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硝基芳烃类化合物诱发体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研究4种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均能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增加,并且具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引进标准剂量(definingdose)概念比较4种硝基芳烃类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4种硝基芳烃类的致突性变性强弱2,4-二硝基甲苯〉间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邻二硝基苯。  相似文献   

2.
用双核微核实验检测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大气中常见的5种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种多环芳烃对人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诱导作用。指出5种多环芳烃各染毒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他们均可引起人外周血双核淋巴的微核率增加。除苯并(a)芘(BaP)外其余的几种多环芳烃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硝基芳烃对隆线蚤的毒性作用及QSA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到24种硝基芳烃对隆线蚤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值,其毒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二硝基氯苯〉二硝基苯〉二氯硝基苯〉硝基苯胺=硝基氯苯=硝基甲苯〉硝基苯酚〉硝基苯,其中11种化合物对隆线蚤的-lgEC50,以I,X-E1/2,∑σ,ΔHf,-Elumo,lgp七种物理化学参数做QSAR计算,得出八种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定量研究了2;4-二硝基苯胺以NaHS,Na2S2或Na2/NaHCO3为还原剂的 选译还原;处在邻位的硝基优先被还原,其选择性约90%。反应介质是影响选择性 的主要因素;还原能力的顺序是NaNS>Na2S2>Na2S/NaHCO3。 这几种还原剂 均适用于本反应。其中以Na2S2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碱种类及其浓度Ma、对硝基甲苯邻磺酸浓度MNTS对氧气液相氧化对硝基甲苯邻磺酸(NTS)制取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碳酸(DNS)的影响。发现在水介质中以模拟酶为催化剂、M_a=1.0Mol/L、M_(NTS)=0.38Mol/L于d控温温度60℃下反应18h,可以获得81.8%的粗品收率,其纯度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可达96.7%。DNS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6.
苯酚和邻甲酚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鲫鱼红细胞慧星试验,研究了苯酚和邻甲酚的致突变效应及对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和邻甲酚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苯酚和邻甲酚对人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及鲫鱼红细胞的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3种彗星试验的结果均表明,阴性对照组仅有2.5%-7.5%的细胞出现DNA迁移,且迁移距离很小,损伤程度为2.5-8.0(专用单位),而阳性对照组表现出99.5%-100%的细胞拖尾率,并且细胞严重损伤,其损伤程度为248-361.8(专用单位),这证明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还表明,苯酚和邻甲酚对3种细胞DNA损伤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小鼠睾丸细胞及鲫鱼红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NDA损伤程度更为严重,揭示上述两种细胞对苯酚和邻甲酚的损害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报到了碱性介质中,沸水怀二胺与2,4-二硝氯苯反应生成黄色的1,6-二(2,4-二硝基苯胺)己烷化合物,用氯仿萃取后于波长420nm处,用2cm比色经色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2-氯-4-硝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后与邻异丙基苯酚偶联,得到2-(2-氯-4-硝基苯偶氮)-6-异丙基苯酚(2-Cl-4-NO2-BAIP),测定了其离解常数,并研究了它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9.
新杂环偶氮类试剂合成及其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三种新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2-PADMA),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2-PADAT)和2-(6-硝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6-NO2-BTAMB).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试剂的三级质子化常数.在弱酸性或磁性介质中,试剂可与铁、镍、铜、钯、铑和钌等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以2-氯-4-硝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后与邻异丙基苯酚偶联,得到2-(2-氯-4-硝基苯偶氮)-6-异丙基苯酚(2-C1-4-NO2-BAIP),测定了其离解常数,并研究了它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11.
针对TNT红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菌种资源匮乏问题, 从复合菌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2,4-二硝基甲苯磺酸盐(DNTS)降解菌株X2, 经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鉴定, 该菌株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菌株X2生长的影响, 并探究X2对 2,4-二硝基甲苯-3-磺酸盐(2,4-DNT-3-SO3-)和2,4-二硝基甲苯-5-磺酸盐(2,4-DNT-5-SO3-)的降解机理及对多种硝基芳香族炸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X2的最佳生长条件为30oC, pH=7和1%盐度。菌株X2对初始浓度为500 mg/kg的2,4-DNT-3-SO3-和 2,4-DNT-5-SO3-的降解率分别在第12天和第3天达到100%。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表明, DNTS中的硝基被转化为氨基。鞘氨醇单胞菌X2具有广谱降解特性, 不仅可以降解DNTS, 还可以降解2,4,6-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甲苯(DNT)和硝基甲苯(MNT)等多种硝基芳香族炸药, 为TNT红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用 3硝基2,6二氯苯腈( N D C B)经 Sn Cl2 还原得到的产物 3氨基2,6二氯苯腈( A D C B)与磺酰氯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5 N, N二甲氨基萘磺酰(3腈基2,4二氯)苯胺( D C B F),研究了其对 A. longipes的细胞外基体聚糖的合成的抑制作用,发现此化合物具有与其母体 D C B 类似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生物降解代谢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空气、水、土壤中严重污染物——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越来越多的现状 ,提出一条快速、有效降解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新途径 ,即采用生物工程技术 ,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降解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特性 ,按照预期目的构建具有更大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株 ,以促使污染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并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硝基、二硝基和三硝基类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的多样性及所涉及的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指出了生物降解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KSCN反应生成2,6-吡啶二甲酰异硫氰酸酯,再与芳香胺加成反应合成了10种2,6-吡啶二甲酰硫脲衍生物(4a~4j),其结构均通过1H NMR、LC-MS、IR和元素分析测试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合成的化合物部分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5.
在钯络合物催化剂存在下,研究芳香硝基化合物一步还原羰基化为异氰酸酯的催化过程,考察了不同有机配体、无机助催剂以及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应用IR、NMR技术研究了钯络合物的结构,对还原羰基化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共振结构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杂环硝基化合物以及高氮化合物中普遍存在,准确计算这些化合物中的共振能,对预测含能材料的冲击波感度,合理设计与合成新型含能材料分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密度泛函BLYP/DNP方法,结合等键反应方程计算了4种苦基三唑衍生物的共振能。计算结果表明,4种苦基三唑衍生物的共振能与其撞击感度(H50)有内在联系,共振能越大,撞击感度越低。  相似文献   

17.
树脂催化水合肼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几种阳离子树脂,将其用于催化水合肼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制备芳胺.用XRD对树脂进行表征,表明金属阳离子在树脂中高度分散.实验结果表明铁(III)树脂、镍(II)树脂和铋(III)树脂对水合肼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具有催化活性,其中铁(III)树脂的活性最高.10mmol芳香族硝基化合物、20mmol水合肼和1g铁(III)树脂在10mL乙醇中回流反应,所得芳胺的收率为85%~99%.  相似文献   

18.
以10%FeCl3溶液与D72大孔阳离子树脂充分交换得到Fe(Ⅲ)树脂。在碱性条件下,以Fe(Ⅲ)树脂催化水合肼还原7种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得到了相应的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收率23%-99%。反应底物的 Hammet常数对目标产物的收率有较大影响。Hammet常数越大,目标产物的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间硝基甲苯还原——烷基化合成N—乙基间甲苯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芳香硝基化合物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与下氢、醇反应,可直接制得N-单烷基芳胺。研究了在雷尼镍催化下间硝基甲苯还原-烷基化直接制N-乙基间甲苯胺的工艺,通过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证明该工艺兼有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某些新的5-芳基糠醛的合成及其与二烷基膦酸酯和环已酮的反应.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确证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