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看过电视剧《闯关东》吗?那就是我们的写照!”山东安然纳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润东在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闯关东”。在山东威海这个三面环海的美丽城市,有大量的东北人、韩国人和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当记者走入这个城市时,海风里夹着“闯关东”的浓烈味道。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闯关东>体现了一种"闯关东"精神,这种精神是儒家传统道德文化的一部分.<闯关东>通过演绎国家至上的民族大义、孝悌为先的家庭人伦、世俗为桎的恋爱婚姻、和睦为贵的为人处事、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仁义、谦恭、自强、诚信等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闯关东>是08年央视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无论官方、学术界,还是民间对其都是一致好评,<闯关东>以其故事情节大气磅礴,场面精致宏大,人物形象饱满,引起全国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其精彩的情节当中也蕴含着鲁商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质.  相似文献   

4.
谢惠连《雪赋》是南朝咏物小赋中的名篇,受《雪赋》的体例、谢氏家族的命运、刘宋时期的文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雪赋》中的自然观复杂而多变。在典故中出现的雪,似雪,又非雪,它代表的是道德比附的自然;用大赋手法,竭力铺叙的雪,是真实的雪,它代表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诱人悲歌,感叹易逝的雪,非雪,是人,它代表的是悲情的自然;阐述玄理,坐斋静忘的雪,是真实的雪,也是艺术虚构的雪,它代表的是超脱的自然。  相似文献   

5.
王娟 《科技信息》2008,(15):188-188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活用词语用、文言文词语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三、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6.
《江西科学》2005,23(5):551-551
《江西科学》系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报道重大的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的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沦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介绍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江西省和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学术活动、重要科研会议和科研简讯;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欢迎省内外各单位或个人来稿。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12,(3):77-77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一们着重说明的是《易经》的产生与天道之间的关系。作为炎黄丁孙奉为圭皋的一郎万世经典,《易经》是先人解读宇宙、自然,寻求人类与自然必然联系的一部智慧总结。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最吸引人处在于它那贯穿作品始终、浓郁而有鲜明民族性的幽默意蕴。其幽默性具体表现在作品结构、形象塑造和气氛烘托三个方面,有着显著的审美特征:其一,整部小说洋溢着情感智慧之美、乐观精神、戏谑性和轻松感,富有情趣性;其二,透过有目共睹的关系来揭示世人察觉不到的泪,笑声中包含着理性的顿悟内庄外谐;其三,温厚自然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的古汉语语法著作,它的影响很大,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马氏文通》出版一百年以来,语言学界对它的评价向有争议,一方面肯定它的巨大贡献,也有人指出它的局限和失误;近年来,更有人要全面推翻其语法体系,否定它的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马氏文通》及其研究材料中,找出马氏明引、暗引前人成说例证,论述了《马氏文通》的两大来源,即承袭传统虚词研究精华和模仿西方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10.
怀素之狂是取得了社会客观环境四种支持和宽容的性格之狂;《自叙》创造了富有风骨精神,既骨力赠、气势惊骇,又一一自然、逸气四溢的审美意象;发自狂草真情,强度大、层次丰富、体验经久是《自叙》情感体验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新编民歌《兰花花》属于叙事性独唱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的魅力,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演唱者应对作品内容、语言、主题、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乐句划分、伴奏织体、速度、力度、表情述语的变化进行推敲表琢磨,加强综合艺术表现力,以获得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亦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坚持人性本恶的说法。在其长篇小说《蝇王》中,戈尔丁通过象征手法和神话的主要叙述技巧表现了善与恶、理智与冲动、文明与野蛮的矛盾冲突,展现了在人类文明、法制缺失后所出现的混乱以及小说人物的兽性,从而揭示了性本恶。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蝇王》的主题,一方面肯定并阐释了戈尔丁在《蝇王》中揭示的人性恶的主题,另一方面提出该作品中隐含了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论《三国演义》的基本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品的永恒魅力和价值,存在于后人对它永无止境的解释之中,《三国演义》亦如此。就其本质而言,该作品乃一“政治”小说,通过作所刻画的正面主人公的毁灭来确立一种永恒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准则,且在“尊刘抑曹”这一政治主题的背后,透露的是一个时期内汉民族的历史意识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的考察,论证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亚洲价值观”的不相关性,指出,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亚洲价值观”,不仅在五、六十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克服金融危机,重新振兴东亚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柔石的《二月》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杰作,长期以来都以现实题材的深刻性和技术的工妙性所引人注目,而对于小说中刻划人物形象借助的特异方法往往被忽略。本文之旨趣恰在阐释柔石是如何用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和人格理论来完成对萧涧秋的性格塑造,又是如何以“死之情结”和人格理论对文嫂的处境与结局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钟求是的长篇小说《零年代》展示的是关于城市、乡村两个世界的逃离与回归的主题,小说情节曲折深湛,思想内涵厚重深长,叙述风格冷静不动声色,语言幽默从容情真意挚。小说以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回归的故事,点出了一个让人心灵颤动的故事,指示了一个让人心灵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叶倩  李朝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37-140
《浏阳河》是湖南民歌经典作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了继承优良传统、激发时代精神,1995年曲作家邓东源创作了一首富于时代气息的《又唱浏阳河》。通过《浏阳河》与《又唱浏阳河》两首歌曲音乐表现手段、地方语言音调及唱腔韵味、主题思想等的比较分析,可知晓这两首歌曲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创新、体系创新和战略创新三个方面,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强调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灵魂;指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必须牢牢把握创新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孝感孝文化艺术中大量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代表作和世代流传的艺术精品,以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表现的孝心、孝行,客观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故里”和“孝感是孝子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