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建人类星际殖民地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但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能否最终实现,美国媒体打出了问号,其中的最大挑战是:资金从何处来。2017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1号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举行的签署仪式上表示,美国不仅要在月球上插旗并留下脚印,还要为将来的载人火星任务奠定基础,也许  相似文献   

3.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4-65
荷兰公司公布惊人计划:2023年发送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此后每两年增派4人到火星"定居",并将火星殖民生活拍成电视真人秀——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美国NASA宇航员或许最迟要到2029年才能登陆火星。不过日前,一家荷兰独立太空发  相似文献   

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2):68-69
正美国宇航局公布,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人类送上一颗小行星,并在21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按照计划,宇航局首先要引导一颗小行星进入月球轨道后派遣宇航员登陆。此后的这颗小行星会充当一个测试前哨和中途站,最终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而目前,火星登陆任务所需的深空火箭、太空舱以  相似文献   

5.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22):66-67
美国宇航局决定在21世纪30年代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但加拿大前宇航员克里斯-海德菲尔德则认为应该是先重返月球,在完成这个"一小步"之后再上演登陆火星这个"一大步"。他指出我们没有相关技术或者能力确保火星之旅的安全性,例如飞船与地球之间的通讯等还存在面临巨大挑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月球上生活几十年,而后才考虑实施载人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计划,在2020年发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红龙"航天器,并在火星上采集样本运送回地球。由美国航天局的团队进行研发的"红龙"飞船,将会把航天局202Rover火星漫游者采集到的样本运送回地球,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安迪·冈萨雷斯表示,"红龙"飞船的研究团队完全独立研发出了该航天器,SpaceX公司并没有参与研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将来火星上的宇航员要活下来,就需要具备园艺技能。一个英国人领导的科研组计划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种生菜,希望这个计划会对将来建造人类地外栖息地的食物供应提供帮助。如果这个计划被接受,作为2025年在太空建造人类居住地的火星一号任务的一部分,生菜就可能最早于2018年被送上这颗条件恶劣的星球。火星上的夜间温度下降到零下90摄氏度,巨大沙尘暴会在几周内席卷整个火星,风速可达每  相似文献   

8.
定于2018年发射曾遨游太空的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5年内让一对50多岁夫妇进行火星-地球往返之旅。蒂托表示这对幸运的夫妇将在一个17立方米的太空舱内度过501天,整个火星-地球往返之旅中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而这对宇航员夫妇与火星之间的最近距离将只有160公里。尽管这位亿万  相似文献   

9.
对于火星一号移民计划,有些人认为过于雄心勃勃,有些人认为具有可行性,有些人则认为是一场骗局,但不管人们怎么看待这项任务,“火星一号”至少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想象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殖民.为此,丹麦“太空建筑师”克里斯蒂安·范-本格特森不久前公布了他的“火星一号”任务栖息地的概念设计,本格特森的设计包括居住区、一间实验室、一间温室以及一个全息甲板.如果付诸建造,首批登上火星的宇航员便能居住在这个栖息地.本格特森所设计的火星栖息地由两个圆柱形充气栖息地构成,其总面积200平方米栖息地包括居住栖息地和工作栖息地.为使宇航员顺利进入栖息地,在每个栖息地中都安装有可以和登陆器与对接的模块.  相似文献   

