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提 要 祁连山前山盆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一直是困扰水文地质研究的难题。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分析了山盆构造的电性特征,并对祁连山山前大断裂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利用钻孔资料探讨了祁连山前山盆构造两侧的岩性、基底埋深以及水利联系。通过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山区地下水向盆地运移的阻水与透水机理。研究工作为黑河流域水资源模拟提供了基础支撑,为我国西北内陆盆地类似地区山盆之间的水量交换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邓祁连山北缘榆木山隆起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木山地块位于祁连山北缘,介于酒东、民乐盆地之间,它们共同属于祁连山褶皱带北缘北北西向的山前坳陷带。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北北西向分割东、民乐盆地的断隆。依据峄梨园河一带榆木山西绷断裂的识别,并结合对地块的构造属性及相邻两盆要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对“榆木山断隆”的构造属性提出质疑认为它可能是祁连山北绷断裂系向北东叠瓦状塑逆冲作用形成的推覆片体。这一认识将为河西走廓盆地的油  相似文献   

3.
由于博格达山与周缘沉积盆地盆山关系复杂,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地区盆山分异过程长期以来是一个倍受争议的研究课题。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和碎屑重矿物含量、组合特征等综合研究,探讨博格达山侏罗纪隆升过程。结果表明:地震剖面能够直接反映研究区地下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区地震剖面中地层间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厚度变化趋势分析显示,博格达山于中晚侏罗世发生过一期重要隆升运动。沉积重矿物记录了盆山分异的全部过程,为精细研究中晚侏罗世盆山分异过程提供技术方法,研究区沉积重矿物含量变化、组合特征以及特征指数(ZTR)等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博格达地区盆山结构相对稳定,中侏罗世晚期头屯河期(J_(2t))开始发生盆山分异,不稳定重矿物含量增加,重矿物组合类型改变,同时ZTR指数等值曲线指向也发生转变,此时博格达地区由前期的汇水中心转为造山带,并且隆升剥蚀为周缘地区提供物源。结合剖面中构造特征分析成果,认为博格达地区中晚侏罗世盆山分异作用发生在头屯河期(J_(2t))。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伊犁盆地为例,通过对大陆盆—山构造系统和盆地沉积所反映的大陆动力学背景的分析,探讨了大陆盆—山系统的构造转换及物质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隆起构造-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盆山关系及其构造热演化历史.方法 利用构造解析、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及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等方法,研究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盆山关系及其构造热演化历史.结果 孔雀河斜坡区中新生代以来表现为平缓的斜坡,无明显的前陆拗陷.寒武-奥陶纪孔雀河地区及库鲁克塔格地区处于拉张环境,盆地原型为大陆裂谷盆地;志留-泥盆纪孔雀河地区为一种挤压环境,盆地类型为陆缘拗陷盆地;孔雀河地区侏罗纪呈现出陆内断陷盆地特征.库鲁克塔格隆起至少经历了两次隆升过程,分别是海西期和晚白垩世以来.结论 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发育海西、燕山两期重要的构造运动,主构造变形期为早海西期,变形以褶皱及与之相伴的逆冲断裂为主要变形样式.盆山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早海西期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达到最大埋深和最高热演化程度,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主生烃期为加里东晚期-早海西期.早海西期之后孔雀河斜坡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不具有二次生烃条件.孔雀河斜坡油气勘探方向应以形成于海西期且后期保存好的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6.
