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丹东市郊区公路旁土壤中铅含量,这里是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土壤污染状况直接影响着生长的农作物。通过测定使我们对丹东市郊区的环境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为了解丹东地区农产品中铅污染的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数据上来看,所测土壤中铅含量要高于丹东地区土壤铅含量背景值,如果不进行科学处理,污染状况必将迅速加重,从而通过农产品影响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农村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染、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状况,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从农村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防治、生活垃圾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养殖污染治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9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丹东-东港同城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英  胡泉 《科技信息》2010,(20):I0347-I0348
丹东-东港同城化是加快"大丹东"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本文就丹东-东港同城化的提出背景、现实基础、以及实现同城化的空间载体及发展路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士贺 《科技资讯》2010,(6):135-136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丹东市四个大市场中部分海产品、肉类、蔬菜和薯类食品中铅含量,并进行了比较,使我们对不同类的食品污染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为了解丹东地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数据上来看,所测各种食品中铅含量基本上都低于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GB14935-1994)规定的容许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基本资料,分析了2007年度江苏省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中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处置及利用状况,并按照污泥处置"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对我省目前污泥的处置、利用状况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用化学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肥、农药和农膜是当前我国用量最大的农用化学品 ,是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资料 ,它们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因如此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上述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呈急剧增加之势。部分地区还因使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等原因 ,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 ,且这种现象随农用化学品用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加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农用化学品 ,在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的增产作用的同时 ,防止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国农用化学品使用状况1.化肥我国从1935年起就开始生产化肥 ,但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邯郸地区14个县87个农作物样品中砷含量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研究,参照标准分析了该地区砷污染状况及污染原因,提出了治理砷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江西省的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以江西省84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0—2020年化肥施用强度和畜禽粪尿排放强度的耕地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并探究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肉类产量)与耕地面源污染(化肥施用总量、畜禽粪尿排放总量)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时间上,2010—2020年江西省耕地面源污染状况有所减轻,化肥施用总量和畜禽粪尿排放总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3.58×104 t和8 474.26×104 t,之后持续下降;空间上,江西省耕地面源污染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化肥施用强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畜禽粪尿排放强度较高的地方集中分布在南部、西部和中部,且呈现聚集的态势;江西省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多次出现弱脱钩关系,有着从弱脱钩向强脱钩方向发展的趋势;肉类产量与畜禽粪排放总量之间以弱脱钩类型居多,有从弱脱钩转向弱负脱钩的发展趋势,表明江西省的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防治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9.
土壤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接受来自工业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农药化肥及大气降尘等物质的污染,很容易导致金属元素的蓄积,从而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文章讨论了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污染传播特征,污染源等;建立了相应的几何与数学模型或算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为防治城市表层重金属污染,保护和改善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程杰 《山西科技》2009,(4):77-78
文章在分析丹东地区既有铁路现状和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就客运专线引入丹东地区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符合丹东地区现状的客运专线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据辽河吉林段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结合流域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人口分布、化肥农药施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础数据,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辽河吉林段的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区划。该结果对于厘清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来源、判断面源污染程度以及制定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规划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点分析了山东省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氮磷污染物向水环境的流失量和发展变化趋势;并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生活污染及点源污染作为参比对象,比较分析化肥流失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半岛东部的沿海地区是山东省化肥施用强度高的地市;②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生活污染作为参比对象,化肥流失造成的NH3-N,TN和TP污染均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农业面源;③与点源污染相比较,化肥流失对NH3-N污染的贡献率已接近40%,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对杭州市郊4个农田土壤中铜(Cu)、锌(Zn)、镉(Cd)、铅(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参照不同评价方法和标准对其土壤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蒋村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全量及有效态Cu、Zn、Pb含量,4个地区土壤中均未有Cd的检出.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蒋村土壤已受到Zn的明显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乔司和下沙的土壤为清洁水平,七堡土壤属于尚清洁水平,而蒋村土壤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污染水平为作物已受到污染.从综合累积指数评价发现,乔司和下沙土壤重金属为高度累积,七堡和蒋村土壤重金属达到严重累积程度.通过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系数分析可知,土壤的pH值、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据此推测4个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源自化肥及有机肥的施用,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杭州蒋村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更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丹东城区SO2污染的实际情况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用小波分析理论研究SO2污染浓度时间序列的年变化规律和突变特性,建立SO2污染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报模型并在实际预报中进行模拟、试报及预报效果检验.结果显示,SO2污染浓度时间序列的年变化规律和突变特性与实际值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现行预报模型相比,预报误差有所减小,精度进一步提高,模型更符合丹东城区SO2污染的实际情况,预报模型可以用于各季SO2浓度预报.  相似文献   

15.
经对丹东地区的银杏品种调查,以大梅核、小梅核、佛指、大园铃等品种生长表现较好,可作为丹东地区主要品种来培育。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宣城地区酸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宣城地区酸雨污染具有广泛性,持续性的特点,污染程度随地域和季节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十堰市非点源污染状况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有研究进展和实地调查资料, 研究了十堰市所辖县市区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流失量、污染源构成及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2004 年因各种非点源污染流入水体的污染物总氮(TN) 、总磷( TP) 分别为 1. 79 万t和 0. 38 万 t。TN 主要污染源是化肥施用和畜禽粪尿, 分别占39% 和 25% ; TP 主要污染源是水土流失、化肥污染 和水产养殖, 三者之和占到 TP 流失量的 60% 以上。十堰市所辖县市区中, 郧西县和丹江 口市非点源污染最为严重, 市辖区污染最小; 丹江口市为水产养殖污染型, 郧西县为化肥污染型, 郧县和竹山县为化肥-水土流失污染型,市辖区、竹溪县和房县为综合污染型。该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库区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杰 《山西科技》2011,(2):35-36
介绍了丹东地区枢纽现状,分析了枢纽存在的问题。随着沈丹客专和东北部铁路通道工程的引入,有必要新建丹东地区技术作业站。从车站站型及车流组织情况入手,通过工程投资对比,对金山湾和新前阳两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推荐采用新前阳站址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环洪泽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泽湖是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的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泊,同时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湖泊。然而,目前洪泽湖水质总体状况仍呈下降趋势,其中面源污染是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环洪泽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来源与诱因以及控制技术等进行系统评述,分析认为:不合理的化肥施用是该区域第一大面源污染来源; 围网养殖区无序规划及大量外源性饵料的投加,使得水产养殖的污染排放呈现增加趋势; 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农村污水及废弃物的随意丢弃等造成的污染总量也仍然很大。环洪泽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为:①发展生态农业,科学施肥和施药; ②开展围网养殖的综合整治,改善养殖模式; ③加强污水管控,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④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农田、林地、湿地协同控污。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苏省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该省酸雨污染现状及"七五"初以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以南酸雨污染普遍重于淮河以北地区;"七五"初以来酸雨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降水酸度并未减弱;降水组份中,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仍占首位,酸雨带来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未得到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