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们应该为哪些最重要的趋势做好准备?以下就是每个人在2023年最应该关注的十大颠覆性科技趋势。人工智能无处不在——2023年,人工智能将在企业界成为现实。无代码的人工智能,以及其简单的拖放界面,将使任何企业都能利用其力量创造更智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已经在零售市场看到了这种趋势,例如提供个性化造型服务的服装零售公司Stitch Fix,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向客户推荐最符合他们尺寸和品位的服装。  相似文献   

2.
<正>谷歌公司正与牛津大学的两支人工智能研究小组合作,研制先进的类人机器人。第一支研究小组的任务是帮助机器人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想法和意图,第二支研究小组的任务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高机器人的视觉识别能力。据国外媒体报道称,谷歌正在研制一种模拟人类大脑的超快量子芯片,这让搜索和软件更加直观。被谷歌收购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Deep Mind联合创始人、谷歌工程部副总裁杰米斯·哈萨比斯在博客中表示:"对于当前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我们在很多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其中包括图像识别和语言理解能力。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与牛津大学展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展现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技、人工智能)之一。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由约翰·麦卡锡提出的。在之后的60多年里,人工智能取得了一连串里程碑式的突破:1997年"深蓝计算机"(Deep Blue)击败了当时的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 2011年超级电脑"沃森"(Watson)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被想象成为"像人一样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借助主体范式和关系范式开始建构人工智能的权利话语体系。但是,无论哪一种视角,其根源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这就导致人工智能和人类的交往行为,不足以像正常的成年人一样,具有道德权利的双向社会性意义,因此,人工智能必然缺乏道德主体资格。与此同时,尽管法律规范可以设定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权利,但这一权利设置更多体现为无权利的义务,并且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利益,因此,人工智能的法律权利就是修辞性的,而非真正的法律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5.
<正>几年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己成了必然趋势。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收到了大笔投资。许多现有的科技公司,如亚马逊、Facebook和微软等巨头都已创建了研究实验室。有些人预言,人工智能将掀起一场比因特网更加猛烈的变革。而至于机器带来的迅速变化将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所有科技人员都将道德伦理视为关注重点。对于谷歌研究带头人和机器学习的领军人物皮特·诺维格而言,虽然由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但  相似文献   

6.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智能软件和硬件,来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AI是对人类学习过程的阐释,对人类思维过程的量化,对人类行为的澄清,以及对人类智能边界的探索。这是人类认识自己的‘最后一公里’,我期盼能够投入这项崭新的、前景可期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数据让人们更享受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保护却成为社会之痛。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客服进行电话推销的软件。软件研发方介绍,使用AI拨打推销电话,不仅可以做到声音和真人毫无区别,效率也可以大幅提高,"每天可以拨出800到1000个电话,是传统人工的4到5倍。"这的确很可怕。人工智能"多快好省",效率高,每天拨出电话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大观园》人工智能专刊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国内外最新进展、各大公司的布局、重要历史事件乃至具有重要影响的图书电影等,无论对于专业人员,还是对广大公众,都是一份很系统、很有趣的读物。邀请我写卷首语,我不想剧透,就是想请各位带着一个问题去阅读:实现这样或那样的智能,背后的机器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0,(2):24-27
<正>几乎所有参与人工智能的玩家都已经意识到,AI就像加速器。全球两家领先的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IDC和Forrester对2020年及以后人工智能产业化又作何预测?对付泡沫的有效方法,就是用另一个更大的泡沫包住它,这也是常说的"嵌套式泡沫"。如果要追求可持续繁荣,必须要同时做到两件事:小心地把里面的虚假消掉、认真地把外面的空间做大。身处人工智能巨轮上的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人谈论起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0.
改变生活     
正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遥远,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远的未来,互联网、大数据、硬件的发展和软件的优化,乃至全社会的参与,人工智能将全面从实验室走进生活,并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吴恩达说过一句话:“我认为人工智能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之“形式因”强调事物的形状、形态为事物的是其所是的观点,为人工智能的“艺术活动”提供了形而上的依据.人工智能的“艺术”行为在表现形态上显现出与人相似的“经验”性特征、类“意识”活动以及“情感”表征功能上的类似性.从人工智能模仿的艺术行为及其效果上看,它首先可以作为身体的延伸工具进行艺术制作,其次在深度...  相似文献   

12.
正AI现在是个无人不知的热词,我们把时间往前翻到人工智能破土萌芽的60多年前,那是1950年,图灵在论文《计算机机械与智能》中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当时的人们根本不曾想到,人工智能会如此深入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着这个世界。时至今日,各大科技巨头公司如何在人工智能上发力?中美人工智能的差异何在?中国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这里将会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3.
"MIT/MGH模型"是乳腺癌风险评估的最新人工智能技术,旨在提高乳腺癌预判的准确率.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医学,相关行动者(科研人员、医生、投资者、患者、监管者)从不同的目的和价值出发,行为后果产生了不同层面的伦理风险,形成互相牵制的行动者网络,影响着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利益相关者应该通力...  相似文献   

14.
"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和"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是国家863计划成果,由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完成.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于2001年注册成立,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软件企业.公司拥有各类专业人才170余名,专业涵盖了计算机软硬件、机电一体化、电力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各个学科,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开发队伍,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各类科技成果,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省、部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5.
孔君 《科学大观园》2022,(23):62-63
<正>在人工智能这一关乎全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胸怀和担当,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和战略高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并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从无人驾驶汽车、快递机器人,到手机语音助手、面部识别软件,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年,“元宇宙”话题频频冲上热搜,让人们对未来的智能生活充满向往。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6.
千年战争     
历史学家考证的真实历史和独立的游戏主线 为了保证<千年战争>的游戏品质,真正通过游戏展示出韩国独特的历史风格,游戏制作公司专门聘请了多位资深历史学家进行游戏背景的设定和游戏情节编写.为了给所有的游戏玩家一次真正体味韩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机会,游戏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数据的积累、计算机算力的跃升和算法的优化,人工智能正在让生活变得高效。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使身份认证更可信赖,短短几秒就能证明"你就是你";智能诊疗和自动驾驶,更让人们看到了战胜疾病、减少事故的新机会;人工智能还可以轻松战胜围棋高手,写出优美的诗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正在模糊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深度人工神经网络在围棋、图像与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这些领域属于长期以来困扰人工智能的复杂表征化领域,因此人们完全可以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采取非常乐观的态度。然而,人工智能首先是基于理性主义哲学假设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人工智能的极限与未来。尽管深度人工神经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摒弃了符号主义所坚持的理性主义哲学假设,但深度人工神经网络仍然是以表征为核心的。这意味着非表征化的智能活动领域,就是这种人工智能的极限。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应该是取代人类,而应该是人机共生。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贯穿着鲜明的语境论特征,现有的范式理论已无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做出正确描述,语境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理论发展的新范式。语境论范式的最大特征,就是所有问题都围绕语境问题而展开。人工智能中的语境,可分为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建立在现有范式之上的语境论范式,必然以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为主要特征。表征语境与计算语境围绕智能模拟的语境问题逐步走向融合,将是语境论范式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深度学习功能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担心机器自主意识的发展可能导致人被机器所奴役,并对人类造成威胁。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人机融合"理念。从人与机器的感知融合、行为融合和思维融合,探讨了人机融合的本体性、渐进性和辩证性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一个合理的人机融合机制,将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实现人与智能机器的和谐共存,加速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