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许兆新  周长林 《应用科技》2009,36(10):58-60
Linux发行版本正在迅速变得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尤其在集群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Linux集群节点的操作系统自动批量部署及系统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显得过于烦琐.为提高Linux集群节点自动化部署的效率,在研究开源软件—SystemImager的基础上,对比其他部署方案,提出了应用SystemImager克隆技术有效完成Linux集群节点的系统安装、软件分发及生产部署全过程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开源软件五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开源软件的蒸蒸日上使整个软件产业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面对Redhat在Linux领域屡建奇功;IBM、Sun等跨国公司大力支持开源;BSA商业软件联盟亦多次在全球呼吁“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共存”…… 开源软件是全人类的财富,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解决数字鸿沟、软件盗版、产业跨越式发展等种种挑战的“金钥匙”。本刊邀请五位软件领域的权威专家解读“开源”真谛,畅谈我国开源软件产业的发展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金洪杰 《科技信息》2009,(28):I0196-I0196
作为开源操作系统,Linux的安全性研究成为研究热点,认证安全是最基本而重要的。本文在介绍Linu。启动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PAM和openSSH的原理,论述了Linux中的认证技术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Linux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操作系统,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出现更是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使Linux方便性与美观性可以与Windows相媲美,但Linux下软件的安装却与Windows大相径庭,本文主要对Linux下各种软件安装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可能和软件安装失败的情况,以及各种故障现象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基于Linux使用开源软件Bacula制作备份系统.通过配置好Bacula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文件,实现了远程备份机器重要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于开源软件开发专有软件处正于起步阶段,开源软件使用者往往只注重开源软件的功能却忽视许可证的重要性。在基于开源软件开发专有软件时,因为没有选择合适的开源软件许可证,而导致违反许可证条款、引起许可证冲突或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等情形经常发生。对于基于开源软件开发的专有软件一旦商业化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应有充足的估计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开源软件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推动力。立足于政府公共政策,基于政策工具的分析视角,辨析了开源软件市场失灵及政策工具研究,深刻地阐释了美国、英国等国外开源软件政策制定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开源软件政策工具进行层层分析。研究对国内政策进行文本选择和编码,剖析了中国开源软件政策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工具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以及细化的政策建议,对开源软件创新政策制定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层嵌入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构建了E-TOMSDECT分析模型,对当前中国开源软件生态构建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剖析,并结合对全球开源软件生态构建经验的类化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分析发现,当前中国开源软件生态构建主要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与生态运营模式掌握薄弱、生态建设主体动力不足、在国际开源生态中主导权较弱且面临多维度安全风险、软硬件协同发展能力较弱、软件价值评估体系扭曲、生态运营专业性人才匮乏以及国际经验的利用潜能未能完全释放等风险.建议尽快聚焦新兴领域打造"三位一体"开源生态主导核心,同时加强软硬协同整体规划,构建开源软件生态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防控机制,加大开源软件生态构建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层嵌入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构建了E-TOMSDECT分析模型,对当前中国开源软件生态构建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剖析,并结合对全球开源软件生态构建经验的类化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分析发现,当前中国开源软件生态构建主要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与生态运营模式掌握薄弱、生态建设主体动力不足、在国际开源生态中主导权较弱且面临多维度安全风险、软硬件协同发展能力较弱、软件价值评估体系扭曲、生态运营专业性人才匮乏以及国际经验的利用潜能未能完全释放等风险.建议尽快聚焦新兴领域打造"三位一体"开源生态主导核心,同时加强软硬协同整体规划,构建开源软件生态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防控机制,加大开源软件生态构建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层嵌入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构建了E-TOMSDECT分析模型,对当前中国开源软件生态构建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剖析,并结合对全球开源软件生态构建经验的类化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分析发现,当前中国开源软件生态构建主要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与生态运营模式掌握薄弱、生态建设主体动力不足、在国际开源生态中主导权较弱且面临多维度安全风险、软硬件协同发展能力较弱、软件价值评估体系扭曲、生态运营专业性人才匮乏以及国际经验的利用潜能未能完全释放等风险.建议尽快聚焦新兴领域打造"三位一体"开源生态主导核心,同时加强软硬协同整体规划,构建开源软件生态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防控机制,加大开源软件生态构建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1.
