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作为一种辞格的双关由来已久,历来广受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有关英汉双关语的独立和对比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角度涉及哲学、美学、传统的文艺理论、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翻译等领域,但对于英汉双关语的分类对比研究却分析不足,故这一研究视角值得尝试。通过对比发现:英汉语中既有大量共同类型的双关语,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双关语。共性是由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相似和所在的语境相似所决定的,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英汉语属于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及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英汉双关语的分类对比研究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和翻译,又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从英汉排比结构的构成入手,分析英汉排比构成类型,对比英汉排比的异同,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这种结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英汉语排比结构的构成及结构类型,可以看到:英汉语排比大同小异,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在运用排比时,必须要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生硬排比,这样会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原  陈达 《科技信息》2010,(34):I0047-I0048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句子作为信息体可以通过主述位结构进行分析,而英汉两种语言以及两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英汉主述位结构的显著差异。本文对英、汉语主述位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述位结构之异同,旨在给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篇的“衔接”是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根据胡壮麟先生对语篇“衔接”方式的分类,“同构”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此种衔接手段在中英文互译中不一定对应。本文通过各种实例分析,指出同构衔接现象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非同构”现象。最后笔者从语音、美学及哲学的角度分析英汉语篇结构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具体运用上的差异,英语多使用结构被动句,而且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比汉语要广;而汉语多使用以词汇手段表示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其句式丰富多样。并以实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英汉习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了英汉习语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翻译方法,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汉语言。  相似文献   

7.
李冰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3):109-112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衔接在语篇特征和语篇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指示照应衔接手段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模型,以《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对比英汉语中部分指示照应衔接手段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组织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文章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的特点对比,阐述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特别是汉译英过程中这种分析对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郑静 《科技资讯》2009,(32):178-178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异性大于共性。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的差异反映到语言里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英汉语的基本句型、复合句及非谓语形式进行对比研究,揭示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进而针对英汉句子的翻译提供合理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规则,达到语言文化的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特征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英语呈静态特征而汉语呈动态特征。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这一现象可从词语的表意功能、使用频率和句法结构等方面找出原因。根据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在翻译实践中可以进行英语静态与汉语动态之间的转换,以体现英汉思维习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言模因对比的价值探索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语言模因。英汉语言模因对比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促进、对文化交流和文化共性的寻找、对语言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广泛影响和对英语与汉语本体发展的影响。语言模因在英汉双语中对比的主要途径是立足语言事实进行共时对比,以满足二语教学需要和认知语言学层面的研究。通过英汉语言模因的对比可以达到解析英汉语言异同的目的和对语言本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刘伟  黄亚萍 《科技信息》2010,(32):I0153-I0153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翻译的原因、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英语外来词翻译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人体隐喻是英汉语言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现象,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汉语中人体隐喻既有认知和情感共性,又体现不同的地理、历史、文化特征。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人体隐喻的含义、特征,进一步促进英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熊俊 《科技信息》2009,(14):21-21,24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英汉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异质特点,阐述了这种差异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与汉语在词义、词义结构、语句衔接上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学生在英汉互译中相关方面的典型错误,来论证对比分析在提高大学生翻译技能,确保译信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题突显的语言。两者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主语的选用和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本文着重就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方面的差异作初步探讨,总结出了汉译英时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增译法和转换法。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手段上存在着相似的现象,但又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对英语修辞格Pun与汉语的双关的对比和互译分析,更好地理解翻译中出现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18.
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形合与意合也是英语和汉语语篇组织的常用手段.该文对比英汉语言各自特点,在英汉互译时应注重策略,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9.
衔接是构成语篇的语义概念,语篇连贯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衔接手段,但又各不相同,英汉互译较复杂的工作是对衔接手段的处理,译文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衔接手段。以萧红的《当铺》及张培基的译文作为语料,以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手段的分类为基础,进行英汉语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能提出一些对翻译有所帮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英汉民族"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理解英汉语"马"概念隐喻奠定了认知基础。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特定的具体概念向多个抽象概念的转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共享大多数"马"概念隐喻投射,但是英汉语各自特有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分布不均衡。进而也证明了认知的重合性决定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偶合;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失配;认知的趋同性推动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