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怀孕时为何发生妊娠糖尿病?人体受孕以后分泌的激素在人体组织外周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特别是在怀孕24至28周时会达到高峰,体内的激素使得身体更难利用胰岛素,因此胰腺需要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满足需要。对于多数准妈妈来说,这并不是问题,因为胰岛素的需要增加了,自身的胰腺就会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但当你的胰腺功能不能满足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时,准妈妈的血糖水平就会升得  相似文献   

2.
46岁的刘先生近日体检时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他有点迷惑:自己平时极少吃甜的东西,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很多人都有像刘先生这样的想法,总觉得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引起的,其实这种说法不科学。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进行调节。如果胰岛素分泌失调,就会引起血液中血糖水平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影响了对糖的调节。当每100mL血液中的血糖升至160mg至180mg时,即超过肾小管吸收糖分的能力时,尿液中的糖分增加,就出现了血糖增高现象,出现糖尿病的各种症状。所以,患糖尿病并不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拔牙前血糖须控制在口腔科门诊,经常遇到糖尿病病人需要拔牙的问题。口腔外科医生一般都会要求病人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才拔牙。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生物活性作用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引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13):19-19
<正>据报道,荷兰科学家发现,仅仅一个晚上的失眠就能妨碍体内胰岛素处理血糖的能力。研究者认为,这有助于解释为何糖尿病正在全球范围剧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目前被认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所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以血糖增高为基本特征。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最新发现,丙酸盐——一种广泛用于烘焙食品及人造香料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破坏人体新陈代谢,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报告,介绍了这种常用来防腐的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研究人员还说,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丙酸盐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此次他  相似文献   

7.
正朊病毒是一类"阴险"的蛋白,会像传染性病原体一样扩散并且引发诸如疯牛病等致死性疾病。新研究显示,一种和糖尿病相关的蛋白同它们拥有一些相似之处。研究人员通过向小鼠体内注射这种蛋白,将糖尿病从一只小鼠传播到另一只小鼠身上,结果并未表明糖尿病具有像感冒一样的感染性,但输血甚至是食物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疾病。未参加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清脂连素、抵抗素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健康对照组20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PTI)〈1.5的T2DM组19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PTI)≥1.5的T2DM26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清真胰岛素(FTI)、脂连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oMA—IRTI=[FTI(μU/ml)×FPG(mmol/l)】/22.5。结果:腰围及BMIT2DM组高于健康组;T1在T2DM胰岛素抵抗重组水平高于其余两组,但抵抗轻低于健康组,有统计学差异;脂连素、抵抗素Ⅱ型糖尿病组高于健康组,有统计学差异,与抵抗程度呈负相关;CHO及TGT2DM组略高于健康组。研究结论随着胰岛素抵抗加重,血清脂连素、抵抗素及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加,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血浆脂连素、抵抗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联系胰岛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2,(21):17-17
2型糖尿病不仅影响到血糖及胰岛素分泌,还会导致肾脏损伤、血管增厚、神经损伤和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称,不少常见食物,具有帮忙2型糖尿病患者平稳血糖的作用。1、芦荟:两项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单独食用或与抗高血糖药格列本脲配  相似文献   

