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纲伙Ag-Cu合金分别通过机械合金化(MA)和剧烈塑性形法(SPD)制备,纳米Ag-Cu合金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并结合电导率测试结果,对纳米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阻-温度曲线测量、金相观察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Cu-Zn-Al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稳定化的机理,认为Cu-Zn-Al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稳定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原子组态由有序向无序、马氏体结构由M18R向晶格常数的N9R转变过程,这一过程是由马氏体国有的分解趋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淬火速度的Cu-18Zn-14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有序化状态。随淬火速度的减慢.该合金次近邻(nnn)有序度增强.而近邻(nn)有序度基本不变,其(12L)与(20L),(04L)与(32L或32L)衍射峰对的分裂参数ρ=|sin2θ1-sin2θ2|及单斜角β也变化甚微。此外,还根据该台金的晶体结构模型对其有序化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认为nnn有序增强时仅是Zn、Al原子沿b轴发生交换.其对晶体对称性和晶格常数影响甚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晶体场理论对新型稀磁半导体Zn_(1-x)Co_xSe和Zn_(1-x)Co_xS中Co ̄(2+)离子不同能级间的跃迁进行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相应的晶场参量D_q,Racah静电参量B,C和自旋-轨道耦合参数λ。本文对Zn_(1-x)Co_xSe和Zn_(1-x)Co_xS分别指认了观测到的Co ̄(2+)离子能级间的跃迁。对较低能级部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设G为具有n个顶点的图,Zn为模n整数加群。从G的顶点集到Zn的任一双射f称为G的一个循环标号。f的循环带宽Bc(G,f)定义为maxd(f(u),f(v),其中对任意x,y∈Zn,d(x,y)=min{|x-y|,n-|x-y|}。  相似文献   

6.
固—固相变贮热的研究: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C10H21NH3)2MCl4(C10M,M=Cu,Zn,Cd,Hg,Mn,Co,Ni),对它们进行了IR和DSC分析,C10Mn,C10Co,C10Zn和C10Cu的固-固转变温度在32℃-80℃之间,固-固转变为55-83J/g。可逆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是一类有希望的固-固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汽车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温度,防止高温软化,研究了一种钎焊温度比Al-Si钎料低的Zn-Al-Cu钎料.着重讨论了微量Cu含量对Zn-Al钎料熔点、强度、钎焊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Zn-Al系钎料中加入微量的Cu,对钎料熔点无影响,其熔点均在三元合金共晶温度373.5℃左右;微量Cu在Zn-Al系合金中形成以Zn为基的含有铝和铜的η相(富锌相)固溶体及含锌和铜的β相(富铝相)固溶体,提高了Zn-Al系钎料的强度、硬度,但使其延伸率降低.该合金完全能替代Al-Si系钎料用于汽车热交换器的钎焊,焊接温度可降低200℃左右,可以防止因炉温偏高造成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时的高温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化合物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和原位生长技术制备了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得到了ZnS、ZnTe、CdS、CdSe、CdxHg-xTe(x=1=0.7)纳米微晶与多孔SiO2凝胶玻璃的复合材料。用XRD研究了不同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利用吸收光谱和透射光谱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学特性,发现纳米微晶的禁带宽度大于其相应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并且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笥光特性。用简并四波混频测试了样品的三阶非线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凝固Cu-Zn-Al-Mn-Ni-Ti合金的显微组织常凤莲,苏华钦王世栋,张谨平,梅建平(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南京210018)(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南京210018)晶粒细化是目前Cu基记忆合金研究焦点之一。快速凝固技术应用于制备Cu基记忆合...  相似文献   

