理自觉地指导训诂实践,训诂学在西汉已告成立;2 历来训诂在词义通别处理上的失当,主要原因是对"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缺乏认识;3 从词义通别角度考察"同义连文"现象,词义通别之理是判断同义连文属于词还是非词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各个领域赋予语言许多新的意义.因此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下词的意义就愈加困难.本文着重于三个问题的分析与阐述.(1)语言语境的分类;(2)语境对词义理解的作用与影响;(3)在语言理解实践中的其他因素.有些语言学家建议学习英语词汇最好的方法是将它与具体的上下文联系起来学习.可以说明一点,词义与上下文之间确实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好地理解这种关系,学会这种方法,对于英语的正确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语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语言知识源自语言运用。语言描写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域中,应该分析英语中实际使用的词项在语境中的意义。词义体现着百科性,在把握每一个词及词义时,人们往往会调动其所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每个词虽然都有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并非总是依据其本义去理解,而常常是按非字面意义或比喻意义去理解,这就表现为词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译汉中所造成的失误往往是由于词义的选择错误所致。本文从认知语境对语篇理解的作用来探讨,认为认知语境为译者确定词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词词典释义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新词词典释义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概括性、标注词性、分辨引申义和比喻义。强调在分辨比喻义时应注意三种请况,并对比喻义作了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