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逐年增加以及由此引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的现状,运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引入银行的不完全信息,建立了银行和企业之间信贷博弈模型,分不同情况分析得出相应的精炼贝叶斯均衡。结果表明,随着银行在公众中强硬形象的先验概率的增大以及对违约企业惩罚力度的加大,使得企业违约的期望得益小于按期还款的得益,银行就有积极性建立一个硬形象,从而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企业负债率较高,银行参与公司治理不足,根据国外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及理论发展趋势,剖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与体制因素,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即商业银行通过债权治理模式参与公司治理,条件成熟后,商业银行通过股权治理模式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转轨经济中的融资制度与企业融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分析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资本市场主导型和银行导向型融资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我国转轨时期国家融资主导为特征的融资制度分析,然后根据这一制度的特有特征,通过均衡模型深层次分析我国企业在软预算约束条件下的融资行为,发现转型时期的软预算约束条件是造成企业过度借款的根源,由于政府与企业的目标函数不同,单一依靠信贷资源配置难以实现企业融资行为的优化,因此,需要逐步硬化企业的融资约束,并建立有效的国有银行经营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诚信在银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委托代理、蜈蚣博弈等相关理论对银行与企业的信贷关系进行研究.将银行与企业的信贷过程分为一次博弈与重复博弈两个阶段.在一次博弈阶段,解释了银行惜贷现象产生的原因;在重复博弈阶段,确定了最佳的合作周期以及申请贷款企业对信贷配给的最低期望.通过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与企业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5.
银行信贷决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贷市场上,贷款企业在经营和资金运用方面都比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损害银行利益.这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定程度上使银行不愿对缺乏相应信息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从而产生“惜贷”行为.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述银企之间信贷博弈关系,分析造成银行“惜贷”的成因,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间形成了大量的不良债务和债权,导致了国有银行信贷风险加剧。本文就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机制加以深入分析,并从中观角度就防范、化解银行信贷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永孝 《科技资讯》2009,(29):230-230,232
银行和企业作为信贷市场的两个主体,二者通过企业的融资活动和银行的信贷活动联系在一起。银企的信贷行为不仅关系到银行与企业的效率和风险,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本文针对信贷过程中银行代理人责权不对等、企业经营者责权扭曲的现象,建立具有责权扭曲的银企信贷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均衡结果的分析,对我国信贷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将企业转换贷款银行成本的增加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竞争程度提高的指标,考虑企业投资项目收益、企业项目成功概率、企业垫付资金成本及银行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所设置的差别利率对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影响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分析模型,探讨商业银行竞争程度提高是否有利于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商业银行竞争程度提高,银行贷款项目的风险水平上升,贷款客户中的小企业比例下降,竞争加剧不利于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增加.最后以我国2009年信贷激增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银行信贷资金的稀缺性决定了在其在行业、产业及企业之间必须进行合理配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进入方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与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有机结合,在具体的进入领域选择上,可掌握科学的判断标准,能够有效地降低信贷的风险,丰富信贷分析的内容,也使信贷决策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0.
信号传递下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债务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信号传递博弈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完全信息如何影响企业选择其债务期限结构及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通过分析银行及企业目标取向及行为机制,并建立二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信号传递动态博弈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信贷配给所带来的交易费用足够大时,高质量企业将选择更多的短期债务来传递企业高质量的信号,而差企业则无法进行模仿.  相似文献   

11.
以赊账和赊销为代表的"口头信用"和"挂账信用"等商业信用广泛存在,但却存在先天不足,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创新银行信用,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差异化经营,深度融合陶瓷文化特色。可在无形资产估价、半成品估价基础上开展质押贷款业务。加强对民间信用的管理和引导,对民间信用进行"窗口指导"与契约化管理,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对民间信用资金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商业银行在剥离坏账的基础再次出现不良资产上升趋势入手,对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传统观点进行分析,认为长期的利率管制才是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资产的根源,利率管制使得商业银行不做风险定价工作,从而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递增。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加大银行风险定价工作是控制银行坏账增量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成因问题,并通过借鉴比较国际银行业先进的控制信贷风险的措施和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贷风险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我国还没有放开,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推行,这在理论和实践上给商业银行的信贷方案设计带来了困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一段时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西方信贷合约设计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试图解释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某些信贷行为。  相似文献   

15.
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已成为金融界和经济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创新融资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商业银行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融资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而面临道德风险,从而影响到其信贷收益。因此,通过建立模型对传统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所存在的道德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引入银企联盟供应链的运作机理分析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中的优势,最后提出供应链融资的道德风险的一些防范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CreditRisk+模型与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信用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全面评介了CreditRisk+模型,并与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度管理模型进行了对比,指出选择CreditRisk+模型作为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分析的管理模型,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国外有关古典信用管理方法和现代信用管理方法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以及潜在的信用风险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考虑了商业银行贷款中非正常贷款的本息损失的基础上,根据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等式,重新构造了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随机变化和利率风险随机变化下利润效用的泛函,求导了商业银行利润效用最大时的放款利率函数,应用贝叶斯估计分析了商业银行增加风险规避程度时其放款利率的变化,将风险规避程度从比较弱而难以产生直觉上有吸引力的Arrow-Pratt风险规避程度提高到更强Ross风险规避程度,指出在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成本时,风险规避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将采用更高的放款利率.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贷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传统风险,是金融机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根据个人信贷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应对个人信贷风险要采取有效对策,完善个人信贷制度机制,商业银行才能切实做好个人信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