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它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校科技资源的转化创新是高校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对高校科技资源内涵、特点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资源产学研间联动不足、与经济融合不够、布局分散、投入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高校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文化创新分别对应于创新型城市的创新驱动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力资源和创新友好环境。列举了国内、外试点创新型城市,就其建设中高校发挥科技创新能力的典型案例,在高校的科学研究类别、产学研合作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环境营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获奖成果在国家奖层面占有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日益凸显,对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高校的科学技术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瞄准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水平和方向,抓住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集成优势,加强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为贯彻“十二五”规划、为国民经济、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高校科技创新主体发挥更加科学、快捷的创新作用,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对于提高高校科技水平乃至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水平、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有生力量。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科技大环境的变化,许多高校都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科研团队。所谓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技能互  相似文献   

5.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 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性,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创新资源共事机制和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科技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意见”,并将实施科学数据共事工程,实现科学数据的共事管理与有效使用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数据作为信息时代一种最基本、影响面最宽的科技创新资源,具有显著的科技推动能力、投资引向价值、应用增值潜力和决策支持作用,它能够从根本上满足科技进步与创新、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等多种需求,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全球性科技活动不断增强,导致全球范围内对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交流、互通和深度使用的强烈需求和高度依赖。面对科技创新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我国实施科学数据资源的共事机制,发挥科学数据的最大价值,是增强国家科技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信息时代全球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风险投资不仅是美国高校科技投入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方式。这大大拓宽了高校的社会功能。提高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了高校内部组织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推动了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全球化和社会化,这对于我国高校社会化功能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从跟踪到并行发展的转型期,针对农业高校基础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缺乏原创科研成果、缺少有效协同创新等问题,建议农业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战略、把握基础研究发展重点,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建设高质量科研人才队伍,加强科研条件和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转变基础研究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政府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在高校科技创新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大高校科技投入力度,注重高校科研合作形式的有序性和多样化,重视知识产权制度和制定吸引高校科技人才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具有科技创新的人才、基地、环境等优势,如何发挥其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是每一所高校的神圣使命。本主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就如何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谈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必须依托行业,发挥学科优势,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才能有效融入国家及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国家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活动投入得合理与否,很大地影响着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好坏。“十一五”期间,地方高校在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取经费等方面虽有明显增长,但都低于部属高校。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科技人力资源与科技经费的投入不够,科技投入各方面的配置不够合理。地方高校需要采用相应的政策来引导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采取各种措施来完善科技队伍的结构,增加对科技人员科研经费的投入,以促进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科技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重要基地,其科技成果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高校科技成果扩散的重要形式之一的高校科技企业来说,发展又相对滞后。担负着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任务的高校科技企业能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3.
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高校已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军、民两大体系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研究,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认为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与地方经济缺少互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缺失和配套资源分散等诸多问题,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发挥其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特色产业研究院、与企业共建校企科研平台等合作创新机制,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活力、集中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基础研究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雄厚基础研究成果和大批创新拔尖人才是当今世界高水平和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标志。借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际,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在高校科技中的地位,加快高校基础研究的发展,对实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各国科技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贡献愈加突出.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以及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去,为提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学科发展空间等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产生、高校承担的意义及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等,提出了有利于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无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还是大学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中必须发挥先锋作用,这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大的历史使命。而地方高校要在区域科技创新中发挥先锋作用,其路径的选择尤为重要;而要使路径的选择准确、恰当、高效,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准确定位是其前提;处理好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中与政府、企业的关系等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面对促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的艰巨任务,高校院所是我国开展创新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技经费均呈现大幅度增长,科技经费已成为高校院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如何提高国家科技经费的使用率、更好发挥国家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是我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提高国家财政科技经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需高度重视、加强高校院所国家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总体定位与中长期目标 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和高校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总体定位。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科技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