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旅游地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旅游区的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指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旅游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济南、泰安、曲阜的“山、水、圣人”生态旅游区,尝试建立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探究实践中生态旅游发展的真实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衡量生态旅游核心目标实现程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不利于评判现实中生态旅游是否真正生态.该文尝试提出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概念,构建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生态性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说的基础上,选取47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的生态性评价可以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环境教育、社区福利、自然基础、道德要求6个维度展开.2)案例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自然基础表现相对较好,其余方面需加强.3)生态旅游区类型对生态性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湿地型旅游区的生态性显著高于森林型,不同类型旅游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同时,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与其员工的生态旅游认知水平正相关,即员工的认知水平越高,生态旅游区生态性指数以及在自然基础、环境保护、环境教育、文化保护四个维度的得分越高,生态性越好;而地区发展水平对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黄土风情为主要特色.论文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到资源的美学价值、民俗文化、科学考察、生态教育价值权重较大,反映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方向.论文结合山西省中阳县实际,对该县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柏洼山民俗生态旅游区得分最高,为一级,上顶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吴家峁黄土地貌生态旅游区、暖泉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根据评价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中阳县生态旅游开发以黄土地貌观光、科学考察、黄土民俗体验为主,综合发展森林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等项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SWOT分析方法,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部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加快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区;确定生态旅游景观区生态容量,切实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确定其生态旅游目标市场,有重点地进行宣传促销;提高地方居民的参与程度;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施计算机管理,使生态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旅游资源富集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贯彻生态旅游理念,这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如何让生态旅游的理念从思想层面进一步落实到行动层面,真正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互利共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及景观管理等概念借鉴到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实践中,把斑块、廊道、基质这三类景观要素及其三元网络结构引入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能在保证旅游区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不断构建其空间异质性的同时维持旅游资源的风景美学价值,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在脆弱生态区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西藏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在开发这一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先进理念及西藏特殊的民族宗教现状.坚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产品的定位、建设和管理必须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青藏高原生态的脆弱性,把保持高原生态多样性与全球生态系统维护联系起来,从全人类角度出发看待生态旅游区,有责任感地对生态旅游地实行生态管理.同时,把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伦理原则、造福旅游地民众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韶关市建设森林生态市的概念、基本条件和要求,依据韶关市生态资源特点,按照开展生态旅游的原则。可将韶关市分为5个森林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9.
李梦璐 《科技信息》2011,(19):151-151,159
分析了目前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以及外部环境;展望了其发展前景,认为随着生态旅游认知的逐渐普及,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会逐渐繁荣起来;并为此建议,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精心设计突出打造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坚持走民俗和谐之路、坚持生态科教兴业。  相似文献   

10.
闫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0):64-67
麦积山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开展生态旅游,则应采取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促销活动,提高麦积山知名度;确立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方位大旅游观,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与联系,扩大客源渠道,提高麦积山的可游览性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对太白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风景资源特点。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果自然景观良好,生态质量较好,适合开展生态旅游。结论生态旅游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旅游,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类型,也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开展太白山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是进行太白山森林公园开发宏观决策、制定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区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旅游最根本的是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并能对这些资源实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也就是使旅游资源管理达到完善。而影响生态旅游区资源问题,即在生态旅游区资源管理体系中占主体的无非就是政府、开发商或经营商、生态旅游者和当地社区。本文对在构建生态旅游区资源管理模式时,从这四个主体方面出发进行探讨,希望能更有效地对生态旅游区资源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甲玛沟作为我区较典型的生态旅游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为努力实现甲玛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甲玛沟与其他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旅游等资源生态化比较,分析其当前本地生态旅游市场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根本,把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色旅游。生态旅游资源都是按生态学目标和要求,实现环境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有较高观光和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区。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等发达国家把生态旅游作为旅游项目中一个支柱产品来加以开发。生态旅游追求的是原汁原味,是保持原始自然风貌的景区和没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我国黄山旅游区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在生态旅游产品规划与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山东东营生态湿地旅游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和生态湿地保护的意义着手,全面地介绍了该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抛砖引玉,以期能对我国其它类似旅游区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湖森林公园是吉林省长白县森林生态旅游又一重要生态旅游区,是少有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相对完整地区之一,珍贵而丰富的植物、生物资源和厚重的人文景观成为品质极佳的生态旅游地,在生态旅游质量评价的同时,探讨了大湖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原则,并在森林生态公园开发时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西部开发生态旅游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加快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区;确定生态旅游景观区生态容量,切实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确定其生态旅游目标市场,有重点地进行宣传促销;提高地方居民的参与程度;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施计算机管理,使生态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作为解决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山西生态旅游刚刚起步。基于现有资料的分析,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旅游方式,依据山西省生态旅游的现状,指出山西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生态旅游开发前的生态设计,生态补偿到生态旅游时所涉及的生态管理,生态监控,对山西发展生态旅游作了进一步的规划,使山西的旅游资源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确定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植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研究,探讨其形成、维持和演化机制,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山东大学生态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黄河三角洲植被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涉及植被分类、植被组成与结构特征、植被动态与退化、植被保护和利用、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黄河三角洲植被在国家公园建设及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未来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将继续开展和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形成、变化和维持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为黄河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