10.
化学合金法研制Co-Fe-Ce-B非晶合金磁性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合金法,得到了Co-Fe-Ce-B系多元钴基非晶合金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以及物理吸附仪,对其组分比例、粒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较温和的试验条件下,利用化学合金,能实现纳米粒径的Co-Fe-Ce-B非晶态合金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u-ZnO陶瓷键合技术,并探讨了其作为电极用在线性ZnO陶瓷电阻器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对Cu-ZnO陶瓷的键合结构进行了分析,测量了键合Cu电极后的接触电阻及器件耐电流冲击的稳定性,并与镀Cu、喷Al及烧Ag电极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研究了键合Cu电极的工艺对ZnO陶瓷本体电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相动态观察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多晶Cu-18.52Zn-6.37Al合金M18R马氏体变体群组态及其生长过程。多晶Cu-Zn-Al合金一个晶粒内多以一个变体群为主。每群由A、B、C、D四个变体组成,形成AC型矛头状、AB平行及AD分叉型三种组态。变体群形成过程中,马氏体变体的消长及变体内小孪晶结构的形成等动力学特征反映了马氏体的热弹性及相变应力、应变自调节。在相变热循环中,变体群内形成大量非常稳定的残留马氏体。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射频溅射技术制备了面心立方结构的Fe1-xNix/Cu(x=0.26-0.54)金属超晶格,MgO单晶衬底的采用以及在面心立方结构的Cu上实施外延等措施保证了在Ni质量分数低至0.26时Fe-Ni合金层仍保持了良好的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而且直到液氦温区这种面心立方结构仍是稳定的,磁性测量表明,当Fe-Ni合金层的Ni质量分数低至接近因瓦合金成分(x=0.35)时,其合磁矩呈下降趋势,即表现出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碘量法测定高温超导氧化物氧含量的方法,总结出固溶化合物Sm(1+x)Ba(2-x)Cu3On的氧含量n随固溶度x变化的规律性;从理论分析和实验测定得出在固溶区域内,Sm(1+x)Ba(2-x)Cu3On的氧含量n与替代程度x呈线性关系,超出固溶极限x0,直线斜率将发生明显变化。此结果与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Fe1-xCox-SiO2纳米颗粒体材料,并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这种材料中Co含量对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Fe-Co合金微粒的晶体结构与Co含量的关系和大块Fe-Co合金相似;合金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Co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粉状纯Fe-Co合金相似。  相似文献   

16.
喷射沉积Al-20Si-5Fe-3Cu-M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3Cu-1Mg合金,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喷射沉积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Fe对合金挤压和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l-20Si-5Fe-3Cu-1Mg合金具有比粉末冶金Al-20Si-3Cu-1Mg合金更高的高温(300℃)强度。  相似文献   

17.
设G为具有n个顶点的图,Zn为模n整数加群.从G的顶点集到Zn的任一双射f称为G的一个循环标号.f的循环带宽Bc(G,f)定义为max(u,v)∈E(G)d(f(u),f(v)),其中对任意x,y∈Zn,d(x,y)=min{|x-y|,n-|x-y|}.G的循环带宽Bc(G)是指对G的所有循环标号f的循环带宽的最小值.借鉴关于带宽的已有结论,深入讨论循环带宽的Harper型下界,所得结果将有助于确定一些特殊图的循环带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微量元素Cu,Fe,Cr对高速电镀Zn-Ni合金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Cu^2+在Zn-Ni镀液中容易析出,但它是一种有害元素,Fe^2+,Cr^3+则难于析出,镀层中含适量的Fe,Cr可提高Zn-Ni镀层耐蚀性。同时还探讨了微量元素电沉积机理,提出了微量元素从Zn-Ni镀液中电沉积进入镀层的定量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pH位法研究了N,N,N ̄I,N ̄I-邻苯二胺四甲基膦酸(L)的配位性质,并测定了其与Zn(Ⅱ)、Cu(Ⅱ)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Cu(Ⅱ)-L:logK=15.78,Zn(Ⅱ)-L:logK=13.50.  相似文献   

20.
微量Zr对Cu-Zn合金再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Cu13Zn,Cu13Zn0.013Zr和Cu13Zn0.09Zr3种合金(质量分数,%),通过对这些合金在不同处理态下的硬度测定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Zr对这类合金的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Zr(0.013%,质量分数)可以明显细化CuZn合金热变形和冷变形后的退火再结晶晶粒;进一步提高Zr的含量(0.09%),可有效地抑制合金的动态和静态再结晶,合金的完全再结晶温度提高到500℃以上.该结果对高速列车异步牵引电动机转子专用铜合金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