10.
人体组织工程师一直在不断努力,力图为透析患者在实验室里造出一个完全由患者自身细胞而来的新肾脏,这样患者就不用苦苦等待捐赠者的器官,况且患者的免疫系统还可能对捐赠器官产生排异。同样地,糖尿病患者也在等着移植科学家在实验室制作出胰腺组织,从而使自己的身体获得再造胰岛素的能力。但人体组织工程研究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利用核废料制造出一种人造钻石电池,这种放射性钻石电池的使用寿命长达五千年以上。研究人员说,这种电池将可用于那些需要长期供电的仪器和设备,比如心脏起搏器、无人机、卫星、太空船等。这一突破性发明同时还可以解决核废料处理问题、电池寿命问题以及清洁电能问题等。与其他大多数发电技术不同,人造钻石只需要足够接近一种放射源就可以产生电荷。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交互分析中心材料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此前被证明可延缓老鼠衰老并改善代谢健康的天然化合物,对人类也有相关临床影响. 一项针对绝经后糖尿病前期女性的小型临床试验表明,复合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改善了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而这在肥胖、糖尿病前期或二型糖尿病患者中通常是不正常的.NMN还改善了参与肌肉结构和重塑的基因表达.不过,该疗法并未降低血糖或血压,改善血脂,增加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脂肪或小鼠炎症循环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β-arrestin2在Ⅱ型糖尿病致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I型糖尿病现已成为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典型特征是外周组织的胰岛素耐受。胰岛素耐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血液中循环的胰岛素不能刺激激活脂肪、肝脏、肌肉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但其形成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发现在II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样品中β-arres-ti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暗示了其在II型糖尿病中的潜在作用。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2基因敲除可导致严重的胰岛素耐受,而过表达β-arrestin2则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我们发现β-arrestin2介导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中新的信号复合物的形成,这一复合物包含IR/Akt/β-arrestin2/Src,并对胰岛素信号的传递以及胰岛素代谢功能的行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β-arrestin2在这个复合物中起到了支架蛋白的作用,它将Akt、Src与IR联系在一起,β-arrestin2的缺失或功能异常直接导致复合物的解聚、胰岛素信号的阻滞并最终导致胰岛素耐受。我们的研究工作不仅发现了胰岛素信号途径中一个全新的由β-ar-restin2介导的信号复合物,这个信号复合物对于胰岛素信号传递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为II型糖尿病的防治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和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4.
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全合成工作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随着糖尿病逐渐成为常见病,作为其主要治疗药物之一的胰岛素也变得广为人知。一直以来,许多文章在介绍结晶牛胰岛素或胰岛素时都会将二者联系起来,但少有文章清楚说明二者的关系,本文简述了我国胰岛素生产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其与我国结晶牛胰岛素之间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第43届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预防问题年会上,研究人员宣布,大腿短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这项研究看起来好像支持这样的假设,即影响胎儿和儿童发育的因素可能引起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糖耐量减低亦称抗胰岛素。它是一种代谢疾病,患者不能有效地使血糖(葡萄糖)转换为能量。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生阿佐夫说:“腿长不是问题。影响腿长的某些因素也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的发育与后期的慢性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前沿     
《科学大观园》2022,(18):5-7
<正>“人造叶子”用阳光和水制造燃料科学家最新设计出一种可漂浮在水面的“人造叶子”,能从阳光和水中产生清洁燃料,最终有望在海面大规模投入使用。该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这种超薄、柔韧性较强的人造叶片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设计的,灵感源自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将阳光转化为食物的过程。由于这种低成本、自动产生清洁燃料的装置能漂浮在水面,它可用于制造一种可持续的汽油替代品,而无需占用陆地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这种曾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一个世纪以前,班廷将胰岛素用到了糖尿病的治疗上,揭开了人类攻克糖尿病的历史巨幕。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不乏传奇的故事,而形形色色的降糖药背后也有许多故事。比如,从苹果树皮中"孕  相似文献   

18.
笔式注射器是一种将胰岛素和注射器合二为一的产品,因其剂量设定准确、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合家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中。随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笔式注射器必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其原因比较复杂,与情绪紧张、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临床观察证实,人处于焦虑状态时,血液中胰岛素浓度降低;感到孤独、失望、忧郁时常出现糖尿;已患糖尿病者,情绪波动可使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20.
<正>民间对于粗粮和细粮的划分,主要取决于感官认识:粗粮粗糙色深,细粮细软色白。但这种划分方法只是经验之谈,有时并不准确。现在,无论是血糖异常人群还是健康人群都很重视饮食管理,尤其是在主食选择方面,会注意粗细搭配。在门诊中我们发现,虽然有很多人选择了粗粮,血糖却因此有了波动,这是为什么呢?如何科学区分粗粮和细粮?“伪粗粮”又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