将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很成功的模型检验技术引入到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的安全漏洞挖掘中,提出了针对源码的漏洞挖掘系统原型,以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Linux为例,建立了特权释放和文件创建的安全属性模型,并举例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挖掘软件安全漏洞并证明漏洞存在性的形式化方法,对挖掘已经确认机理类型的漏洞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2.
The free/open source software as OpenFOAM, Salome meshing and python language under Debian Linux system are evaluated to model unsteady cavitating turbulent flow around a NACA0015 hydrofoil. Based on the cavitation model proposed by Kunz and large eddy simu- lation (LES) method, we denote the benefits of free software and open source tools as an alternative to proprietary software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nd provided a modified cavitation model to improve numerical accurac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ypical break-off cycle for cavitation shedding are compared to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nd validated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o find percentage of similarities. The sheet cavity frequency of 7.752 Hz was obtained based on cavitation evolution and pressure fluctuations. The study gives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CFD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开放源码软件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Linux和Apache的广泛应用,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使用正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开始关注和了解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应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优缺点及应用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益处,指出了开放源码的风险与解决方案,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开放源代码软件,并能从使用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开源网络监测软件Nagios只能对实时网络监控数据进行分析,难以判断网络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因此无法监测网络内主机和服务的动态变化;Nagios不能直接应用在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中。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L inux平台下,利用Nagios开源代码提供的接口,采用数据保存及图形生成工具RRD tool为其增加历史统计功能,并对Nagios代码进行扩展,使其可以采用分布式结构进行部署,从而适应大规模的网络环境。最后通过对若干台主机进行监测和统计实验,得到历史统计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可以实现对主机和服务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Linux网络服务器的软件老化过程建模、预测及软件再生策略问题.通过引入动量项及模拟退火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BP)改进算法,对软件老化过程进行建模和预测.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陷,并提出将基于阈值的软件再生策略用于软件老化现象的主动性容错,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既降低了软件失效率,又减少了系统由于软件恢复而暂停服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开源正在侵吞软件世界。目前已有80%的软件声称使用了开源的方式进行开发。开源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包括云、内容管理、安全、移动和社交媒体等。本文回顾了开源软件(OSS)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开源软件的研究进展及开源软件对技术、行业和社会的影响,展望了开源软件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IPC(工业PC)系统通常需要持续长时间的工作,对运行其上的系统软件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Linux具有运行稳定、源代码开放并且免费等诸多优点,因此采用Linux作为平台开发了1套IPC测控系统.多任务调度是系统软件中的关键部分.提出了一种利用Linux中的闹钟机制来实现IPC测控系统中多任务调度的简单方法.Linux中的闹钟机制是由软件定时器和用来安装和处理闹钟信号的系统调用组合实现的.首先介绍了进程定时器、软中断信号、相关系统调用以及闹钟机制在多任务调度中的应用.随后给出了一个在IPC测控系统中应用的实例.该系统已经通过了长时间的运行测试,完全实现了预定功能,并且稳定性良好,证明了所介绍的调度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开源思想的软件应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源代码(简称开源)是指软件源代码自由流通,不受知识产权的约束.OpenACS是基于Linux的开源软件开发环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以网络协作学习平台为例,介绍利用OpenACS开发应用软件的实现方法.基于OpenACS的应用软件开发主要利用OpenACS的APM(ACS package manager)功能新建、卸载、升级文件包.通过PostgreSQL数据库处理技术,生成软件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库图、表等;利用TCL/Tk技术进行编程,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用ADP编程,将可视页面与数据库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规模软件宏观拓扑结构体现出的层次特征,基于大量开源软件结构核数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节点核数的分布及与度值的相关性、最高核节点对各层的影响力,以及软件结构核数的演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软件结构的核数普遍不大,节点核数分布具有无尺度特征,最高核节点影响力巨大;低度值节点的核数与其度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核数达到一定值后不再随节点度值增大,软件演化中其核数以及核心框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高性能嵌入式CPU软硬件协同开发的需要,提出一个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方案,在真正的硬件完成之前利用虚拟原型系统进行软硬件集成测试。该方案基于开放源代码软件,采用精简配置的Linux Kernel,以u-Clibc和Busybox为主构成根文件系统,特别选择加入必要的基准测试程序。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清华大学THUMP系列CPU开发,保证了验证的完备性,提高了验证效率,为CPU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了验证目的和虚拟环境对操作系统设计提出的严格要求,同时为目标CPU未来运行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