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本文将机器人柔性操作机主体机构的构件现象为质量连续分布的弹性体,首次根据弹性体振动理论求解机构各位姿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并建立了机构弹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机器人柔性操作机主体机构的构件视为质量连续分布的弹性体,首次根据弹性体振动理论求解机构各位姿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并建立了机构弹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Kane动力学方程,导出了负载与操作机分开,并具有封闭形式的机器人动力学通用算法。该法适用于开、闭链机构的机器人动力学研究;便于用计算机推导机器人操作机的动力学数一符方程。给出了该算法及其证明,并讨论了该算法的性质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5.
6.
7.
根据YG—1机器人的研制实践.给出了一种用于腰部有谐波传动的操作机变惯量扭振分析模型,建立了仿真程序,并对YG—1类型的机器人操作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该类型操作机设计和结构改进的有关意见。  相似文献   

8.
定义了6-PSS并联机器人操作机的工作空间;以微分几何的工具,构造出在主动关节变量约束下工作空间边界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综合操作机主动关节变量变化范围的解析方法;讨论了尺度参数对主动关节变量变化范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法对柔性连杆进行离散,运用浮动坐标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平面3-RRR和3-PRR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弹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关节、动平台的集中质量和集中转动惯量,以及刚体运动的科式力和离心力.基于所建立的弹性动力学模型,比较了两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系统的固有频率、动平台的弹性位移和弹性转角、各柔性连杆的最大应力.结果表明:在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平面3-RRR机器人的动力学性能优于3-PRR机器人.文中结论可为平面完全3自由度柔性并联机器人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直接驱动机器人的特殊性,用Lagrangian方法推导了考虑关节弹性的直接驱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导出了其奇异摄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解耦后的系统研究了其快系统在开环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伪单元法对含间隙机械系统KED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以平面四杆机构为例,对考虑构件弹性及运动副间隙同时影响的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放弃了文献中引用的运动学假设和瞬时结构假定,考虑了刚体运动和弹性变形运动之间的耦合项,分析了梁的横向位移对轴向应变的影响。利用虚位移原理和达明贝尔原理,建立了构件和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以四杆较接机构为例,进行了KED分析。从所得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更好地反映出弹性对机构动态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神经网络与PID结合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系统。为加快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研究了有效的启发式学习算法。以二关节机器人为对象仿真表明,该控制系统能使机器人跟踪希望轨迹,其系统响应跟踪精度及鲁棒性优于常规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Tricept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设计理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纯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实现姿态能力差、工作空间小的固有缺陷,提出了基于少自由度、带有导向装置、动平台辅以回转台的串、并联机床结构,该结构可实现较强的姿态能力,并有较大的工作空间。探讨了此类并联机床的运动学设计方法,其中包括位置逆解模型、空间灵活度分析、工作空间分析与综合。理论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一种对模拟机器人弹性的6×6刚度和柔顺矩阵进行对角化的几何分解方法.采用螺旋理论,从三个正交的外载螺旋柔顺轴和三个正交的变形螺旋柔顺轴推导得一个相似变换,对角元素是线性及旋转柔顺和刚度的静态值.这与应力、应变及转动惯量的主轴和主值类似,证明了对非奇异及奇异情况,分解总是存在的,并给出了分解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两种求解操作手间接位置新方法——曲线拟合迭代法和改进广义牛顿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广义牛顿法,简化了雅可比矩阵的建立与计算,从而提高了计算速度。通过算例说明,这是两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四叉树对机器人工作平面(空间)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A路径规划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正确、高效、实用的成功算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lates to the deep research on the Splinc Model Method of KED analysis. With the use of cubic B-splinc function as a link's transverse deflection interpolation function, the principle of virtual displacement is presented as a basic theory for the general formulation of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thus abandoned the kinematic assumption and the instantaneous structure assumption which arc used in the Spline Model Method. In thc same time, the nonlinear terms sue as coupling terms between thc rigid body motion and elastic deformation arc included. New member's spline models are established. Mass matrix, Coriolis mass matrix, normal and tangential mass matrix, linear stiffness matrix, nonlinear stiffness matrix and rotation matrix arc derived. The kinema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a member and system are deduced in the end. The Newma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is used as the solution scheme of the kinema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o get the periodic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