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高可靠性智能配电网为城市智能电网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配电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高可靠性、智能化两方面简述了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介绍了近年来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关键问题,展望了智能配电网在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为我国配电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高可靠性智能配电网为城市智能电网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配电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高可靠性、智能化两方面简述了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介绍了近年来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关键问题,展望了智能配电网在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为我国配电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新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剑 《广东科技》2012,21(23):74-75
配电网是城市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优质电能的关键。配电网建设与规划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对配电网系统进行改造和全新的规划,同时需要研究和推广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建立智能电网,并且使得智能电网能够得到有效的规划运营。将对电网的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寻找智能电网规划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是城市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优质电能的关键.配电网建设与规划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对配电网系统进行改造和全新的规划,同时需要研究和推广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建立智能电网,并且使得智能电网能够得到有效的规划运营.将对电网的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寻找智能电网规划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传统配电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用户需求并且出现诸多弊端,智能配电网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对现代大城市配电网规划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未来配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配电网的特点介绍出发,随后对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对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和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发展前景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络的不断扩大,如何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减少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将电能损耗降到最低,是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配电网规划的特点,将新兴的智能计算方法应用到优化设计中,提出了满足配电网建设需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区域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就给我国配电网规划带来严峻的考验,为了确保配电网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必须对原有配电网体系进行重新规划,将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于体系改造中以提高电网的安全和效率。本文简要探讨了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逐步完成现有电网体系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配电网的运维技术是传统电力行业与新式互联网的结合体,既象征着电力行业的革新,又代表着国家电力事业发展的新征程。电网系统运行中,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升级已成为当前电力建设的重点。"互联网+"视域下,创新运维技术有助于提升配电网的运行质量与效率。该文通过概述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性,围绕信息采集、故障定位、数据共享等方面探究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为其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环节在于配网通信网络。在EPON构建下,文章分析了配网通信技术,并提出配网通信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减少智能电网、规划配电网通信系统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主动配电网是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环境下使配电网更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案,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一环,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很多关键技术.从主动配电网规划接入、主动配电网的控制、故障恢复和负荷管控四方面展开阐述了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比较了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1.
徐春华 《广东科技》2008,(14):113-114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一方面城市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改造是关键和基础,要做到使配电网布局合理、结构灵活、转供互带能力较强,同时配电网规划、建设还要考虑到今后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要分步进行,先做好规划。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复杂,系统较多,故可先搞几条线路或一个小区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各项配电网自动化功能,再逐步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2.
智能配电网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与被关注,已经占据电力领域研究重点议题的位置。因其在技术上及用户体验上的明显优势,智能配电网已经成为改变电力系统传统面貌的生力军。本文对于智能配电网的应用优势及配电自动化的技术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并对智能配电网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推测。  相似文献   

13.
张超  袁琪 《科技资讯》2011,(35):169-170
配网规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配网建设、改造的依据。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电网适度超前能够为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科学合理进行配电网规划建设,遵循配电网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需要加强配网规划的全过程管理。经过"十一五"期间配电网规划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协调性、主导性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配电网是城市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优质电能的关键环节。城市配电网建设的好坏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城市配电网的现状分析,找出了城市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城市配电网的合理规划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力资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当前,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规划缺乏前瞻性、电源点配置不科学以及配电网电力负荷估算不科学等问题。文章简要分析现阶段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资本注入增量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背景下,均衡不同利益主体在增量配电网中的关系,选取最优规划方案,以保证安全可靠优质的供电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增量配电网中并入分布式电源后的优化规划问题,提出计及多主体效益的增量配电网优化规划方法,实现多市场主体的协调优化.首先,分别构建了分布式电源运营商、配电网投资公司以及电力用户各...  相似文献   

17.
作为衡量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已成为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针对配电网设备多样、运行多态而态势感知差异大的特征,为实现对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实现效果的定量分析,本文建立了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实现效果综合评估模型,包括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其中,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设备状态监测水平、电能质量监测水平、电网可靠性水平、电网自愈能力、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水平5个方面一级指标,以及共计17个二级指标,实现对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实现效果的客观量化.综合评估方法方面,考虑到主观评估方法的专家意见偏好性与客观评估方法的强样本依赖性,本文采用基于二项系数方法和多目标规划方法相结合的主客观混合评估方法对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典型配电网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所提出的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实现效果综合评估模型客观准确反映了配电网运行状况,消除了单一评估方法的片面性,有效提升了智能配电网的可观测度,实现了对配电网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的分析,可为后续配电网态势感知领域的综合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面对配电网供电需求的增大、连接复杂度的增高以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等问题,研究和发展突出自愈功能的智能配电网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智能配电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研究目标,其与传统配电网具有极大的区别,系统对智能电网也有一定的功能需求。智能电网目前已经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热点和推动经济复苏的亮点,带动了整个电力系统中各环节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配电环节,在整个智能电网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范城网及县城配电网规划建设,从总体要求、配电网网络及线路建设、配变和开闭所建设、设备选择等方面对晋城城网及各县县城电网规划建设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葛夫强 《科技信息》2013,(35):246-246
为了改变现在配网建设改造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改为电缆、增大配变容量,简单化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有毛病改哪里的现状。提高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为配电网建设提高依据,实现配电网建设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在配电网规划中引入全过程精益化管理的概念,对配电网规划的人、财、物等核心资源,深入实施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加快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规划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