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家才 《科技信息》2010,(22):I0340-I0340
井下采区变电所是煤矿供电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矿生产安全经济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井下变电所的可靠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KJ137采区变电所无人值守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赵卫平 《科技资讯》2014,(29):92-92
煤矿的综合自动化可以对生产的所有过程进行全天候和各个方位的实时监测与保护,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害的发生,完成集中控制,实现有效利用资源和改进作业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安全的目标。煤矿井下变电所实施自动化建设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的核心部分。因此,对煤矿井下的变电所自动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有着深远意义。井下变电所作为煤矿的中心部分,关系着煤矿企业的正常发展。当前,国内变电所的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该文主要对煤矿井下的变电所自动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许丽 《山西科技》2014,(2):149-150,166
通过对麻地沟煤矿供配电系统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地面供配电系统以双回路10 kV电源向风机房、地面变压器、井下主变电所供电。双回10 kV电源分别取自10 kV母线不同母线段;井下供配电系统双回10 kV井下电缆MYJV22-8.7/12 3×95300 m引自矿井10 kV变电所10 kV母线不同母线段,沿主斜井井筒敷设至井下主变电所。  相似文献   

4.
井下高压线路越级跳闸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井下高压跳闸所造成的危害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矿现井下综采工作面移动变电站的高压电源由采区变电所(或中央变电所)6kV高压直接供给.  相似文献   

5.
于合蕊  张启伟 《科技资讯》2014,(13):90-90,92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井下变电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备的可靠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进行井下变电所设备的监控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设计一套完善可行的自动监控系统能够保证监控的高效。本文首先分析了井下变电所监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给出了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利用PLC技术,可以对多种电力系统的运行规约进行处理,还可以实现与相应电子设备的通信。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考虑电网构架、建设投资、地质条件和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1套完整的井下变电所选址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井下变电所选址这一属性中度混合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采用专家前置法,利用HWA算子和T-HWA算子将这一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转化为混合型多属性个体决策问题.对模糊物元分析方法的权重确定进行了改进,并结合所提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级性,提出了1种多级模糊物元分析评价方法用以解决井下变电所选址个体决策问题.经过实例验证,采用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所得出的变电所位置与实际变电所位置选择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改扩建矿井变电所增容改造后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井下高压接地电容电流的产生和短路电流的类型、危害,结合唐安煤矿主变运行方式和系统供电方案,介绍了井下集中变电所6KV母线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的计算,并对井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断流容量和分断能力进行校验,提出了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考虑电网构架、建设投资、地质条件和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1套完整的井下变电所选址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井下变电所选址这一属性中度混合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采用专家前置法,利用HWA算子和T-HWA算子将这一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转化为混合型多属性个体决策问题.对模糊物元分析方法的权重确定进行了改进,并结合所提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级性,提出了1种多级模糊物元分析评价方法用以解决井下变电所选址个体决策问题.经过实例验证,采用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所得出的变电所位置与实际变电所位置选择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井下变电所内安装电力监控系统和摄像系统,实现高、低压供电系统的监测、监控,硐室情况视频监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为煤矿供电可追溯性提供数据资料,推进煤矿供电管理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电量计量统计手段落后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嵌入式工控机和组态软件的煤矿井下变电所计量监测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的网络结构,由地面计量监测主站、井下变电所计量监测分站和计量监测终端组成,系统采用主站多机备用、工业以太环形网络、嵌入式触摸屏工控机和嵌入式组态软件等技术来提高工作可靠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