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2001年12月~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腹痛及腹部不适23例,消化道出血18例,出血伴腹痛13例。贫血2例,病程2天。6年。诊断治疗方式:剖腹手术20例,剖腹探查13例,ECT7例,腹腔镜探查3例。手术方式:胃部分切除13例,全胃切除4例,小肠切除20例,左半结肠切除3例,结肠造瘘3例。结论GIST为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沙启美 《甘肃科技》2014,(8):130-132
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21例肿瘤中发生于胃8例,小肠10例,结肠3例;其中恶性15例,良性6例。21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肿块2.5-15cm。5cm者5例,≧5cm者16例。15例为恶性间质瘤,肿块密度不均,腔外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性强化多为恶性。良性CT显示一般小于2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景泰县人民医院1995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不适,消化道出血和排便异常等症状,29例中,恶性12例,潜在恶性有6例,良性有9例,采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27例,占95.5%;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20例,占72.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2例,占40%、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2例,占6.9%。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部位的肿瘤恶性度高。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依据,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瑜  刘美 《甘肃科技纵横》2013,(11):121-12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诊。方法: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文中简称我院)2003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胃肠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42例中,恶性22例,恶性潜能有6例,良性有14例。主型为梭形细胞型30例,占71%;主型为上皮细胞型7例,占16.5%。CD117阳性39例,占97.5%;CD34阳性34例,占8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部位的肿瘤恶性度高。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量和肿瘤大小是决定肿瘤的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D117、CD34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性及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6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60例中20例发生在胃,14例发生在小肠,12例发生在结肠,9例发生在肠系膜,5例发生在食管.光镜下有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两种形态.肿瘤分为四个亚型:平滑肌细胞分化型(16例),神经源性分化型(9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12例),未分化型(23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34阳性40例,CD117阳性60例,部分病例Aetin、SMA和/或S-100、PGP9.5阳性.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分化.结论:GIST是发生在消化道的-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特征为CD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66,7%。光镜下细胞形态相似,不易分型,需做免疫组化分型,并根据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免疫组化分型等综合分析确定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E-钙黏素(E-cad)和N-钙黏素(N-ca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6例GISTs中E-cad和N-cad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GISTs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9.26%,N-cad阳性表达率为76.39%,E-cad和N-cad表达与GISTs的发生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GISTs的病理分级和是否远处转移有关(P<0.05),且E-cad和N-cad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E-cad和N-cad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GISTs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379例临床疑诊胃肠道疾病患者,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分段充盈胃肠道后行MSCT成像,观察胃及各组肠道充盈管腔扩张度及管壁厚度。胃及各组肠道充盈良好,胃肠道充盈后能够充分舒展,肠袢排列有序,胃肠道腔壁、管腔、黏膜皱襞、肠系膜及周围结构关系清晰显示,检出胃肠道间质瘤17例,均为单发,其中胃间质瘤9例,小肠间质瘤4例,结肠及直肠间质瘤3例,肠系膜间质瘤1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显示胃肠道满意,胃肠道间质瘤腔内外肿块清晰显示,将成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8例胃肠间质瘤病例行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随访;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类病变形态学表现多样,平滑肌样肿瘤细胞形态一致,较温和,呈编织状、束状排列;肿瘤细胞也可呈上皮样外观,部分瘤细胞呈假菊形团样结构及栅栏状结构,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均为直肠低度恶性间质瘤.其中,2例完整切除,1例未完整切除.未完整切除者术后16个月死亡,另2例现无瘤存活.结论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临床虽极少发生,但术前仍可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可确诊,术中要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这是治疗的关键,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质干细胞,具有恶性潜能的并呈非定向分化的间叶肿瘤,约占消化道肿瘤2.2%,年发病率为1~2/10万,20%~30%为恶性,主要发病人群在50~70岁,中位年龄为58岁,男性稍多于女性[1]。多发于胃和小肠。目前临床诊断多采用200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会同哈佛医学院等研究机构制定的标准:根据GIST的最大直径和细胞核分裂数将其分为:极低度危险、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4类[2]。GIST的治疗临床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案,该文探讨了不同临床分期GIST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小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肿瘤,目前对GIST的诊断主要依靠CT影像检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率。针对小肠间质瘤形状大小差异大,病灶区与正常组织器官相似度高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形卷积的小肠间质瘤多模型联合检测方案,该方法使用DeepLesion数据集作预训练,在单个检测模型中引入可变形卷积,使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小肠间质瘤形态大小差异大的特点,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对多模型输出的多组检测结果采取非极大值抑制和最高置信度选择的方法选取最高置信度的结果作为模型的输出。在小肠间质瘤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相较于单模型检测在间质瘤检测任务上性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免疫组化及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GIST的43例患者资料,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84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4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22例(51.2%)发生于胃,14例(32.6%)发生于小肠,4例(9.3%)发生于大肠,3例(7.0%)发生于网膜、肠系膜。免疫组化测定DOG1阳性41例占95.3%,CD117阳性42例占97.7%,CD34阳性32例占74.4%。结论 GIST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和腹腔,其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核分裂数和发病部位密切相关;CD117和DOG1阳性是诊断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多种抗体联合应用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17.
老年人胆囊炎的外科治疗彭瀚涛(甘肃敦煌青海石油总医院7362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增长,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的改善,老年性疾病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比重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发病率已逐年上升,现就本院1994年1月至1996年9月...  相似文献   

18.
19.
对26例女性乳房结核的外科治疗分析,认为乳房结核少见。易误诊为肠子腺癌,在临床中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见。前者是由结核杆菌血源性传播或由乳头直接侵入的结果。乳房结核多以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病程长,发展缓慢,好发于30岁左右的妇女,B超有助诊断。而手术治疗是一种治愈率高,疗程短、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6例,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5.6岁,入院时所有患者舒张压均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入院时意识障碍50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一侧瞳孔散大35例,治疗前合并肺部感染5例,再出血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证实颅内出血改变,按CT分析,基底节出血31例,丘脑出血8例,大脑皮层出血15例,破入脑室者21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最少40ml,最大血肿量150ml。[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