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总结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19例室间隔缺损的儿童施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其中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予以同期修补.结果 1例出现残余漏,无临床症状,1例术后出现急性右心衰竭,2例出现肺部感染,均经相应处理控制了病情,随访1~8个月,全组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Detachment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回顾了作者自2010年以来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修补病人54例,其中行Detachment法29例,对照组25例。术前、术后、术后6月、18月分别应用心脏彩超测量及评估两组三尖瓣的返流量及室间隔修补情况、残余分流情况,心电图评价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Detachment组与对照组之间,三尖瓣返流情况及房室传导阻滞两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Detachment组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室间隔残余分流发生率Detachment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全部病人无死亡及二次开胸止血。在修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时,Detachment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对于减少室间隔残余分流的发生率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其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8例全部封堵成功,其中1例动脉导管未闭术后1月内有残余分流,第3月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大室间隔缺损(34mm)术中有少量中心性残余分流,术后第3天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总结室内隔缺损(VSD)并发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回顾性分析8年来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52例,手术治愈49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平的发生率为23.0%,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对VS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必须严格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早期处理好术后并发症,重视术后的精心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超声引导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膜部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中的价值.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5~21岁,平均7岁;体重10~64kg,平均35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临床、心脏超声及心室造影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缺损的直径3~13mm,合并膜部瘤2例.所有病例心前区均可闻及Ⅱ~Ⅳ级收缩期杂音,心功能Ⅰ~Ⅱ级.在封堵伞的释放前后及术后全部经心脏超声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PMVSD的全过程,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16例PMVSD患者14例封堵成功,失败2例.所选封堵器的型号为6-16号.成功的14例术中和术后1~7天心脏超声随访无1例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失败2例,1例输送鞘穿过VSD缺口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被迫结束手术,1例JFR4导管通过缺损口时,刺激主动脉发生低血压和心脏骤停终止手术;失败的2例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后,择期心脏外科手术修补成功,无死亡病例.心脏超声在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PMVS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完全可以取代经胸超声心动图作为术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封堵器堵闭室间隔膜部瘤缺损(PPVS)的不同部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8例室间隔缺损(VSD)伴膜部瘤患者进行小腰大边封堵器介入治疗,术中左室造影,根据瘤体形态分为4种类型,选择4~14 mm封堵器选择不同部位进行封堵.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予以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本组68例采用细腰大边封堵器进行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患儿中,62例成功(91%).术后24 h复查超声心动图,8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年复查残余分流消失.9例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小腰大边封堵PPVS是安全和可行的方法,并发症少,但需正确判断膜部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瓣膜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5例VSD行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作补术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VSD患儿术后病情的仔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制定治疗措施的依据,亦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环节。所以本文提出加强和提高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探讨彩超在诊断肌部室间隔缺损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的彩超声诊断。15例手术证实为肌部室间隔缺损。13例经过与临床体征(主要是心前区杂音)对照、互释及多次随访复查均诊断为肌部室间隔缺损。彩超对肌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最敏感,最易被超声医师察觉的超声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局部钛网切除术治疗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钛网切除术治疗1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患者,术后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及促进改善局部循环药物,延迟切口拆线.结果 10例患者中,7例Ⅰ期愈合,3例患者于术后3周瘢痕愈合.1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钛网外露、皮下积液等现象.结论该术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相对于完全去除钛网植入物Ⅱ期修复术,患者更易接受,且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异常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8例冠状动脉异常患者中冠状动脉瘘5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瓣膜性心脏病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右冠状动脉瘘均在心肺转流术下经心腔修补内瘘口或经扩张的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或同时修补内、外瘘口;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行瘘支动脉结扎术或在心肺转流术心脏不停跳下经肺动脉修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畸形,1例行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肺动脉内隧道术,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狭窄,切除冠状动脉瘤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的心脏疾病均同时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脏杂音均消失,8例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手术治疗对于冠状动脉异常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将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和连续小波变换(CWT)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静导管未闭)心音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特征提取的研究.两种方法都能较好的识别先天性心脏病人,总有效率为85%.论文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小波变换比短时傅里叶变换能更有效的识别正常人与病人的心音信号的特征,可分性更好.但是短时傅里叶变换能量范围更集中,动态范围变化也更小一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新生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16例,年龄2~28天,体重1.9~3.6kg。体外循环中采用低温低流量9例,深低温停循环4例,中度低温中流量3例,全部采用4:1冷血心肌保护液,术中和停ECC后应用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所有病例均自动复跳,并顺利脱呼吸机。轻度水肿10例,中度水肿3例。13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新生儿体外循环中,应用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技术,尽量减少术中液体蓄积,加强心肌保护以及肺、脑等器官保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3例患者行清创术后根据创面大小填塞医用泡沫材料,引入引流管,缝合、密封,并持续负压吸引,同时实施各项护理常规。结果:23例患者皮肤软组织创面肉芽新鲜、干燥、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运用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中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严密的创面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环节,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心脏直视手术后进入ICU复苏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0月在我院开展的心脏直视手术58例转入ICU复苏,年龄最小3岁,最大58岁,体重14-90kg,男性4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43例,瓣膜置换术后14例,瓣膜置换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例。结果:58例术后复苏成功55例,安全转入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生存率94.82%。1例死于缓慢型心律失常,1例死于突发心跳骤停,1例死于胸腔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死率5.18%。结论:心脏病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需密切监护,及时处理。若监护不力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考虑缺陷移除失败的软件缺陷预测改进模型,以提高缺陷预测能力.分析了传统Rayleigh模型的不足,在考虑缺陷移除失败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缺陷预测改进模型,并使用经验值及最大似然法估计获得模型参数.实例验证表明,改进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缺陷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去细胞异体面神经修复家兔全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异体面神经再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化学萃取剂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对家兔面神经进行处理,清除其雪旺细胞、髓鞘。造成家兔左侧面神经主干加分支共2 cm的缺损,采用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在显微镜下进行外膜缝合桥接缺损。结果术后6个月取材显示良好的抗感染及再生能力。结论该修复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强,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家兔全面神经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