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P组播方案由于其自身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未能获得广泛应用.随着P2P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P2P的应用层组播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文章对P2P应用层组播做了简要概述,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应用层组播协议的实现,并指出应用层组播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可扩展、高效的树结构应用层组播协议——FTALM,通过将组播组成员构成的列表进行递归分割,构造一棵可高效传送组播数据的层次化斐波那契树.引入新的概念"本地区域",通过考虑底层的拓扑结构特点来减少在高代价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在构树过程中,考虑本地区域的成员数目以获得一棵平衡的树结构.底层拓扑结构的考虑以及斐波那契树的构造使FTALM的组播延迟性能得到提高.模拟实验结果证实了FTALM在组播延迟性能上的优势,在大型组播组的情况下优势更强. 相似文献
3.
一种考虑延迟和丢包率的最小代价应用层组播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度约束方式难以减少应用层组播树的延迟和丢包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延迟和丢包率综合代价最小的应用层组播树构树算法.为避免度约束的局限性,给出一个包含延迟和丢包率的复合代价函数,以此来计算传输代价,进而构建了一种最小复合代价组播树的问题模型.为了求解该问题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延迟路径贪婪算法的变异算法,同时在构树时对总传输代价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给出复合代价函数的具体参数建议.对比相关算法,文中的构树算法在总传输代价方面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应用层组播协议的分类,然后对基于隐含组播转发拓扑结构的应用层组播协议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支持大规模应用层组播的混合拓扑覆盖网络——H-ALM.将传输覆盖网络分为主干层和分支层,主干层采用树状结构,分支层采用网状结构.H-ALM克服了单一树状结构传输稳定性差和单一网状结构传输延迟大的不足,同时综合考虑节点规模、节点的带宽能力、节点累计转发和接收数据量等实时的状态和网络条件,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混合式传输覆盖网络.实验表明,H-ALM比树状方法更稳定,比网状方法延迟更小. 相似文献
6.
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流媒体应用层组播系统.系统中节点之间使用RTP协议传播数据,并对系统的整体传输和大规模组播下的可扩展性进行了仿真评测,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比较好地支持实时的流媒体组播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宁兆彬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4):44-51
在可靠组播协议延迟分析基础上给出了可靠组播传输协议 ( RMTP)中的发送者、接收者、指定接收者平均等待时间定量分析 ,并由此推导出可靠组播传输协议传输总延迟 .除此之外 ,还考虑了可靠传输所有数据报的延迟和周转消息延迟并给出了定量分析 .在丢失概率、接收者数目、发送速率等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可靠组播传输协议同其他两类可靠组播协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可靠播传输协议的各类延迟相对较低并且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扩展性 . 相似文献
9.
应用层组播树是由终端用户组成,其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本文面向P2P视频直播应用,基于NICE协议,通过分析终端用户的行为和能力,提出一种新的簇首选择算法来提高组播树的稳定性,另外,在改进的NICE协议上建立冗余虚拟链路来重构组播树,以保证组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随冬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2):86-88,96
P2P视频直播系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在P2P系统中,组成组播树的节点是自主的终端主机.终端主机的频频离开会造成组播树的不稳定.本文提出一种稳定的应用层组播树生成算法,并在组播树上部署冗余虚拟链路.模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明显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域的多层结构P2P应用层多播协议模型RLP2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世界"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层和域为基本逻辑管理单位,按用户需求和共享目的组织域,提出了基于域的多层结构P2P应用层多播协议模型RLP2P,并实现了系统原型.给出了域的划分策略和数学模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和合理性;使服务定位和查询从网络中的所有结点数降低到域内的节点数,有效地防止恶意请求引发的洪,网络系统控制开销为常数.模拟分析表明,RLP2P模型可有效解决可扩展性、性能与效率不高问题,且网络规模越大,其综合性能的优越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应用层组播将组播功能从路由器转移到端系统,由端系统完成所有组播组通讯的功能.文章主要研究了面向单源流媒体非交互式应用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研究并实现了基于SSALMP协议的原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组播组的创建,组播组的加入和退出以及节点失效的处理,同时对其性能在局域网中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3.
徐志英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75-77,84
传统的多播(Multicasting)服务被实现在TCP/IP协议的网络层,但由于网络层的多播服务实现需要扩展网络层的路由与数据包收发协议,这在大多数的实际网络环境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加速组播的应用,解决现有组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层组播.将组播的功能从路由器转移到终端,不需要路由器维护组播组的路由表,且不用改变现有网络设施,方便实现组播功能.本文介绍了应用层多播的定义和方法,及现阶段国内外已提出的应用层多播协议,并简单地讨论了应用层多播协议的性能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IP网上可靠组播传输协议(RMSA)。RMSA协议设计方案中,首次使用了通过组播发送方驱动、动态为各个接收节点选择重传请求处理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RMSA协议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较好地适应大规模组播应用中组播树的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状况发生动态变化的情况。仿真实验表明,RMSA具有差错修复时延较小和重复修复数据较少的优点。同时对现有IP网上路由器组播功能的改动量较现有的方案LMS(lightweight multicast service)和PGM(pragmatic general multicast)少,因此更加接近实用。 相似文献
15.
论文提出了适用于实时交互式协作环境的可靠多点广播协议。协议利用分组和层次控制树机制使差错恢复完全局部化,并有效地减少主干风上的报文流量和减轻主机的处理负担,分析表明协议具有良好的吞吐性能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存的多种AdHoc组播路由协议的有效性差、控制开销大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动态广播环的组播路由协议(DRMR),确定了DRMR协议的实现框架,定义了各功能模块.在该协议中,组播路由建立和维护各个组成员广播环所构成的连通环图,当组成员广播环离开连通环图时,采用逐步扩大广播环的半径来恢复其连通性.仿真结果表明,DRMR协议具有较高的数据分组递交率和较低的路由维护开销,它的总体控制开销比基于需求的多播路由协议要节省18%以上,能满足AdHoc网络对组播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讨多媒体多播应用中的允许延迟和分组丢失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接节点概念的可靠多播协554(RMPRM).RMPRM协议聚焦在允许延迟上提供多媒体服务质量保证,转接节点放置在多播树上,数据恢复在两个转接节点之间进行。RMPRM协议转接能满足重传需求和减少分组的复制数量。给出了RMPRM协议与不可靠多播协议的比较。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传输率和较低的端到端的传输延迟。研究表明RMPRM协议为多媒体多播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Ad hoc模式的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Adhoc模式和基于该模式的自组网 ,讨论了自组网的体系结构和特点 ,对目前主要的一些自组网中的组播路由协议ST WIM、CBT WIM和OD FGMP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