查明高台隐伏隆起,有助于研究山盆接触关系和确定盆地的边界。通过对高台隆起区地质资料的分析,选择音频大地电磁法方法在隆起区进行勘查工作。勘查结果表明,高台隐伏隆起为北山隆起向盆地逆冲的延续,隆起区前缘近似扇形,隆起区内部又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边部分高台县城为花岗岩基底,东部为震旦系砂岩基底。研究结果验证了高台隆起属于构造应力的起因,为详细划分酒泉东盆地和张掖盆地的南部边界提供了依据,对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的盆地称之为前陆盆地。近年来关于陆内(板内)造山的理论进一步拓宽了前陆盆地的含义。笔者建议将毗邻大陆板内造山带的拗陷盆地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并可以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造山带向前陆区逆冲引起山麓带岩石圈的构造响应,形成前隆和前陆盆地。不同地区的前陆盆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演化阶段性也有许多差别。它们受岩石圈基底性质和大地构造位置,造山带隆升和剥蚀,前陆盆地沉积速度和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最新的方法是采用校正的构造回剥曲线、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等定量数值描述造山冲断楔和前陆盆地间的构造-沉积平衡关系,即山体隆升逆冲与盆地构造沉降的平衡,以及山体逆冲推移与盆地沉积间的平衡。南天山南麓库车陆内前陆盆地为典型的封闭系统,是理想的研究区。上述方法对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的分析表明,经过校正的回剥曲线反映逆冲和沉降更为精确。结合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和区域地质资料能得出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生储盖组合与储油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和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
川西地区晚侏罗世蓬莱镇期构造隆升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西地区晚侏罗世蓬莱镇期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川西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三级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分析了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地区的盆山耦合关系.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层序关键界面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最大湖泛面、区域性侵蚀间断面或侵蚀不整合面、区域性平行不整合面.以此为基础,将蓬莱镇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同时,通过对SQ3层序在川西地区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认为进积期(PST)龙门山构造带构造推覆作用不发育,山前地区和盆地边缘地区转变为沉积物剥蚀区,盆地内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环境;退积期(RST)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推覆作用增强,山前地区和盆地边缘地区受此作用相对下沉,接受沉积,此时冲积扇-湖泊沉积环境发育,三角洲沉积环境不发育.  相似文献   

9.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历史过程 ,由洋盆→洋陆转换→陆内盆地→盆山转换等过程。根据盆地充填和造山带特征 ,讨论兰坪盆地的演化历史及盆山对应关系。通过对兰坪盆地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可将兰坪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兰坪地块形成阶段 ;陆内盆地演化阶段 ;盆山转换及推覆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塔里木沉积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构造研究,重点讨论了陆内前陆盆地基底性质、变形构造样式、沉积盆地与周围造山带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沉积盆地及盆山耦合关系的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的大陆变形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演化特征,运用野外地质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手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宗务隆裂谷带是在初始小洋盆或有限小洋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南祁连陆块与欧龙布鲁克陆块之间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基础上经历了陆内拉张、有限洋盆发育、俯冲—碰撞和碰撞后推覆造山等过程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华力西—印支期造山带。研究结果为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及演化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川西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龙门山造山带是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多类型推覆叠加而形成的复杂地质体,因而造成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前陆、坳陷、再生前陆的沉积充填过程,该区盆山耦合模式主要为剖面上的前展武逆冲双重构造,平面上表现为NE构造带和近EW向的横断层;造山带和盆地的共同演化不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而且控制了油气保存与有效成藏区带.逆掩推覆带和前陆坳陷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莱芜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利用平衡剖面原理结合资料分析对莱芜盆地伸展速率、主要断裂活动速率进行计算,恢复了盆地构造演化史。利用96口钻孔及饮水井调查数据,将盆地岩溶水系统模式划分为"顺置式"和"逆置式"两种,并从构造位置、含水岩组类型、岩溶地下水补排条件及水化学性质对比分析其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了枣园、吴小庄-双泉村2处受燕山期岩浆侵入影响形成的岩溶地下水富集带的水文地质特征;钻探结果,盆地部分地区古近系地层发育半固结砂砾岩,含水岩组兼具孔隙水及裂隙水特征,富水性好。  相似文献   

14.
