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和资本概念为我们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新视角。大学生是游走在高校场域和社会场域之间的行动者,其在场域中的位置由其对场域转换与融合的资本与惯习来确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考量现实场域的转换与融合,社会实践主体必然会通过资本的延续与发展在其惯习与场域的滞后与调适中历经磨难而获得重生,获得其在各自场域中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系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符号理论,从潜质挖掘、场域再制和产业带动三个方面对湘昆旅游符号建构进行研究。潜质挖掘可分为特色提炼、意象共生、走向前台三个步骤。场域再制应从惯习潜沉、资本催化、空间实践三方面强化湘昆旅游符号化过程。产业带动需识别湘昆文化旅游的现实困境,通过创新产品形成旅游符号文化产业链,加强符号宣导塑造湘昆文化旅游品牌等方式推动湘昆文化与旅游相互支撑、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协同视角切入,构建知识创新成果与技术标准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时间维度阐释协同系统的组成要素,剖析协同转化过程;从空间维度揭示场域、惯习与资本在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结合场域-惯习理论建立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模式。明晰了两者之间的协同转化路径,揭示了协同转化场域的空间运行机制,并以此为知识创新成果与技术标准转化过程的保障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项计划生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既是一个跨越不同地域边界的过程,也是一个跨越不同文化边界的过程。运用深度访谈法,聚焦一位专项计划大学生的学业融入经历,探寻其成功融入精英大学场域的独特文化机制。研究发现:专项计划生个体融入精英大学场域经历了憧憬期、冲击期、失调期、调适期、掌控期和胜任期6个阶段,且整个融入过程伴随着学业心态、认知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与国外部分工人阶层家庭背景大学生学业融入策略不同的是,专项计划生在融入精英大学学业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与原有家庭或社区疏离的倾向,反而从家庭场域中寻求积极的情感支持力量,凭借主体行动与反思性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认知观念与学习惯习,成功地把原有文化惯习与精英大学场域的文化惯习整合起来,重塑自我身份认同,进而取得学业上的进步与收获。促进专项计划生顺利地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学业过渡与融入,需要相关重点高校强化专项计划生的大学学业准备意识,营造支持性的校园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自我提升动力与反思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翻译场域视角看,翻译文本建构是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双重影响制约下的产物。蓝诗玲翻译的鲁迅小说,凸显了翻译文本建构的社会性与译者主体性。蓝诗玲在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选取上遵循目标语翻译规范,采取"忠实性再创造"翻译方法,维护并巩固现有的文学场域力量格局,增加自身文化资本,在场域斗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社会化过程中内化而成的译者惯习使她在语词与句式处理层面上偏离主流规范,以直译或异化法传递中国文学特质与文化特征,凸显中国文学经典对英美文学文化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终身体育价值观的保障与依托,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则是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重要场域,二者唯有保持协同联动,才会产生最佳合力效能,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从体育课程与校园体育活动联动的优势分析及目标遵循谈起,最后从五个层面阐述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旨在为全面推动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7.
场域、惯习、资本是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这三个概念蕴含的社会思想对村落民俗研究具有较大的潜力,主要体现在村落民俗研究的关系取向、主体取向和实践取向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核心主体,直接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翻译产品等各个环节。文本外部的文化规范与其内部的语言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必须通过译者的中介作用才能具体体现在译文中。但文化转向后的翻译研究主要侧重于外部系统规范因素,在彰显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译者主体性发挥有受其决定论影响的倾向。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为视角,从译者惯习和场域出发,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系统规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视角,以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为个案,探析在普通高校校园戏剧实践活动的成果经验与现实困惑,认为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实践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校园戏剧实践活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审美实践活动,应与通识教育的路径结合,实现部分地课程化,真正创新和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审美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场域是法国布迪厄分析社会关系结构的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场域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特殊的场域。在此场域中,不同的主体依据占有资本的多少进行竞争。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在教育场域内由于资本缺失、惯习作用以及场域同构等原因而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极富批判性和超越性,本文从布迪厄实践理论出发点“实践”概念入手,并分析了其理论中的场域和惯习,着重论述了布迪厄对传统社会学理论中各种虚假分立进行超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徐成娟 《科技信息》2009,(20):244-244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而发展的各种各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它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以学校为载体,为学生建构知识、素质与能力及其实现的过程与方式。不断创新与实践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务场域中,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首先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特征与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功能与缺位,并讨论了其公共文化服务导向,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布迪厄从关系主义的角度出发,试图在打破长期的二元对立中走向一种综合,继而能够完整地、科学地揭示社会的结构及转化的机制。场域、惯习既是他的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也是他从关系论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二者的建构、生成关系来揭示社会生活的实质和实践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场域与资本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两个相互联系,关系密切的概念。以场域-资本理论为工具,分析广东高校德育场域的"独立性、关系性、斗争性"三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广东高校德育场域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象征资本的状况。了解广东高校德育场域这些特点与状况,对于我们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德育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发展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对凝聚大学精神、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丰富数字校园的内涵起着重要作用;新时期,Web2.0的出现,正变革式的改变着网络发展的进程。而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道路上,通过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及Web2.0技术特点的研究,以南山站网络社区平台为基础,重庆工商大学正努力地在做一些创新和实践,以Web2.0理念及技术深入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警匪剧在现实生活、大众社会心理、传统的文化原型的作用下,演绎着当代英雄神话传奇,它折射出的对社会矛盾的解决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是一种艺术想象的解决方式。它对作为反角的“成功人士”进行了美丑互现的复杂的塑造,由此引出一个阶层表征的文化政治问题。警匪剧的符号化实践和话语凸显了阶层身份认同问题,它是一个彰显文化斗争的重要的大众文化场域。本文分析警匪剧作为当代中国一种市场逻辑下大规模生产的大众娱乐节目,是如何对男性、身份、阶层等文化表象领域进行表征的?警匪剧作为不同文化符号的共用空间,对男性气质和阶层身份争夺的场域、再现真实世界的场域以及生产大众的快感的场域又是如何表征的?社会因素通过复杂的转换机制与话语相连,深深地介入到了警匪剧的文本再现和传播过程,包括人物塑造、人物矛盾关系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主题等,同样的,社会阶级位置和受众一主体位置相连并“接合”这些特定的符号和话语时,就会对解码过程和解码路径产生较大影响。警匪剧的符号化实践和话语凸显了平民阶层社会身份,对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进行了再现,表达了他们的焦虑和希冀。  相似文献   

18.
发刊词     
正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透彻把握地方文化的历史运行轨迹、价值与规律,强化本土文化价值认同,探索承传创新传统文化的范式,凝聚区域文化精神,形成区域文化向心力,密切联系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针对当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把国学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范畴,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术创造力和为人做事的技巧能力,建立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自豪感,使国学成为校园文化持续良好发展的巨大源泉。  相似文献   

20.
张华 《潍坊学院学报》2009,9(1):132-133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大舞台,它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根本动力,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参观访问、专题调查、基地教育和产学研一体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社会实践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作用是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