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高碘酸和四乙酸铅对邻二醇氧化反应的机理;根据已有的反应结果,总结出用高碘酸和四乙酸铅对邻羟基化合物,特别是对于α-羟基醛、α-羟基酮、α-羟基酸、β-羟基胺等多种邻位含羟基结构的化合物进行氧化时所得产物的书写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应用于有关反应.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碘酸和四乙酸铅对邻二醇氧化反应的机理;根据已有的反应结果,总结出用高碘酸和四乙酸铅对邻羟基化合物,特别是对于α-羟基醛、α-羟基酮、α-羟基酸、β-羟基胺等多种邻位含羟基结构的化合物进行氧化时所得产物的书写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应用于有关反应.  相似文献   

3.
从薯蓣块茎中分离所得的两种多糖PF-Ⅲ和PF-Ⅳ分别含有15.6%和8.3%的乙酰基团。二者与脱乙酰化的PF-Ⅲ和PF-Ⅳ的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对比,显示乙酰基的存在阻碍了高碘酸对(1→4)键的选择性氧化断裂,表明乙酰基的位置最可能在C-3位。PFⅢ-和PF-Ⅳ经过全甲基化的气相层析结果表明它们是一类以β-(1→4)为主要连接方式、β(1→3)为支链连接方式的甘露聚糖,二者(1→4)键与(1→3)键的比例分别为10:1和7.5:1。  相似文献   

4.
从提取过水提,水溶多糖后的天然斜顶菌子实体残渣中,再用稀碱液提取了另一水溶多糖。经玻璃纤维纸电泳和琼脂糖4B 凝胶柱层析,表明该多糖为纯一多糖。经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分析和高碘酸盐氧化、Smith 降解、甲基化分析等化学分析,确定其结构为:具有β(1—6)多分枝的β(1—3)连接为主干的葡聚糖,基其本结构简式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5.
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茎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经酸性乙醇分级和氯化钙分级得酸性杂多糖 S—3,S—3主要由半乳糖醛酸构成。果胶酶解、高碘酸氧化和 Smith 降解等实验表明 S—3的主链由α(1→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构成。  相似文献   

6.
在0. 16N 硫酸介质和85℃水浴中加热60分钟条件下,伯胺喹啉与高碘酸钾生成有色氧化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70纳米。伯胺喹啉浓度介于0~250和300~500微克/25毫升之间遵守比耳定律,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5. 21×10~3和2. 71×10~3升·摩尔~(-1) ·厘米~(-1) 及桑德尔灵敏度分别为0. 0497和0. 0965微克/厘米~2。伯胺喹啉与高碘酸钾作用后所生成的有色氧化产物的色泽可稳定四天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针裂蹄中用碱提取得到一种碱溶糖,并用高碘酸氧化等方法确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8.
天门冬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药天门冬冷水提取物,通过脱蛋白、丙酮分级及柱层析纯化,得到三种级份多糖:PA-W、PA-I和PA-Ⅱ,凝胶柱层析测定,它们的分子量分别是158万、219万和219万。三种多糖中均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但各自的摩尔比相差很大。此外,PA-Ⅱ中还含有一种未知的糖醛酸。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谱表明,PA-Ⅱ含α和β两种构型,具有1→4和1→6两种糖苷键,二者比例为5~6:1,是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半乳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9.
从人参叶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经分离纯化得酸性杂多糖 P_A。P_A 的分子量约为150万,主要成份为半乳糖醛酸。经琼脂糖4B 柱分析及重复 G·C 分析,证明 P_A 为均一级份,经果胶酶降解,部分酸水解,高碘酸盐氧化及 Smith 降解等结构分析表明 P_A 具低分枝结构,分子主链主要由α—(1→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构成。  相似文献   

10.
海带中褐藻糖胶的P4级分纯化与结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渤海湾养殖的海带中提出水生粗多糖-褐藻糖胶,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级及乙醇分级得8个级分:F1、F2、F3、P1、P2、P3、P4、P5。对其中的P4级分进一步纯化,经Sepharose CL-4B柱层析,超高心分析等检查,表明P4级分是均一的。P4的结构研究采用红外光谱,'H NMR谱、碱处理及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方法,表明P4中的糖苷键具α-构型,绝大部分糖残基不被高碘酸氧化。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碘酸钠(NaIO4)溶液将棉纤维素氧化成氧化纤维素,并将其作为载体使葡萄糖氧化酶能够固定化。考察了溶液的pH值、氧化时间、温度和氧化剂浓度等氧化条件对氧化纤维素醛基含量的影响,优化了氧化条件,研究了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等手段,探讨了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指示反应催化掩蔽法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氨三乙酸作活化剂,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茜素紫3B褪色的新指示反应。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60℃时其灵敏度达3.81×10 ̄(-8)gMn/L,线性范围为10.25~92.25μgMn/26L。本法已用于矿样及豆类作物中锰的测定,回收率为93.0%~102.3%。  相似文献   

13.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Ⅱ)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加入柠檬酸钠以掩蔽水体中Ca2+对锰(Ⅱ)测定产生的干扰,改进国家标准GB/T 11906-1989中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Ⅱ)的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20.00mg.L-1,相关系数R2为0.999 3,检出限为0.05mg.L-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8%~10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2.47%(n=3).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硝酸与V_E氢化显色的原理,经改进用比色法测定V_E。此法操作简便,准确性较高,重现性好,能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5.
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合成了稳定的壳聚糖接枝聚乙烯亚胺接枝共聚物(CHI—g—PEI),首先利用高碘酸盐对壳聚糖进行氧化,合成含醛基的壳聚糖;然后利用PEI上的氨基与醛基的席夫碱反应进行接枝;最后用硼氢化钠(NaBH4)还原亚胺,得到稳定的接枝共聚物CHI—g—PEI,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氧化壳聚糖产率的影响,以及PEI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产物和中间体用红外光谱(IR)、核磁谱图(^1H—NM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痕量锰的催化光度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在近中性溶液中 ,痕量锰 (Ⅱ )对高碘酸钾氧化氨基黑 10B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检出极限为 0 .0 2 μg/mL、线性范围为 0 .45~ 9.5 μg/mL的测定锰的新方法 ,适用于人发、人尿中痕量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拟定了测定痕量锰的高灵敏方法,方法于基存在氨三乙酸作活化剂,以高碘酸钾催化氧化亮绿SF,锰的检出限3 × 10-11g,ml-1。测定面粉中锰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食用紫菜中用0.1mol/L氢氧化钠提取纯化出一种(1→4)甘露聚糖,该甘露聚糖的纯度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超离心分析进行鉴定;其结构分别用碳-13核磁共振谱图分析、甲基化分析、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实验等,确定其主链为(1→4)甘露聚糖,侧链为O-6位上连有甘露糖残基.  相似文献   

19.
根据Malaprade反应的原理,采用高碘酸盐氧化γ-环糊精的方法制备双醛γ-环糊精,探讨了p H值、高碘酸钠与γ-环糊精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双醛γ-环糊精中醛基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碘酸钠与γ-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p H值为2、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在30~35℃之间的条件下,采用将高碘酸钠固体溶解后投入到γ-环糊精溶液中的方法投料,可得到双醛γ-环糊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