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用企业垄断的弊病和垄断理论基础的动摇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应当通过《反垄断法》和公用企业专门法两个层次予以规制,其内容包括反公用企业垄断状态法、反公用企业垄断行为法以及公用企业竞争促进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公用企业作为自然垄断的典型,其垄断经营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用企业的垄断经营愈发显示其弊端,其合法的垄断地位已经受到实践的挑战,因此,基于对公用企业垄断经营理论和现实的分析,我国的公用企业应引入有效竞争机制和重塑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用企业的自然垄断属性使得公用企业往往拥有较大的规模和很强的市场势力,其合并更有可能形成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公用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公用企业合并对普通群众的生活和其他企业的生产影响更甚;从结构主义考察,公用企业合并对相关市场结构影响显著,从行为主义来看,其反竞争影响很大,因此,公用企业合并反垄断法律规制在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中居于基础性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公用企业在进行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强制限购交易行为尤为突出。因此,依法规范公用企业的经营行为势在必行。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从经济体制改革上,从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上,从对其进行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上,依法规范公用企业的经营行为,使其经营行为真正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使其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区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近日作出裁决,认定微软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美国硅谷的人说,这是联邦政府和司法部给微软这头“巨兽”猛敲了一棒子。这一棒确实打得微软够呛。 杰克逊在43页的裁决书中写道:微软利用违反竞争原则的手段,保持在个人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垄断;微软意图垄断互联网浏览器软件市场,作出阻挠其他公司加入竞争的选择;微软把其互联网探索者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并售,是压抑创意计划的一部分。“法庭认为微软通过采取反竞争手段而巩固了其垄断势力”,微软于是有了通过反竟争行为维持垄断的罪名。裁决之后,杰克逊下一步将确定对微软的惩罚措施,这有可能包括严格限制微软的商业行为,甚至将微软分割为数家公司。这样,微软“巨兽”有可能面临四分五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基于对垄断“二重性”的认识而产生。适用除外制度不仅弥补了立法技术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知识产权正当行使行为为反垄断法所豁免,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则是垄断禁止制度的规制对象。入世后,我国既要加强保护合法的知识产权行使行为,同时也要在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中规定与知识产权滥用有关的反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义、狭义;合法、非法的“行政性垄断”的介绍,厘清银行业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并提出,由于银行业行政垄断问题的复杂性、强可维持与反垄断法的有限性,我国传统的反垄断法反不了银行业行政性垄断。反银行业行政性垄断的解决之道在于在执法“度”上的把握“选择性”,在执法方式上选择协商合作,争取“以时间换取空间”。  相似文献   

8.
行政垄断由来已久,在法治的环境下成为反垄断法规制的首要对象。行政垄断包括行政强制交易行为、行业及地区封锁行为、行政强制垄断行为和行政立法垄断行为,这些垄断行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障碍。反行政垄断,必须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在国外素有“经济宪法”之称;同时,其作为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基于“法律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的原理,以经济学工具分析考察垄断行为可以从市场、竞争者、消费者等各个方面来认定该垄断行为对社会效率、效益、公平等目标的实现有什么样的总体上影响。本文旨在采用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一些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结构中的竞争与垄断因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总结学术界围绕M.Kamiem和N.Schwartz(1982)“中等程度竞争的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讨论,利用“最优专利保护期”模型.探讨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对SCP框架的争论,提出市场结构是连接技术创新行为与技术创新动因(预期利润)的中间因素。在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市场结构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公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 《科技信息》2007,(35):310
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是我国公用企业所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对公用企业管理者的特性进行粗浅探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公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现状,并对如何提升公用企业管理者素质的基本措施作了一些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信业重组、《反垄断法》的出台,电信业垄断与竞争行为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电信业改革的路径入手,对我国电信业垄断与竞争的演变轨迹进行归纳、梳理,认为我国电信业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独家垄断经营时期、政企不分的行政垄断时期、政企分开、企业重组后的垄断竞争时期以及再次重组后的三足鼎立时期,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时期的垄断与竞争行为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政府行为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提供,政府行为具有“信息垄断”作用、财富转移作用和巨额成本,企业为其利益一方面对政府行为进行影响,另一方面则提供有利于企业的信息。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影响和行业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可以揭示政府行为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改善会计的政府环境,加强会计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市场垄断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卖方市场的垄断及其市场行为的影响,而对于买方垄断及其市场行为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本文主要研究买方垄断(用户垄断)的存在、成因以及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医药垄断行为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于其他垄断行为的特点。在《反垄断法》的视角下,医药垄断行为有四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医药垄断行为的规制需要针对医药市场的特点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控制生态成本,生态成本的有效控制途径之一是完善市场规制法。包括:细化“消法”规定的安全保障权和知情权以实现消费者环境权益;制定包括“环境指标”在内的新的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产品环境质量的认证工作;健全产品的环境标志法律制度,普遍消费环境友好型产品;建立绿色包装制度,减轻生态环境负担;健全完善竞争垄断法,增加“反不利于生态成本控制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规定。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市场垄断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卖方市场的垄断及其市场行为的影响,而对于买方垄断及其市场行为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本文主要研究买方垄断(用户垄断)的存在、成因以及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价格垄断是指某个经营者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交易中的优势地位,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通过合谋、串通等形式,操纵、控制市场价格,排挤价格竞争,侵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市场经营行为。根据不同标准,价格垄断行为可以作不同的分类,因此,法律上对不同种类的价格垄断行为其规制的构成要件也应是不同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价格垄断行为都受到法律的规制,适用除外制度,在规制价格垄断行为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公用企业的一般理论问题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公用企业市场化经营的分析,对我国公用企业市场化经营方面遏到的法律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行政垄断的本质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凭借其行政权力实施了排除、限制、妨碍公平市场竞争的行为。从经济学、法学两个角度分析行政垄断的非正当性,针对目前反行政垄断的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遏制行政垄断行为,需要从完善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健全反行政垄断的执法机构、明确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建立司法救济制度的救济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