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文娟  王玮雯  邵枫 《科学通报》2003,48(9):926-929
介绍一种新的情绪应激模式, 即以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作为情绪应激源, 考察14 d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情绪应激诱发出明显的攻击行为, 激活了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 减少了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血白细胞数目. 而单纯缺水但无空瓶刺激的应激只引起探究行为、HPA轴激活和血白细胞数目降低. 这些结果证明了心理行为因素对行为、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该模型可用作拟人类的情绪应激模型(例如愤怒或焦虑), 它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情绪应激、行为和免疫功能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生婴儿用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了,而最新的研究显示,母亲给婴儿喂母乳对母亲本身也好处多多,其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协助妇女克服产后出现的紧张情绪。据《纽约时报》报道,研究显示,喂母乳可以减轻产妇产后的紧张情绪,因为母乳可以抑制妇女荷尔蒙的分泌,而这些荷尔蒙正是使产后妇女产生  相似文献   

3.
正新研究正在揭示一种奇妙荷尔蒙对我们行为和情绪的影响。请回想一下你身体里的荷尔蒙(激素)在青少年时期对你的种种影响。这些生物信息素将各种指令传达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操纵我们如何吃、如何睡、如何繁衍后代,等等。然而,新的研究发现,荷尔蒙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越了这些生理上的基本反应。近年来,一种奇妙的荷尔蒙引起了科学家的特别关注,它就是催产素。科学家发现,这种荷尔蒙的环形分子对人类从兴奋到恐惧等各种情绪都会产生影响,通过研究催产素,可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他气死我了”,怎么没有气死别人呢?谁来控制我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总觉得是别人让我们生气,其实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不合理让我们生气。我们的情绪源于想法、态度、价值,引起我们种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与看法。换句话说,焦虑、沮丧、忧郁、愤怒等情绪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不合理的想法、理念所产生的。困境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当我们陷入情绪困扰时,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种情绪趋向,是我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乐。因为,我们是情绪的主人,故应该对我们的情绪负责。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想法、…  相似文献   

5.
告别消极     
健康专家指出,情绪是感情的表现,能在几小时、数天或者几个星期之内不停地对人产生影响。情绪愉快,能使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倘若被悲哀、焦虑、气愤或者冷漠等情绪所压抑,就会心灰意懒,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6.
"他气死我了",怎么没有气死别人呢?谁来控制我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总觉得是别人让我们生气,其实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不合理让我们生气.我们的情绪源于想法、态度、价值,引起我们种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与看法.换句话说,焦虑、沮丧、忧郁、愤怒等情绪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不合理的想法、理念所产生的.困境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当我们陷入情绪困扰时,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种情绪趋向,是我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乐.  相似文献   

7.
对周围的情境有正常的认知及产生相应的情绪对于人类社会交往有重要意义.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个体却对情境有着减弱的认知加工及过强的情绪加工,这反映了大脑中认知及情绪网络功能上存在异常.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为研究手段,近年来对抑郁症脑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在认知、情绪以及二者交互作用3个方面集中显示了额叶-边缘系统的功能改变.其中,情绪网络异常主要体现在杏仁核和脑岛,并涉及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认知网络异常主要体现在执行控制和默认网络;而抑郁症对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杏仁核和背外侧前额叶.了解归纳与抑郁症相关的认知和情绪脑网络异常能够为将来进一步揭示抑郁症发生的神经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应对焦虑     
焦虑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产生干扰,对学业成绩,面试找工作,发展友谊和爱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可能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应对焦虑。  相似文献   

9.
专家们指出,情绪是感情的表现,能在几小时、数天或者几个星期之内不停地对人产生影响。如果情绪愉快,能使精神抖擞,干劲冲天;但是倘若被悲哀、焦虑、气愤或者冷漠等情绪所压抑,就会心灰意懒,萎靡不振。 对于这一类情绪,有的人一吐为快,不少怨天尤人的牢骚话由此引起。另一些人则求助于医生,依靠镇静剂、抗抑郁剂或抗焦虑剂等药物来寻找解脱。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呢?有心理学家已经找到了几种不吃药的“疗法”。他们不但比医  相似文献   

10.
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时,常常会向病人提出一些忠告,比如少喝酒、不抽烟、避免情绪激动等等,这些无疑对病人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人类情绪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既可能源于生物体的适应机制,也可能源于音乐文化经验知识作用下的认知建构,研究重点在于讨论不同条件下音乐文化经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权重.本文分别从音乐情绪感知、音乐情绪体验和音乐偏好3个层面梳理了已有研究对音乐文化经验效应机制的理论解释,并列举和评述了相关实验例证.已有研究认为,在音乐情绪感知层面,音乐文化经验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音乐作品用于表达情绪的音乐线索特征;在音乐情绪体验层面,音乐文化经验的影响效应主要取决于激活的情绪诱发机制;在音乐偏好层面,音乐文化经验是音乐偏好产生的基础.未来研究需要在界定音乐文化经验,选取音乐线索和测评情绪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推进,才能更好地揭示音乐文化经验在音乐情绪情感交流中的本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尚思源  苏彦捷 《科学通报》2020,65(19):2021-2031
有关道德认知、道德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异同及其在个体发展进程中的发展变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究.基于39个效应值9960名被试(道德认知)和29个效应值6946名被试(道德情绪)的元分析,发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均与亲社会行为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但年龄组的调节作用均未达显著水平.进一步比较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仅在青少年阶段发现,道德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结果确认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提示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中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作用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情绪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积极良好的情绪会让我们愉快地去工作、学习,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活力。而不良的情绪对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在考试前焦虑,出现生理问题,诸如吃不下、睡不着,有些学生会出现神经性腹泻,一听考试就闹肚子,有些学生发烧,就像患感冒一样。不良情绪还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如紧张焦虑会导致注意力恍惚、记忆力下降、思维僵滞。一些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常常因为情绪紧张,在考场上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有些学生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闹情绪,郁郁寡欢,有些学生…  相似文献   

