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引言 对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综合监测与评价,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目前还缺乏一种统一的、各方面均能接受的方法,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单个指标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衡量。这种评价存在的缺陷是:(1)指标过于笼统,无法反映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2)指标测算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不便具体操作;(3)只能在量的方面作出粗略说明,质的方面无法反映;(4)不能充分反映科技工作自身;(5)受当前统计资料影响,基础资料收集比较困难。因此,加强对科技进步的监测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对实际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煤炭企业资源约束性、生产高危性以及环境破坏性等特点,建立了以综合环境条件、科技投入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社会效益水平等为主线,包含9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煤炭企业科技进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邀请42名不同工作单位和专业领域的专家采用1~9标度法得到指标权重值;权重分析表明,煤炭企业提高科技进步水平的工作重点是提升整体职工素质,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以及增加科技投入资金;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煤炭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煤炭企业的技术发展和管理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过去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合肥有何弊端这一问题,本研究尝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8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除合肥外,安徽省其他各地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较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大板块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2004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已于近日揭晓,杭州市13个区(县、市)科技进步综合情况比2003年度有明显进步,但发展不平衡,尚有不少值得改进的薄弱环节。现根据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公布的数据,对全市各区(县、市)科技进步情况及与全省88个县(市、区)比较,分析如下:一、综合科技实力与水平我市13个区(县、市)2004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见表1。显示了以下特点:⒈从科技综合实力(规模)来看,萧山继续稳居全省第1,滨江从第5位上升为第4位,余杭从第12位上升为第11位,临安、建德、桐庐、下城都比上年度前进了1~2位,其余区(…  相似文献   

5.
邹亚南 《佳木斯大学学报》2021,39(4):139-142,170
科技水平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科技水平的进步会对劳动力产生促进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已经成为了就业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利用熵值法构建科技进步水平指标体系,依据安徽省2008-2018年数据实际测算安徽省的科技进步水平值,进行科技进步水平与就业结构的关联度分析.得出安徽省科技进步水平促进劳动力总量的提升以及就业结构的优化的结论,提出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丛林 《华东科技》2000,(2):35-37
科技进步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推动和促进;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对经济增长所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有时也称  相似文献   

7.
《杭州科技》2012,(6):62-64
浙江省2011年度区、县(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已于近日揭晓。根据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的监测数据,对杭州市各区、县(市)2011年情况分析如下。2011年科技进步综合评价⒈科技规模综合评价,萧山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余杭为全省第4位,滨江为全省第6位(比上年上升2位),富阳居全省第15位。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统计局、科技厅对2013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变化情况综合评价"杭州市有2个区进入前10位,滨江区居全省第5位,余杭区居全省第9位。诸暨市跃居全省首位,龙湾区、长兴县、鄞州区分居全省第2、3、4位。根据监测数据分析,2013年杭州市各区、县(市)科技进步的情况与特点简述如下:⒈全省科技评价格局变化较大,杭州市仅2个区进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前10位全省2013年度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发生了较大变化,往年杭州市有较多县(市、区)排位靠前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2003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近日揭晓,我市13区(县市)科技进步情况有了较好的发展。现根据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公布的数据及与全省88个县(市区)比较,分析如下:一、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 ——萧山、滨江实力较强,几个老城区水平较高,5个区县发展较快杭州市辖13个区(县市)2003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见表1。从科技进步综合实力来看,萧山区在全省名列第1位,滨江区列第7位,余杭区列第11位,显示了明显的优势。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来看,我市有6个区(县市)进入全省前10位。其中拱墅区居第1位,滨江区居第2位,西湖区居第3位,上城…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2006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中所获得的我国1 153个县(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据,首先采用列联表分析法分析能代表各类经济发展水平县(市)的科技进步水平,然后对每一类的代表性县(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剖析影响不同发展水平县(市)的主要科技进步因素,为各类县(市)的科技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明确交通科技项目实施流程的基础上,站在后评价视角分析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制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项目评价标准,同时应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和Access 2003搭建系统框架,充分实现交通科技项目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促进决策过程的程序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  相似文献   

13.
 根据系统论,从结构与功能的视角,分析科协服务能力建设现状,研判科协服务能力建设的差距、瓶颈与症结,探讨科协服务“系统性困境源于理论贫困”的根源,提出了“以系统性创新破解科协系统困境”的战略构想,强调以系统性战略思维推动系统创新,加快构建“科协特色科技服务体系”,以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协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科协组织服务创新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体制以改革为手段,在不断探索中找寻到中国特色科技体制机制路径,引领着科技事业不断创造历史性成就。回顾了中国科技体制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主要举措,分析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与经验,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展望。分析表明,对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关系的把握是理解科技体制阶段性特点的抓手;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科技体制改革需要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体系、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改革评价导向、人事制度、科技资金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手攻坚。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和文献资料研究,梳理了1978年以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政策,简述了2016年以来有关方面的主要改革行动。通过对中国科协第3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3年)、第4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17年)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科技工作者对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改革相关问题的评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建设青海省科技档案综合电子文档库的命题,重点研究了项目研发的必要性、有利条件、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研发队伍等问题,并探讨了青海省科技档案电子文档库设置形式多样的检索工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应用类科技成果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跟踪我省近年来获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应用科学学和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其转化绩效和经济、社会效益,研究科技奖励机制与科技进步的关系,从而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获奖项目评估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关于国家科技活动投入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其评价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产生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对世界主要科学技术指标体系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研究共识与特征,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基于中国现有的科学技术指标研究框架,针对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指标体系设计、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科技金融多参与主体的特点,构建了代表政府、银行、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投入和科技与经济产出的指标体系,采用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用2007-2015年面板数据,对新疆14个地州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效率进行测度。结果可以看出,61.3%的地区综合DEA有效。DEA非有效但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区应加大各投资主体对科技金融的投入力度;规模收益递减的地区应调整投入结构,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投影分析,得知阿克苏地区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保费等投入冗余和专利、论文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中国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提出区域科技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和比较模型,并以我国两个地区为实例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