陕西陈仓九龙山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丹霞地貌分界的关键地带,系统完整地保留了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对地质公园丹霞地貌野外调查和系统研究,发现该地区丹霞地貌类型多样齐全,发育序列完整,各期丹霞地貌景观均有发育,以壮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丹霞地貌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类型、规模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以现代地貌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为指导,对九龙山丹霞地貌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的盆山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在泥盆纪经俯冲碰撞造山作用使得古祁连山体整体抬升,并沿造山带北麓及山间盆地形成了巨厚碎屑沉积。本文以北祁连泥盆纪老君山群出露点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碎屑岩的碎屑组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其物源区特征和盆地类型。研究认为,北祁连西部剖面砂岩的石英含量4.2%~27.8%,长石含量4.9%~36.2%,岩屑含量非常高,达44.3%~90.3%,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类型以基性-酸性火山岩屑为主,说明西部剖面碎屑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东部剖面砂岩的石英含量6.58%~76.12%,长石含量5.32%~24.12%,岩屑含量16.23%~75.45%,岩屑组分为沉积岩岩屑、火山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说明东部碎屑岩的源岩复杂,符合碰撞造山带性质。老君山群碎屑岩化学特征指标为:Al2O3/SiO2值为0.115 2~0.243,K2O/Al2O3值为0.072 5~0.229 4,K2O/Na2O值为0.179~1.8105,LREE/HREE值为2.33~4.92,Eu/Eu*值为0.46~0.82,各项地化参数分布范围均较广,由物源判别图分析可知,研究区西部物源来自于岛弧,而东部物源来自造山带。因此,由碎屑岩物质组分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可知,泥盆纪北祁连造山带西部老君山群的盆地类型是与俯冲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而东部则是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围绕,形成"三山一盆"的构造格局,具有复杂的盆山关系。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首次发现跃进二号东构造下部干柴沟组构造为正花状构造,而其上部干柴沟组、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七个泉组构造为负花状构造。构造演化剖面分析表明,走滑构造发育经历了七个泉组沉积末期强烈的压扭构造作用,发育了正花状构造样式,而至柴达木组沉积的前期构造由经历了强烈的张扭构造作用,发育了负花状构造,且叠加在早期正花状构造之上,使得浅层层序主要发育正断层,两期走滑断裂作用叠加产生了现今复杂的负反转走滑断裂带。而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也有相同的构造特征,由此可推断柴达木盆地是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影响的斜向压扭构造,非走滑断裂主干位移带内的拉分盆地。因此,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地区构造发育演化对于深入认识复杂的盆山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南缘鄂东地区、荆当盆地、秭归盆地和川东北地区三叠纪-古近纪的构造层序对比研究,划分出三个大的构造层序,并分析了中上扬子地区印支期以来沉积盆地性质转换和迁移过程与构造层序的耦合关系,揭示了东秦岭-大别造山与成盆作用过程.认为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层序Ⅰ记录了扬子地台由克拉通盆地逐渐萎缩的过程,反映了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软碰撞未造山的过程;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构造层序Ⅱ记录了前陆盆地的三次幕式演化过程,反映了早燕山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呈斜向、剪刀式由东向西陆-陆碰撞关闭以及前展逆冲叠置造山作用过程,与江南逆冲带联合作用形成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中心向西的迁移.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区域构造背景发生重大变化,构造层序Ⅲ记录了晚燕山期地壳快速均衡隆升,伸展断陷盆地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解析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中生界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印支期构造层、燕山早期构造层、燕山中期构造层及燕山晚期构造层。成盆期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早中侏罗世河湖沼相中小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小型裂陷盆地及晚白垩世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小型坳陷盆地等。造山期经历了印支晚期(T3)准造山作用、燕山早期(J2末)强烈造山作用及燕山晚期(K2)准造山作用3个演化阶段。中生代构造样式以挤压褶皱、逆冲构造及张性正断裂为主,其次发育横向调节构造。燕山运动早期对本区作用最大,奠定了本区北北东向的构造体系。中生代构造演化型式与欧亚板块东部的伊佐奈畸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川西前陆盆地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野外剖面、钻井岩芯及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单元,编制了侏罗纪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构造层序TS1~TS2对应于早—中侏罗世,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处于相对平静期,但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较为活跃,前陆盆地的前渊坳陷由龙门山前缘的川西地区转移到米仓山-大巴山前缘的川北、川东北地区,以发育三角洲-滨浅湖为主。构造层序TS3属晚侏罗世,在遂宁组沉积期,盆-山关系继承了TS1~TS2期的特征;到莲花口组(蓬莱镇组)沉积期,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又重新活跃,川西前陆盆地出现了双沉降与沉积中心的结构特征,盆地边缘多发育有扇三角洲。构造演化是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 ,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 ,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 ,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及岩相的展布。对地震剖面和古地质图的分析表明 ,北三台地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受博格达造山带隆升产生的压陷挠曲作用控制。依据造山带隆升过程 ,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分为造山期压陷挠曲盆地发育阶段、弱挤压挠曲性质的陆内坳陷发育阶段、陆内坳陷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海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 (Ⅱ幕 )对研究区的构造格局起了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