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烟气脱硫技术为很多的国家解决了二氧化硫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的中小化工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路线要怎样选择才能造福我国的环境质量?本文针对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的主要技术、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选择与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FGD)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各种新发展方法的特点及适应性,指出我国要治理SO2污染,必须选择合适我国国情投资小的炉内脱硫与电除尘脱硫技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辉  陈晓飞 《创新科技》2014,(12):105-105
近几年来,国家针对环保企业烟气的处理问题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这表示环保企业烟气脱硫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环保刻不容缓,企业的烟气处理问题更是首当其冲。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烟气脱硫相关的环保产业,烟气脱硫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这为我国的环保企业的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刘诚林 《太原科技》2011,(11):90-91,96
介绍了脱硫技术的现状,分析比较了脱硫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特点、适用范围,总结了目前我国烟气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还不允许像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且在对二氧化硫的治理方面起步很晚,至今还处于摸索阶段,介绍了我国电厂目前比较实用的八种脱硫技术,即: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磷铵肥法烟气脱硫技术、炉内喷钙尾部增湿烟气脱硫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海水脱硫技术、电子束法脱硫技术、氨水洗涤法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6.
杨华  席海龙 《科技资讯》2009,(21):126-126
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大气严重污染,空气质量不断降低,尤其是SO2及Nox的脱除己成为我国环保事业中一项最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本文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对其加以研究,并对国内,P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废弃处理技术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镁基脱硫剂与铁水炉外脱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几种镁基脱硫剂的制务圾镁基脱硫技术的与应用现状,期望有助于我国镁基脱硫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叙述了采用石灰石进行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参数以及怎样选择合适的设备,并指出了目前我国的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既开辟了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又为盐碱土改良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回顾了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的起源及20多年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短期和长期效应、环境安全性及产业化应用实践,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大面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展望了该项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利用脱硫石膏对我国大面积盐碱土进行高效安全治理,建议降低单位土地面积脱硫石膏施用量、增加长期定位试验点位和制定脱硫石膏农业应用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烟气脱硫技术进行综述并对石灰石—石膏脱硫与海水脱硫技术从国内外的应用状况、脱硫原理、性能、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针对我国海滨电厂脱硫技术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硫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诱发及沙棘油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气中二氧化硫 (SO2 )污染物的遗传毒理效应。采用 SO2 吸入染毒法 ,模拟 SO2 大气污染 ,从整体水平直接对短期与长期 SO2 吸入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形成微核 (MN)的效应及沙棘油的防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短期与长期 SO2 吸入均可引起小鼠骨髓 PCE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 ,且有明确的剂量 -效应关系 ;(2 )随着吸入的 SO2 浓度的增高 ,不仅单微核细胞率 ,而且双微核细胞率均显著升高 ;(3) SO2对阳性致突变剂乌拉坦诱发微核的作用有显著抑制效应 ;(4 )沙棘油对 SO2 诱发 PCE微核的效应有防护作用。从此可以结论 :SO2 空气污染物是哺乳类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SO2 与阳性致突变剂的联合作用是复杂的 ,某些天然物质对 SO2 的毒效应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以Li2SO4为基体的复合质子传导膜。采用电化学阻抗波谱分析法(EIS)研究了掺杂不同组分如Li2WO4、Na2SO4和Al2O3、以及掺杂不同的比例时制备不同厚度的复合质子传导膜的离子(电)传导率。在Li2SO4中掺杂适宜比例的Li2WO4或Na2SO4可提高膜的离子传导率,掺杂Li2WO4比掺杂Na2SO4制备的复合膜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和较佳的性能。虽然掺杂Al2O3会稍微降低膜的质子传导率,但确可以提高膜的机械性能。膜的厚度减少,其离子传导率增加,但膜太薄,气体容易从膜一侧渗透到另一侧(crossover)。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掺杂Li2WO4制备的复合膜结构较致密和紧凑、性能较好。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膜厚为0.8mm,由Li2SO4、Li2WO4和Al2O3制备的复合膜适宜的组成为75wt%(90mol%Li2SO4+10mol%Li2WO4)+25wt%Al2O3,其离子传导率在600、650、700和750℃时高达0.16、0.38、0.46和0.52Scm1。研究了以H2S为燃料、复合Mo-Ni-S为阳极、复合Li2SO4为质子传导膜、复合NiO为阴极、空气作为氧化剂的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Li2SO4+Li2WO4+Al2O3复合膜的电池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3.