14.
许琬鹦  陈靓影 《科学通报》2020,65(21):2245-2255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简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过脑电活动研究可以对自闭症儿童脑功能发展进行客观评价.在个体社会发展中情绪认知能力十分重要,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认知缺陷对其社会互动能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阻碍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情绪视频诱发被试儿童产生正面与负面情绪过程中的额叶、颞叶、枕叶等脑区的脑电活动,并结合情绪性能指标和认知水平,探索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的各自表现以及其脑电差异性.实验共招募80名儿童(自闭症儿童组:40名;典型发展儿童组:40名),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对被试儿童脑电分脑区进行功率谱分析,并探索情绪组别间效应.发现自闭症儿童脑波总体呈现出低频(delta, theta)和高频(beta, gamma)功率过大而Alpha频段功率较低的特点,且不同脑区的差异程度不同.通过比较正负面两种情绪刺激下基于脑波功率得到的情绪性能指标与认知的问答情况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不同情绪刺激下的情绪变化远小于典型发展儿童,并在正面情绪下有更高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此外,其情绪认知、空间认知等6个方面的认知情况均低于典型发展儿童,认知问答正确率较负面情绪下高.本研究为提高自闭症儿童情绪认知干预训练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刘勋 《科学通报》2012,(35):3335
心理学的终极目标是要理解人的意识起源及其生物学基础,这首先要从研究人类行为出发.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的趋势,它以理解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为核心,包括感知觉、注意与意识、学习与记忆、语言、情绪以及决策等,是一门探讨心理是如何被组织而产生意识和智能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在脑中实现的学科.对人类行为的研究,离不开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在过去20多年里,脑科学、  相似文献   

16.
信息素是动物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媒介,它是否同样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尚无定论.人类所具有的高度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模式、驳杂多变的外分泌物、以及部分退化的嗅觉解剖结构,使得对人类信息素的行为效应、物质组成以至神经机制的探索充满了希望与挑战.现有的证据提示人体的气味在多个方面表现出类似信息素的效应,包括触发固有行为、调节内分泌水平、传递社会信息、诱发情绪起伏甚至认知变化等等.其中,两种类固醇物质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被视为"准人类性信息素",二者依据接收者的性别和性取向而选择性地传递性信息、调节情绪与注意,并对下丘脑产生特异性激活.这些发现深化了对人类化学信号与人际交流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铺垫.  相似文献   

17.
我们每个人都亲身有过身体某个部位产生疼痛感觉的时候,例如手指猛地被火苗燎了一下或脚趾突然被人踩了一下都会引起一阵针扎似的疼痛。这只是暂时的疼痛,过一段时间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可怕的是那些长期性的剧烈的疼痛症。据美国的一份统计材料表明,美国人中约有二千三百万人患有关节炎,有一千三百万人患有病因未明的周期性偏头痛症,还有数百万人深受腰痛、坐骨神经痛或痛风等疾病的折磨。这些病症年复一年地在折磨着无数的病人,并且还引起情绪焦虑、精神忧郁、食欲不振或失眠等不良后果。而最使大多数人害怕的是这些疼痛症将导致癌变。  相似文献   

18.
反共情一般指对他人的不幸感到快乐,而对他人的正性情绪产生负性体验,是一种个体与观察对象情绪效价相反的情绪反应.相比探讨共情研究,对反共情的现象、影响因素、心理机制和理论建构等相对较少.本文从情绪的效价维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观察者和他人情绪效价理解共情与反共情的整合理论框架,简要总结了对二者认知加工及其脑电指标与脑网络激活的研究.基于整合机制的框架,预期正负效价相关的脑电成分与脑网络激活在共情和反共情情境下发生反转.今后研究需要深入探析二者间的认知反转调节机制,并扩展对正性情绪的共情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凡  韩布新  任俊  罗劲 《科学通报》2008,53(8):924-931
采用负性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 考察负性情绪对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浓度的影响, 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技术、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实验回访等手段分析SIgA浓度变化趋势不同者在观看负性情绪图片时的脑电活动与心理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负性情绪图片成功诱发了被试明显的负性情绪, 但有的被试SIgA浓度升高(升高组), 有的则降低(降低组). 升高组被试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降低组被试. 实验回访进一步证实, 升高组被试在观看图片时更多地采取了情绪调节策略. 与上述心理与行为观察相一致, ERP结果显示, 降低组被试, 观看图片的负性程度越强, 相应的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越大, 这符合以往有关LPP波幅随情绪刺激的强度、唤醒度增高而增大的研究结论; 升高组被试则与上述趋势正好相反, 客观地证实这些被试在观看负性较强的图片时倾向于进行更多的主动情绪调节. 研究结果揭示了负性情绪导致机体免疫水平变化过程中脑电活动的相关变化以及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只要有生命在活动,就有内在的控制生命活动的生物钟。就人体来说,荷尔蒙含量、白细胞增减、血压起伏、情绪跌宕等莫不遵循一定的节律,时而亢奋,时而押制,有条不紊地活动着。控制这些活动的"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