10.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10):67-67
美国《宇宙学》杂志称,人类最快在20年后就可以展开私人赞助的火星单程之旅,没想到该报道刊登后,至少400人争相通过电子邮件和该杂志社联系,表示愿意报名充当首批有去无回的"火星移民",虽然单程前往火星之旅形同流放和自杀,但他们都已做好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理准备,即使有去无回也不害怕。壮士一去不复返美国两位科学家建议美国宇航局,最好派两名60来岁的老年宇航员分别乘坐单程太空船飞往火星,并将该太空船作为他们以后在火星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35-2040年,借助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到达火星。这个比美国自由女神像还高重型运载火箭具备能够将宇航员送往小行星或火星的超强动力,将成为未来人类探索宇宙深处的主要工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猎户座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规划中,设计载重量为70吨的SLS将在2018年进行第一次飞行:在飞行过程中运输无人猎户计划的太空舱绕月飞行并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当前的终极目标是在本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但如何登陆这颗红色星球仍在讨论之中.不过,美国宇航局更倾向于先在未来10年实施一项小行星探索任务,而后迈出又一个“人类的一大步”,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但据为my San Antonio.com网站撰稿的科学记者埃里克·伯格透露,宇航局实际上正在策划重返月球,将月球作为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的跳板.伯格说:“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曾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表演讲时指出‘我必须很坦率地说,我们已经登上月球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任务得出的证据显示,踏上地球一火星往返之旅的宇航员将面临宇宙射线的大剂量辐射和高能太阳粒子的侵袭。宇航局表示火星飞船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年平均暴露剂量的100倍。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健康,英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星际迷航型防护罩。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研究辐射问题的健康专家埃迪·希蒙斯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完全阻隔辐射的防护盾厚度将达到数米并且非常笨重,很难应用于宇宙飞船。相比之下,《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中出现的防护罩则没有这种缺陷。在这部科幻作品中,科克船长下令"升起防护罩"。"进取号"的船员们随着防护罩的升起,立即在环境恶劣的太空中受到保护。而英国卢瑟福-阿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太空中利用人类排泄物的方案并不是新鲜事,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已将他们的汗水、洗澡水和尿液转变成饮用水。如今,科学家利用特殊的酵母菌株,使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尿液中的尿素制造成聚酯化合物,并用3D打印机加工成新的塑料部件。同时,其他酵母菌株可以制造基本的欧米加-3脂肪酸,为宇航员提供营养物质。这项研究能够确保长时间太空旅行,使未来实现火星旅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每个太空爱好者都知道,20年之内人类将登上火星.当然,过去半个世纪里,我们一直在这么说.1950年到2000年期间,NASA(美国宇航局)和各种独立团体设计了超过1000个详细的人类登陆,但没有一个接近成功.至少在理论上,火星依然是NASA最终的目标,2012年8月5日,好奇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后,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今天,‘好奇号’的车轮开始为人类的脚印探索道路."可事实上,火星并不在NASA的雷达上.除了定于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探测器之外,近期NASA并没有为红色星球安排其他的探索计划.太空历史学家大卫·波特里说:"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人真的想把人类送上火星."但是,在民间却不乏各种火星探索构想,有野心勃勃的——比如技术大亨艾伦·马斯克希望在20年内派人登上火星;也的古怪至极,比如自杀式火星单程旅行.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美、中、阿三国都在2020年夏执行火星探测任务,但由于技术水平、项目进度、科研侧重点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探测任务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耿言说。几乎是前后脚,7月20日凌晨,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3天后,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岛东北海岸成功飞天。而几天后,美国"毅力号"探测器也将奔向火星。  相似文献   

17.
张晔 《科学大观园》2020,(16):48-51
正关于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外星人是否到访、火星的气候、辐射等环境以及火星与地球关系等,真真假假的传闻始终是网络的热门话题之一。7月23日,中国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将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气凝胶是一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可以经受住1公斤炸药的爆炸威力。从下一代网球球拍到执行火星探险任务的宇航员所穿的超级隔热太空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这种物质的新用途。它有望和前几代神奇产品,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酚醛树脂、20  相似文献   

19.
<正>移民火星是个非常热的话题,无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是SpaceX,都己经推出了火星移民计划,到时,地球上的幸运儿将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火星。但我们知道火星上的重力小,而且辐射强和缺乏微生物,跟地球环境有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移民者不仅要考虑如何适应火星环境,同时,孤立隔绝的火星环境也会加速移民者后代的进化。那么,这些未来火星居民又会长成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好奇号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近日宣布了一项新的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在2020年再次发送一辆火星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顿表示,"奥巴马政府支持开展积极的火星探测计划。通过这项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将确保美国继续成为全世界火星探测领域的领导者,并向着实现2030年前后载人登陆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