对直流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影响脱硫效率的各个因素,拟合出单因素的贡献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出直流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的效率经验公式.找出了脱硫效率与电压、水蒸气含量、氨气投加量及SO2初始浓度的函数关系.由公式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因此该经验公式可为直流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复合载体TiO2-Al2O3,并采用SO42-进行改性,然后负载上铜,制成Cu/SO42-/TiO2-Al2O3催化剂.借助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该催化剂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催化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Cu/SO42-/TiO2-Al2O3对于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还原NO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水热稳定性,在275℃能使NO转化率高达83%.添加Ti不影响-γAl2O3的晶相结构,添加SO42-能与钛形成具有超强酸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促使Cu/SO42-/TiO2-Al2O3催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The iron ore sintering process is the main source of SO2 emission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our previous research, we proposed a novel technology for reducing SO2 emissions in the flue gas in the iron ore sintering process by adding urea at a given distance from the sintering grate bar. In this paper, a pilot-scal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commercial sintering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SO2 concentration in flue gas without urea addition, the SO2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from 694.2 to 108.0 mg/m3 when 0.10wt% urea was added. NH3 decomposed by urea reacted with SO2 to produce (NH4)2SO4, decreasing the SO2 concentration in the flue gas.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纳米固体超强酸 ,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乙酸异戊酯合成的催化活性 ,并与非纳米的SO2 - 4/TiO2 ,SO2 - 4/ZrO2 ,SO2 - 4/Fe2 O3,浓H2 SO4 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同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诸如催化剂的制备、用量及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SO3光解反应的热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O3光解反应的反应式为2SO3+hν(λ1)2SO2+O2+hν(λ2),因而SO3的转化率α与温度T,波长λ1和λ2有关.利用公式△rG0m+RTInK0p=0.1196λ1-0.1196λ2计算了当T=318K,λ1=211nm,α=35%时,λ2=277.8nm,这一波长正好位于SO2的吸收峰,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在318K时SO3的转化率为35%.  相似文献   

18.
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成了纳米固体超强酸,考察了该催化剂在柠檬酸三丁酯合成中的催化活性,并与非纳米的SO4^2-/TiO2,SO4^2-/ZrO2,SO4^2-/Fe2O3,浓H2SO4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同时对酯化反应的几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皮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了SO42-/ZrO2固体酸.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气程序升温脱附(TPD)、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等对SO42-/ZrO2固体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O42-/ZrO2较完整地保持了胶原纤维的纤维状结构.SO42-在ZrO2的表面进行了配位螯合,形成了固体超强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O42-/ZrO2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下降,其中等强度酸性中心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柠檬酸的酯化反应中,纤维状结构的SO42-/ZrO2固体酸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20.
Self-discharge(SD) of AC/AC(AC ? activated carbon)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in aqueous solutions of lithium sulfate(Li2SO4) and lithium sulfate t iodide salts(Li2SO4tKI or Li2SO4tLi I) was investigated at 24 1C and 40 1C after cell potential hold at values from 1 V to 1.6 V.At24 1C,the cells exhibit lower SD in Li2SO4tKI than in Li2SO4,owing to the redox activity of the 2I /I2 system which drives the positive AC electrode to operate in narrow potential range and display lower potential drop than in Li2SO4.At 401 C,the capacitors exhibit comparable and reduced SD both in Li2SO4tLi I and Li2SO4,whatever the holding cell potential.Three-electrode cel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at 40 1C,hydrogen chemisorption is thermodynamically unfavored under negative polarization,while the activity of the 2I /I2 redox system under positive polarization is only slightly reduced.As a consequence,the AC/AC cells in Li2SO4 exhibit a typical electrical double-layer performance at 401 C,whereas they still behave as hybrid ones in Li2SO4tLi I,with twice higher capacitance than in Li2SO4.The(Ui-Ut) vs t1/2plots demonstrate that SD is essentially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at 401 C,suggesting that it originates from bulkier hydrated ions.Overall,in the investigated temperature range,the AC/AC capacitors in Li2SO4tLi I demonstrate low self-discharge and high capacitance,while being able to operate up to 1.6 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