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S技术为基础,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凌河口湿地功能区进行划分,这是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数据基础。根据凌河口湿地的具体情况,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由湖泊-养殖塘生态需水、芦苇和水稻生态需水、湿地土壤生态需水组成。综合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的现有计算方法,结合凌河口湿地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建立适合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8 666×104 m3/a;多年平均降雨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 174×104m3/a,并给出了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便于水资源配置,给出了适宜与最小生态环境逐月用水过程。  相似文献   

2.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1988-2009年7年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选用斑块密度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6种指数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9年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2)在不同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破碎化程度最为显著,其分维数最小、分离度最大;(3)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态、景观优势度指数呈现下降态.研究表明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具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多样性、分维数、破碎度等指数,分析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青秀山景观破碎的主导因素,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破碎化程度较轻.斑块面积较大且形状复杂;经济林和农田等人工景观较破碎,斑块小而密集,形状较为规则;整体景观的面积多样性最高,而斑块多样性最低,说明面积分布比斑块数分布均匀,人为干扰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4.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撑下,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用1988年和2006年的Landsat TM两期影像数据,对洪泽湖景观构成、景观类型面积大小、面积比例、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以及景观形状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年来,洪泽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然湿地急剧减少;养殖场、耕地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沼泽和敞水区明显减少.斑块数量增加、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表明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源于人为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华炜  李国芬 《科技信息》2008,(1):174-174
景观破碎化是指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性减少的现象。公路作为一条几乎无生物流的廊道,对原有景观生态系统中的斑块产生消极的影响,景观斑块被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产生明显的景观破碎化现象,景观中斑块的面积以及连通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利用景观破碎化的概念及其生态学意义对公路工程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借助RS和GIS技术提取了科尔泌沙地典型地区不同时期流动沙丘的空间分布信息,通过对景观数量和形状破碎化指数的计算分析,探讨了科尔泌沙地的主景观要素流动沙丘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和及其对沙漠化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景观数量破碎化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 1974年在破碎化程度最高,1958年和1998年相对最低,这一变化趋势与同期的沙漠化过程呈线性正相关.流动沙丘景观形状破碎化指数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呈直线型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科尔泌沙地近40年来的各种土地利用过程的变化对流动沙丘斑块形状的影响都起促进作用.从形状破碎化与沙漠化的相互关系来看,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将导致形状破碎化指数的降低.总的来看,在科尔泌沙地景观中,干扰过程的交替使流动沙丘景观数量破碎化指数呈下降趋势,使形状破碎化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人口增长衍生而出的是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湿地生态景观板块在城市的扩张与卫星城市的挤压下渐渐从航拍图中消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舒适的景观生态已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蒸发。湿地景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直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材料。同时还能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控制洪水等。有上述功能的湿地景观是现代人们越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湿地在人类生存空间中的重要性,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湿地景观规划成果,介绍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研究1986-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为活动强度的逐渐增强,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随时间而增加,而斑块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地景观向人工景观、非湿地景观转变的趋势明显;各类景观的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增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程度增强;泥沙运动、城市建设、防洪堤建造和采砂活动等是闽江河口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量化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景观破碎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扬州市为例,分析城市景观破碎化的空间格局,定量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及该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空间分辨率30 m的Landsat卫星影像、乡镇层次的扬州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增强回归树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BRT)等方法,开展景观破碎化空间格局及社会经济驱动的研究。【结果】①扬州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54.9%,其次为水体(22.0%)和建设用地(21.9%),林地和草地很少(1.1%)。距离市中心越远,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在城区边缘达到峰值,而后随着距离的继续增大,破碎化程度逐渐减小。②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在城市化水平35%~45%时达到峰值。③在景观水平上,社会因子(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以抑制为主,而经济因子(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影响以促进为主。与景观水平相比,社会经济因子在类型水平上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更大,而且它们与破碎化不同特征(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离度和聚合度)的作用关系也存在明显差异,且主要体现在分离度和聚合度上,例如人均财政收入在景观水平上促进分离度的增加,在类型水平上却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景观破碎化产生较大影响,不仅体现在不同的尺度(景观和类型水平)上,还体现在社会经济因子对破碎化特征不同的驱动作用(抑制或促进)上。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景观破碎化影响的尺度效应及作用强度与方向,有效缓解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 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1) 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 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00?2006 年间水体变化速率加快, 表现为河流片段化及渠道化, 坑塘、滩涂萎缩破碎。同时不同水体类型具备不同的破碎化特征, 河流表现为先破碎后萎缩, 坑塘及滩涂表现为持续萎缩, 而水库的破碎度稳定。2)水体的变化轨迹以建设用地为主要终点, 水体向建设用地的转化驱动水体破碎化及萎缩过程, 其中人为推平及填埋水体是主要变化因素。3)水体景观破碎化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价值, 阻碍了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水体的产品生产功能所反映的直接价值得到提高, 导致间接价值比重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自然保护区对改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价值,并为土地使用决策和监管措施提供准确信息,本文基于GLC_FCS30-202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广西大新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外县域”的梯度分层,运用移动窗口法分析耕地扩张对喀斯特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而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植被覆盖度高,斑块连通性较强;区外森林景观的覆盖程度适中,但破碎化程度较高。质心处、南部及东南部的耕地斑块集聚性较强,并向东部、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扩张,导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剧烈。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可缓解喀斯特县域耕地扩张对森林景观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王妤 《科技咨询导报》2012,(21):149-14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湿地作为环境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景观资源至今仍为收到人们的重视。在此,本文针对湿地景观整治保护措施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准确量化森林破碎化程度以及破碎化过程,对于理解森林的生境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量化美国西北部天然林破碎化空间过程,探究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构建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并为提高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林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美国国家土地覆盖3期数据(NLCD2008、2013及...  相似文献   

16.
解琨 《科技资讯》2013,(11):86-87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是为了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其设计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于泽源  耿美云 《科技资讯》2005,23(24):116-117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人工湿地改善了水资源的污染状况,其生态功能逐渐地被认识,本文针对人工湿地植物景观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合理引入现代景观中。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武汉市城市发展较快的时间段(1996~2001年)的遥感图片作为信息源提取湿地景观信息,采用部分景观格局指标评价5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利用马尔科夫矩阵计算湿地景观与非湿地景观的转化概率,再据此分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城市景观建设的协调,使得湿地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现湿地景观与城市景观部分与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湿地公园具有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双重特征,依据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对该类项目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夏思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10-3513,3518
针对目前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的现状,通过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像解译,得到湿地景观分布的矢量和栅格图;在ARCVIEW 3.3平台下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各种湿地景观类型的统计面积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成因及景观类型转换关系,最后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