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 自1965年全世界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晨鸟”发射成功以来,卫星通信的发展已近三十年,由于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于多种业务、可进行多址通信、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既可为固定终端又为车载、船载、机载和个人终端提供通信等一系列特点,几十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强有力的通信手段之一。 卫星通信按用户终端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分为固定卫星通信和移动卫星通信。固定卫星通信的通信终端是在通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消防通信在消防工作中逐渐发挥出组织指挥的关键作用。为了不断提高消防通信指挥工作效能,消防部门需要科学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展现出消防通信装备科学化、自动化的优势,有效提高消防工作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技术在消防通信指挥中的应用及发展,结合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参考性建议,希望能在消防通信指挥中充分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祥 《科技资讯》2012,(33):171-171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关系越来越激烈,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由于这两方的质量好坏决定着产品购买的满意度。该现象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也同样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关乎建筑单位的经营发展乃至生存的状况,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做好,以此来提高产品购买者的满意度,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改进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方法,仅供同专业朋友相互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信技术与业务的发展,固定与移动通信融合已然成为一大趋势.固定通信的优势是通话质量更有保证,带宽更宽,话费更加便宜;移动通信的优势是具有充分的移动性和极大的方便性.固定和移动通信相融合,能够把语音、统一通信、有线和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信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5.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通信建设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市场竞争时期,通信建设待业步入持续稳定发展时期,从而推出了通信施工企业从服务、质量、价格、管理等领域的竞争。本文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原则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除了基于互联网固定通信模式以外,还广泛应用于手机终端、车载导航、移动电视等移动通信模式,需要分别建设各自的垂直系统的信息服务平台,而基于移动通信模式用户大幅度地超过固定通信模式用户。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多媒体融合业务已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用户对操作简单、安全、个性化业务、移动与固定无缝融合通信方式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多媒体融合业务也为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商保持并提高市场份额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一个业务与承载、控制与承载的分离,实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固定与移动通信网融合、开放的IMS下一代网络新模式将诞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大潮中,广东科技职业学院余爱民教授也积极投身于此.以自己全部的热情付出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大潮中,广东科技职业学院余爱民教授也积极投身于此,以自己全部的热情付出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给排水领域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给排水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在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现施工过程中项目的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在我国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在给排水工程的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给排水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而且影响工程的实际效益。为了有效的解决此问题,该文对当前我国给排水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如何有效的加强给排水工程施工阶段进度管理与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如今,卫星通信早已成为信息传输和通信的主力支柱,深深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该文根据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其在无线定位业务以及相关的包括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和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商业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和通信领域——被专家们瞄准的第一目标是数字移动通信。这一产业的发展速度现在远远超过固定电话,专家们认为,移动通信将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通信手段。我国是世界上移动通信产品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两年,新增用户将超过2500万户,到2001年总数将超过5000万户。未来10年,也将保持每年1000万户的增长速度。移动交换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逐渐过渡到体验经济阶段。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质量、价格或产品差异化比拼,而是客户体验的较量。对于为信息社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通信运营商而言,客户体验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优化客户体验管理,实现客户感知提升,对企业未来发展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软件无线电是近年来国际上刚刚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体制,是无线通信领域历经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后的第三次变革,它的实现将使通信硬件设备跟上无线电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延长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产品的开发费用和开发周期,促进社会、科技极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系统功能的日益庞大,软件开发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可能面临因开发过程失控而导致项目或产品失败的隐患,软件产品质量不合格成为很多信息化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软件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影响软件企业能否长期稳定生存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于软件企业和整个软件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必须通过执行质量管理过程并使用一些项目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GSM基站系统故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德银 《科技信息》2009,(6):139-140
移动通信基站在GSM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GSM网络的通信质量。基站设备是一种要求较高的产品,最初的基站设备基本都是一些国外的产品。随着我国一些高科技电信企业在移动通信领域不断深入。一些国内的电信企业也生产出多种型号的基站。为了保证有一个优质、高效的通信环境,基站设备的维护及故障处理便成为通信行业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它不仅推动着通信事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通信质量的好坏。GSM赋予基站的无线组网特性使基站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及室内、室外型基站,无线频率资源的限制又使人们更充分地发展基站的不同应用形式来增强覆盖,吸收话务:远端TRX、分布天线系统、光纤分路系统、直放站。  相似文献   

16.
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三网融合"大背景逐渐形成,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第四代通信技术(4G技术)也正以快速的步伐跨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取代3G通信技术在通讯市场的地位.通过对4G通信技术的概念、关键技术、运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4G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电视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朱隽永 《广东科技》2012,(21):159+126-159,126
在通信工程逐渐发展的新时期,思考从成本控制以及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整体效益的各种措施,对于提高通信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以及企业更好的市场竞争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通信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到电信服务质量的高低、运营成本的高低以及管理成本的高低,并能全面提升电信工程的整体效率。主要围绕通信工程成本控制以及质量的管理具体内容出发,分析当前通信工程中成本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强化成本控制和提搞质量的控制手段,更好的服务通信事业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Rete算法的JAVA规则引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软件应用中若能抽取出规则,可以使软件实体更灵活,规则引擎使得这成为可能。其算法Rete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主流算法。先着重叙述了规则引擎的原理及其JAVA API,其次阐述了Rete算法,最后简单介绍了Jess与开源项目产品Drools。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数字微波、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先进技术的成熟,电力系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通信网络,通信在电力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微波电路容量大、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优点,微波通信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业务及行政联系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安全带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日益重视。阐述了国内安全带产品的市场情况,以两次安全带国家抽查的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各检测项目的试验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对比,查找并研究目前安全带产品存在的共性问题。结果显示,除两批次产品不合格外,市场上的安全带产品总体质量较好,且某些检测项目的试验数据要远优于标准限值,此研究对分析安全带产品的质量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