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石墨烯-Nafion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恒电位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Nafion修饰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两种异构体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苯二酚的这两种异构体的氧化表现出了优异的识别能力和电催化性能.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位差值为102 mV,这表明两种异构体可以在石墨烯-Nafion修饰电极上完全分开.基于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石墨烯-Nafion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建立了苯二酚两种异构体同时测定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邻苯二酚的浓度在6.0×10-5~1.0×10-3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5mol/L.对苯二酚的浓度在8.0×10-6~1.0×10-3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6mol/L.该电极可用于模拟样品中两种异构体的同时测定,结果令人滿意.  相似文献   

2.
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对苯二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将氯金酸直接还原,制备对对苯二酚具有电催化氧化作用的纳米金修饰电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发生一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电位大大降低,峰电流显著增大,氧化峰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在4.0×10-6~3.2×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11.398c 7.587 3,相关系数为r=0.997,检出限(3σ)为1.02×10-6mol/L.该电极制备简单,响应快,使用方便,并可用于对苯二酚的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聚合制备了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单组分及其混合体系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聚苯胺复合膜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在混合体系中对苯二酚的一对氧化还原峰和邻苯二酚的两对氧化还原峰能够清楚地区分;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单组分的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电极对苯二酚的测定在定性、定量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石墨烯表面上沉积金-钯纳米粒子,制备了金-钯纳米粒子/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修饰电极组装过程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 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乙酰氨基酚在修饰电极上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334V和0.299V.在最佳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0×10-7mol/L.利用该方法对药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进行检测,获得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强制对流法研究碳原子线修饰电极对于对苯二酚电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与裸玻碳电极相比,碳原子线修饰玻碳电极在含有1mmoL/L对苯二酚的0.1mol/L HCl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上的氧化峰电位Epa负移了102.5mV,氧化峰电位Epc正移了143.3mV,氧化峰电流ipa和还原峰电流ipc分别增大6.3和11.0倍.强制对流法测得对苯二酚在碳原子线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异相电子传递标准速率常数k^0比裸电极增加5.7倍,显示了该修饰电极非常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组装得方法制备了巯基乙酸修饰的金电极.在0.10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7.0),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相对低的电位条件下,对苯二酚显示一对氧化还原峰.在1.0×10-6mol·L-1到3.0×10-3mol·L-1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对苯二酚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是0.998,检测限为4.0×10-7mol·L-1.该修饰电极在间苯二酚存在的条件下,能被用于选择性检测对苯二酚,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原位生长法将铜纳米粒子(CuNPs)和氧化石墨烯(GO)键合在聚丙烯酸(PAA)上,形成一种对苯二酚异构体催化活性高的纳米铜复合材料(CuNPs/PAA/rGO).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电化学阻抗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的有效面积是裸电极的13.91倍,不同扫速条件下,以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的电化学体系受扩散控制.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苯二酚异构体时发现,当苯二酚(HQ)和邻苯二酚(CC)两种异构体共存且同时变化时,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0.2~36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IHQ(μA)=-1.86C-13.19(R2=0.998 7),检测限为1.6pmol·L~(-1)(S/N=3);ICC(μA)=-1.52C-8.29(R2=0.998 9),检测限为31.5pmol·L~(-1)(S/N=3).该传感器具有经济易制备、灵敏性高、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纳米片,将其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石墨烯修饰电极,再采用电沉积法制得聚嘧啶/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该电极的表面形貌;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对二者的氧化具有优良的电催化能力.在优化条件下,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可同时被检测且在1.0~200.0#mol·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3#mol·L-1和0.4#mol·L-1(S/N=3),并将该传感器用于模拟废水样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使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劳氏紫在纳米金和单双链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劳氏紫在纳米金和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显示了良好的氧化还原电特性.纳米金在金电极表面的修饰改善了劳氏紫的氧化还原特性.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劳氏紫和双链DNA的作用比和单链DNA的作用更强,其结果使电位发生更大的正移并使氧化还原峰电流有所增大.劳氏紫和双链DNA的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基因药物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作用也被交流阻抗研究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硝基苯在纳米-γ-氧化铝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修饰剂用量、支持电解质溶液及其酸度、扫描速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硝基苯电还原特性的影响,探讨了硝基苯在中性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还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γ-氧化铝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硝基苯的还原峰电流,在-0.6~0 V电位范围内,硝基苯在该修饰电极上有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随着pH增加,硝基苯的还原峰电位朝负电位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生产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传统工艺,着重介绍了国内外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氧化苯酚生产苯二酚的技术和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一3)分别为3.3×10mol/L和3.7×10^-8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苯酚羟化制苯二酚的条件下,对JX钛硅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考评和反应特性研究.JX催化剂考评包括活化的、未活化的、回收利用的和再生活化的,实验证明:JX催化剂可用于苯酚羟化制苯二酚的生产.反应特性研究主要是考察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及加入方式、溶剂种类等因素,以及回收苯酚和丙酮的套用与回收套用工艺本身及填料材质之间的关系对反应的影响.在本反应工艺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可达21.29%、苯二酚的选择性可达75%、苯二酚的邻对位比为0.9.  相似文献   

14.
建立苯酚与其四种降解中间产物(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醌)分离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室温,λ=280nm,流动相V(乙腈)∶V(水)=25∶75,流速为1.2mL/min,进样体积为20μL,C18(250mm×4.6mm,5μm)ODS色谱柱.实验结果表明苯酚与其四种降解中间产物实现很好分离,苯酚浓度在0.021 52mg/mL~0.107 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为A=7.9×106c-20 025(R2=0.997 8),该检测方法的回收率为102.35%~104.96%.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分离苯酚与其降解中间产物,为降解含有苯酚的废水工艺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苯酚、双氧水合成邻、对苯二酚的反应体系,采用苯酚溶液一次性加入反应器、双氧水连续滴加的半间歇操作方式,研究了苯酚与双氧水的摩尔配比、苯酚初浓度、双氧水滴加速率、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苯酚转化率和邻、对苯二酚选择性的影响。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可达到40%左右,苯二酚的总选择性可达到90%左右,邻/对比为1.6~1.8。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自合成的Ti-MCM-41分子筛为催化剂,苯酚和H2O2直接氧化法合成苯二酚。用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来确定H2O2的分解率、利用率、苯酚的转化率、苯二酚的选择性。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h、进料比:n(苯酚)In(H2OM2)=3:1;n(苯酚)/n(Ti-MCM-41)=10:1是较为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及谷氨酸的混合液用循环伏安法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出聚L-谷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对邻苯二酚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邻苯二酚在0.507 V处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且浓度在2.00×10-6mol/L~4.00×10-4mol/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7×10-7mol/L。利用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的邻苯二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将血红蛋白(Hb)、葡萄糖氧化酶(GOD)溶解在海藻酸钠(SA)溶液中,GOD和Hb均能在裸的玻碳电极(GCE)上发生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溶液中,GOD(pH=5.0)和Hb(pH=7.0)分别在裸的GCE上有一对很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其式量电位(E°′)分别为一0.406V和~0.413(vs.Ag/AgCl),且不随扫速而变。GOD和Hb分别在裸的GCE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分别是(1.46±0.62)s^-1和(1.36±0.50)s^-1,在298K,其吉布斯自由能(△G)分别是79.35kJ·mol^-1和37.49kJ·mol^-1对葡萄糖和H2O2的电催化实验表明,海藻酸钠溶液形成了GCE与GOD或Hb之间实现“软接触”的生物环境,保持了Hb和GOD的生物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