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偶氮苯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热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在氮气的保护下,用金属镁与甲醇还原得到了偶氮双醛,然后再与胺作用,得到了7个偶氮双席夫碱的化合物并应用物理方法进行了表征,通过加热显微观察,它们都具有热色性,其中4个具可逆热色性,并且它们的可逆热色性温度在160-200℃,偶氮双席夫碱的热色化合物的熔点峰及变色峰也通过DSC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热色性迟后现象在固相体系中已有过研究,但在液相体系中尚未见诸报道,为此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元素离子La(Ⅲ)和Gd(Ⅲ)的二甲酚橙螯合物水溶液在N,N-二甲基甲酰胺影响下的热色性迟后现象,研究表明,DMF对镧系元素离子La(Ⅲ),Gd(Ⅲ)的二甲酚橙螯合物水溶液的热色性迟后现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四甲氧基硅为前驱体的溶胶-凝胶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甲氧基硅(TMOS)为前驱体制备了SiO2溶胶-凝胶材料,研究了pH值,温度以及H2O与TMOS的摩尔比等因素对水解-缩聚体系凝胶时间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溶胶-凝胶材料的热性能和光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结构。结果显示:SiO2溶胶-凝胶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pH值对溶胶-凝胶材料的微观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Ti、Zr、Bi、Mn氧化物掺杂对PbCrO4可逆热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以 Pb Cr O4 为基质材料,利用固相反应掺入 Ti、 Zr、 Bi、 Mn 的氧化物,通过热色性检测和可见反射光谱测定发现产物具有明显的可逆热色性、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低的变色温度,并对热色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元素离子Ce(Ⅲ),Pr(Ⅱ)的二甲酚橙螯合物在水溶液及在N、N-二甲基甲酰胺影响下热致变色规律,比较了DMF对Ce(Ⅲ)-XO、Pr(Ⅱ)-XO螯合物的溶剂效应。研究表明,随着DMF比例增大,体系变色温度逐步下降,热色性逐渐明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镧系元素螯合物热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6.
证明了一类传热律为q∝△(1/T)的三热源热泵等效于一个内可逆卡诺热机驱动一个内可逆卡诺热泵的联合系统,并建立了统一的等效联合系统分析法。应用此方法分析了热泵的优化性能及传热规律的影响,同时还作些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元素离子Ce(Ⅲ)、Pr(Ⅲ)的二甲酸橙(简称XO)螯合物在水溶液及在N、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影响下热致变色规律,比较了DMF对Ce(Ⅲ)-XO、Pr(Ⅲ)-XO螯合物的溶剂效应.研究表明,随着DMF比例增大,体系变色温度逐步下降,热色性逐渐明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镧系元素螯合物热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可逆热色性材料变色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为T=a+bt(-1)。  相似文献   

9.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元素离子Nd(Ⅲ)、Eu(Ⅲ)的二甲酚橙(简称XO)螯合物水溶液在N,N-二甲基甲酸胺(简称DMF)的影响下的热致变色规律.初步探讨了DMF对镧系-XO资合物的溶剂效应.研究表明,随着DMF比例增大,体系变色温度逐步下降,热色性逐渐明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镧系元素螯合物热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乙基纤维素为基体,长链分子作为添加物,制备了可逆热透明成像材料的热敏层,研究了不同的长链分子对热敏层光学性能及透明温度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4种单组分(硬脂酸、硬脂酸酯、十八烷二羧酸、二十烷二羧酸)和4种复合组分长链分子(十八烷二羧酸和硬脂酸、二十烷二羧酸和硬脂酸、二十烷二羧酸和硬脂酸酯、硬脂酸和硬脂酸酯)分别制得的热敏层中,硬脂酸和硬脂酸酯(质量比1∶1)复合体系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在白浊状态和透明状态有着很高的透光率对比度,这使得热可逆透明成像材料有着很好的影像质量,同时,它具备较宽的显透温度范围(60~75℃),保证了影像的写入和读出。  相似文献   

11.
二(顺丁烯二酸异丙酯酰氧基)-异丙氧基镝(DID)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共聚制得含镝共聚物。用FT-IR、GPC、XP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热性能、透光性能和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含镝共聚物是一种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高透光率,以及发射Dy(Ⅲ)离子特征荧光的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2.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镧系元素离子Nd(Ⅲ)、Eu(Ⅲ)的二甲酚橙螯合物水溶液在N,N-二甲基甲酰胺的影响下的热致变色规律,初步探讨了DMF对镧系-XO螯合物的溶剂效应,研究表明,随着DMF比例增大,体系变色温度逐步下降,热色性逐渐明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镧系元素螯合物热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13.
应用Corinng一阶阳离子选择性电极Orion固态氯离子选择性电电极组成无液接可逆电池Cl^-1-ISE/RbCl(m),H2O(1-x),DMF(x)/M^+-ISE通过测定上述测量电池的标准电动热。  相似文献   

14.
热分析技术在防火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防火涂料进行热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分析联合红外分析,对多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阻燃防火性能有较深入的探讨。防火涂料在340-450℃发生了主要的物理化学反应,起到防火阻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甲酚红和钙黄绿素为变色剂的有机可逆热色性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以甲酚红和钙黄绿素作为电子给予体 ,以 8 羟基喹啉作为电子接受体的有机可逆热色性材料 ,并对材料进行了DSC测定  相似文献   

16.
热漏对内可逆卡诺热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可逆卡诺热泵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研究热漏对热泵性能的影响,导出考虑热漏情况下,内可逆卡诺热泵最佳性能系数与泵热率间的优化关系,揭示了热漏系数k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添加剂对Fe2O3系湿敏陶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凹凸棒石(Attapulgite)吸附剂对Fe2O3系陶瓷湿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5%-8%的ATI替代Fe2O3-Al2O3-K2O系中Al2O3制得的湿敏陶瓷,具有优良的敏感特性和稳定性.材料稳定原因是由于在主晶相表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的玻璃层,提高了材料抗污染能力,同时在该层中保留了有助于提高电导和灵敏度的K+,使其不易溶解,仅在表面上进行水分子吸附,解吸可逆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M3Sn2合金粉末并研究了该合金粉末作为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合成的合金粉末经过了XRD和FESEM的表征,采用Li/LiPF6(EC+DMC)/Ni3Sn2模拟电池测定合成的合金粉末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合金粉末的首次可逆容量为136mAh·g^-1,退火后的合金粉末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电致变色氧化镍薄膜的制备与性能张旭苹,陈国平(东南大学薄膜研究所,南京210018)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能(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通过外加电场或电流的作用在包括可见光波长的某一波长范围内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氧化镍薄膜是目前发现的性能最好的电致变色...  相似文献   

20.
对用熔体淬火再真空蒸发所制备的非晶态Te_(8l)Ge_(15)Sb_4薄膜的伏-安特性,直流电导率及玻璃转变温度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较好的开关效应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可用作开关器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